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朱元璋为什么曾经想把儿子朱棣活活饿死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学生书局曾出版过明代史籍汇刊,收录有明人著的《建文皇帝事迹备遗录》一卷,其中记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

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是病死的——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朱标奉命到陕西视察工作,回来不久就病了,言外之意是鞍马劳顿而致病的,然后他就病死了,死于第二年的五月十七日。

但据《建文皇帝事迹备遗录》记载,朱标的死可没这么正能量,不但时间不对,病因也完全不同。

据此书记载,朱标是因为母亲去世伤心过度而致病的:

洪武十七年七月,生母马皇后仙逝,朱标悲痛得不停地用手拍打自己的胸部,哭得死去活来,多次背过气去,差点气绝,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朝夕痛哭祭奠母亲,“至是过哀成疾,不久而薨”。

太子伤心过度致病,以至于英年早逝,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而且太子的死,还带来一个接班人的问题,所以他也哭了,对侍臣说:“本来希望太子将来治理天下,岂料他竟因至孝悲伤而死,我心里这个痛啊,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紧接着,《建文皇帝事迹备遗录》还顺便“解释”了朱元璋为什么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太子朱标不幸病逝后,朱元璋每当想起来就会伤心落泪,而当时朱允炆还是个还在换牙的孩子(髫龀),每当见太祖痛思,他就哭着劝谏:“自古生死有命,切勿过度悲伤,伏望陛下以天下为重,万一龙体违和,臣等怎么办呢?”

这哪里是个小孩子说的话,简直比大人还懂事,所以太祖“闻而奇之”,加上在给他爹办丧事过程中,他的行为举止表现得也像个大人,给朱元璋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所以不久就把他立为皇太孙,命最有学问的儒臣好好培养。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允炆的德、智也水涨船高,更是深得朱元璋宠爱。

根据《建文皇帝事迹备遗录》记载,朱元璋还是最先发现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实力最强、文武双全的燕王朱棣有反心的人。

根据该书记载,自从侄儿朱允炆被定为皇位继承人后,朱棣就有了夺嫡之心——

有一次上朝,朱元璋见皇太孙居于殿右角,而燕王侍于左前,他很气愤,“以王位居太孙上,始知其有夺嫡计”。

然而,从这个细节看出老四有夺嫡之心后,朱元璋并未动声色,只是把朱棣从宫中赶了出去,让他住在别苑里,并且令宫中不许给他吃的,仿佛要把他饿死。

若不是高皇后见朱棣可怜,偷偷让人给他送吃的,朱棣真有可能饿死。

朱元璋为什么曾经想把儿子朱棣活活饿死朱元璋为什么曾经想把儿子朱棣活活饿死

关了很久,朱元璋才把他放了,后来“大分封诸王居国”,朱棣才正式就藩北平,正儿八经地当起了燕王。

再说朱允炆。

从朱元璋看好他的理由来看,朱允炆是个早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老成持重,将来肯定能担大任。

然而,朱元璋死,朱允炆继位后,他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治国才能暂且不提,朱允炆政治上的幼稚,简直让人怀疑,这哪里是老奸巨猾的朱元璋看重的一国之主,纯粹是拿江山社稷和自己的前途当儿戏的愣头青!

这里所指的,当然是他继位没多久,就开始不顾后果地削藩。

削藩的想法,虽然最早产生于他自己的脑袋,但认为诸王权势过大、恐怕难以驾驭,而力主削藩的,却是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

齐泰和黄子澄以及方孝孺三人,也是朱允炆最为倚重和信赖的大臣,引为心腹,他对他们可谓言听计从,也是在他们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这么说,他们脑子里有什么,就给朱允炆灌输了什么。

悲催的是,这几位学问杠杠的,四书五经啥的背得滚瓜烂熟,却都是毫无政治头脑和治国经验的书呆子,从他们“恐怕诸王难以驾驭”来看,他们根本没有认真、科学地对削藩进行过可行性评估,更未考虑过后果,其行事完全是想当然!

“师父”们不考虑这些,小小年纪的朱允炆,怎么能考虑到这些呢?他只知道对“师父”们言听计从。

而在削藩的实际操作中,他们又犯了一个大错。

首先被削掉的,是周王朱橚。

为什么首先拿周王开刀呢?这可不是他们抓阄的结果,而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周王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他们担心他与实力最强的燕王搞联合战线。

至于罪名嘛,据说是周王次子告发老爸谋反,朱允炆便派曹国公李景隆,到开封把周王全家抓到南京,废为庶人后发配到云南去了。

周王次子名叫朱有爋,当时是汝南王,他告发老爸谋反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夺取周王的继承权!

接下来被削的,依次是齐王湘王和代王,都被废为庶人,然后被软禁起来,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这两位都没出什么大事,因为他们都认了命,乖乖地当“囚徒”,湘王朱柏却不堪受辱,全家自焚!

两个月后,岷王朱楩也被废为庶人,发配到福建漳州。

那地方倒是不错,有海鲜吃,还可以来到海边,看看星辰大海。

而对燕王朱棣,他们却迟迟不动手。

为什么?因为他实力最强!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先易后难,吃桃子先照软的捏嘛,哪个软先吃哪个。

他们没想到,这正是燕王所希望的,因为他们这种操作,给了他宝贵的准备时间。

是的,他真的要造反了!

而朱允炆一旦开始犯错,就在犯错的道路上停不下来了,竟然经不起朱棣又装病又装疯,放掉了作为人质而被软禁在南京的朱棣的三个儿子!

儿子们一回来,朱棣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

建文元年七月初五,燕王朱棣正式扯起造反大旗,理由不可谓不冠冕堂皇:大家看好了哈,我这是靖难哈,是清君侧哈,是替小皇帝清除身边的奸臣哈,不是谋反哈。

最重要的是,他这是依!法!行!事!

有人要说了,你这是扯的啥淡呢?造反还造出法律依据来了!

还真不是扯淡,朱棣“靖难”,的确是有法可依的,而这个法,就是太祖朱元璋生前制定的成法,其中就针对“靖难”,专门定了一条。

朱元璋制定的成法,名叫《皇明祖训》,关于“靖难”的那一条是这样规定的:“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这一条,也是专门为各地的藩王制定的,大意是说,如果朝中有奸臣想篡权,藩王应该举兵把他干掉,替天子清除身边的坏蛋。

那么奸臣是谁呢?当然是齐泰和黄子澄啦,这两个家伙,吃饱了撑得慌,好好的革命工作不干,挑拨不懂事的小皇帝搞事,本来天下太平,他特么偏偏要来个风生水起,简直是想祸国殃民嘛!

这样的奸臣,不加诛讨,留着干什么?

既然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那就交给我朱老四吧,俗话说得好,天降大任于朱老四嘛!

他喊出了响亮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

“靖”的意思是平定、扫除,“难”指国难。

当然了,朱元璋制定的成法里还有一条,那就是如果藩王要起兵“靖难”,必须先经过皇帝,也就是说,皇帝叫你起兵,你才能起兵,不然就是无票上车,要罚款的。

但是我有那么傻吗?显然没有,因为如今这个皇帝,已经被鬼迷了心窍了,被奸臣蒙蔽了,怎么可能主动叫我起兵靖难?

至于在人们眼里,我这是不是选择性“执法”,呵呵,你们说是就是,反正这么干的人,古往今来也不是我一个!

于是,一场实质上的造反事件,被朱棣披上漂亮的外衣后,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若朱元璋在天有灵,不知会有何感想?不知他当初在制定“先祖成法”时,是否预料到会有这一天?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初朱元璋既然看出他这个老四有夺嫡之心,而且还想把他饿死,为嘛还要制定那么一个“成法”呢?这不是鼓励藩王造反吗?

即便是那时这个成法已经定好,也可以修改,或者干脆废弃嘛。

可他就是没这么做,以至于被他这个老四利用,把他心爱的皇孙“推”下了火坑,烧得一根毛都没剩下。

当然了,即便是没有这个借口,朱棣也有可能找其他借口造反,但无论怎么说,朱元璋生前制定的这个成法,确实在客观上帮了朱棣,至少给他减轻了起兵造反的道德压力。

不过,站在现在来看,江山最终落得文武双全、雄才大略的朱棣手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