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之路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出生濠州贫农之家的朱重八,凭借着过人的天资,被命运之神钦点,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枚闪耀着异光的宝珠。

他打破权贵门第的局限,从一个四处云游乞食的和尚,一步步走向庙堂,成为了出身最为微寒的皇帝;他打破历史征战的固定模式,成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自南向北完成了统一的皇帝。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不靠先祖,不靠传承,这二位是明明白白,实实在在,赤手空拳打下的江山。巧合的是,朱元璋远祖居于沛县,到其父辈才迁徙至濠州,而汉高祖刘邦正是沛县人,两人可算同根同源。

朱元璋自比汉高祖,除了效仿其广纳人才,知人善任外,甚至刘邦赴过的鸿门宴,朱元璋也曾经历极其相似的一幕。

早年,朱元璋迅速崛起,占据了濠泗滁和4州,红巾军中,原先的大将孙德崖忌惮其壮大,欲除之而后快。便命人作书一封,邀请朱元璋赴宴一叙。席间,孙德崖目示部将吴通舞剑,吴通会意,拔剑直刺朱元璋喉头。所幸,朱元璋早有准备,平安脱身。曾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此时的吴通也正舞剑意在明公。

相似的出身,相同的命运,朱元璋在自立吴王之后,挥师西进,率军逆水而上,征战陈友谅时,曾作诗:

楚汉之争,成皋之战,汉高祖刘邦占据洛阳,战胜了对手项羽,最终夺得天下。如今朱元璋披荆斩棘,收复燕云,驱除胡虏,已过了“咸阳”那关,只剩“洛阳”一仗,面对他的“项羽”——陈友谅,希望也能像刘邦一样,定鼎天下,再造河山。

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长久者。于是杨坚“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不仅严于律已,更是令行禁止,于是上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

作为天子能躬行节俭,固然难能可贵,然而“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凡事需要适度,宽以待人。

但是杨坚却只以,是否节俭这一点来评判、考察他的儿子们,长子杨勇因“奢侈之渐”“多内宠”,被废黜太子位,尽管杨勇宽仁和厚,颇有政见。

三子杨俊因“盛治宫室,穷极侈丽”,被免官为民,尽管杨俊“仁恕慈爱,颇有令闻”。

次子杨广却因善于矫饰,沽名钓誉,蒙蔽了杨坚,恩宠日盛,加之母亲独孤皇后的偏爱,被立为太子,隋朝的命运,也即在这一刻埋下了导致粉身碎骨,国破家亡的雷弹。

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之路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之路

元末,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黎民怨,起义乱,朱元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重围,改朝换代的,所以他深刻知道“弦急则断,民急则乱,民穷则离,民富则亲”的道理。“民若不能安其生,君又岂能安其位”?

春雪霏霏,终旬不止时,朱元璋思昔日居寒微,衣单食薄,甚是艰辛,想必京城孤老,如今也定苦寒无依,于是传旨下诏,赈济贫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正是由于朱元璋的起自田亩,所以更能体恤民情,养民生息。

元朝时,人分四等,宋人、汉人属最低等,备受剥削压制,朱元璋曾有诗句:“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在他真的重开了“大宋”天,汉人重又夺回了国家的主权之后,朱元璋却以他博大的胸襟,包容宇内,“华夷虽间,乐天之乐,率土皆然,若为人上能体上帝好生之德,协和人神,则禄给世世无间矣。”并“蒙古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才能,一体擢用。”这是真正做到了以德报怨,海纳百川。

社稷初定,国泰民安,朱元璋便命丞相胡惟庸留京处理军政事务,自己则乘龙舟溯江而行。寄情山水,写诗作赋。途中作有《江流赋》:

诗作流露出对宰相权利之大的忧虑,罢游还朝时,朱元璋悄悄来到丞相府前,只见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朱元璋杀心顿起,株连胡党,夷灭九族。并从此罢撤相职,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朱元璋作为皇帝,不仅抢占了丞相的工作,大权独揽,甚至躬亲断案,秋毫明辨,小权都不旁落。史料记载,朱元璋亲手写下的判书就多达192例,亲自审问的案例更是无法计数。

他事必躬亲,宵旰图治,不仅亲阅奏章,还要微服私访;不仅燃灯阅古,更会腰书力田。他写过一篇寓言故事——《勤惰说》:“昔有勤、惰,居同乡,其志则同,其操则异。”有理有趣,用以鞭策自己,教育后人。对于出身乡野,只匆促读过两年书的布衣皇帝来说,笔耕不辍的朱元璋确实是勤奋有加,令人敬佩的。

虽然登上帝位,可以呼风唤雨,享尽荣华,但是作为农民的儿子,朱元璋依然保持着节俭朴素的本色。他下令,车舆服用诸物,该用金饰的,一律用铜代替,不可劳民伤财,追求奢华。他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更严于律官。

少时的朱元璋受尽了贪官污吏的压榨,心怀痛恨,他深知贪官欺压人民,人民就会奋起反抗,推翻他辛苦建立的王朝,为保江山社稷,他严立法禁,罪之不恕。洪武九年,“空印案”牵连甚广,一一惩治,无一幸免。在朱元璋这里,没有法不责众,只有罪有应得。他的雷厉风行,不计代价,使得洪武年间的清官数量,占到了整个大明王朝的三分之二。

惩杀贪官,少有异议,但屠杀功臣,就成为了他此生最大的污点,“嗜杀”的帽子,从此摘除不去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大定之后,朱元璋便将屠刀伸向了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开国员勋中除了早早病死或陨于战阵的,其他几乎全无善终!

太子早逝,皇太孙年幼,朱元璋为确保王朝不落他人之手,对功臣良将,痛下杀手。然而世事难料,他防住了外人,却疏漏了儿子,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但是这时朝中早已无人可用。或许,只要仍是朱家王朝,就是朱元璋所能接受的最好结局了吧。

公元1398年,71岁的朱元璋病卧西宫,溘然长逝。

时间回溯到公元1368年1月4日这天,41岁的朱元璋意气风发,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衮,足蹬朝靴,面对堂下的文武百官,他顽皮地作诗一首:

有乡野的粗鄙,有帝王的气魄,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位乞丐皇帝,打破规章,搅动天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