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这事真有点冤枉朱元璋了。的确朱元璋身后,有46个朝天女殉葬,而且他的殉葬等级也是明朝乃至明清两季殉葬等级最高的。但是殉葬并非朱元璋的遗旨。
朱元璋对自己身后的安排,根据《明史》记载,其实还是颇显布衣天子本色的,比如为了节俭,要求治丧物品不用金玉;为了不折腾百姓,要求百姓只需服丧三日即可;为了不折腾王室,藩王不必进京吊唁,止在封国里悼念便可。这说明朱元璋对“人死灯灭”看得是很透测的。
朱元璋生前的确残忍,诛杀功臣,打击贪腐时,甚至开了“剥皮楦草”的先例,而且动不动“瓜蔓抄”就牵连数以万计的无辜之人。但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最心疼的儿子朱标死去,最爱的大脚马皇后死去,都没有任何史料证明有任何殉葬行为,哪怕一例相关。
所以关键问题还得从主持其葬礼的建文帝朱允炆身上找寻。朱元璋可以不在乎的形式,朱允炆不能不在乎。
朱元璋活着就是个活招牌,他哪怕只是穿着布衣,大家都不寒而栗,都明白知道他是皇帝。但是朱允炆不一样,面对一个偌大的明帝国,大家觉得比他有资格、有能力做皇帝的应该是一摞一大把。
让嫔妃殉葬真的是朱元璋的遗旨吗?
但是朱允炆最大的资格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而要维护这个古老的“嫡长子继承制”,与之相关的那一套,就是整个古“礼”一套体制,其中便有人殉这一块。
“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节丧》
按照古礼标准,朱元璋作为天子,理应配备人殉。所以“天子杀殉”作为制度被明朝继续传承下去,也就是给朱允炆本身加固其合法性而已。
此举绝非朱允炆一人之念,新崛起的整个文官集团都是始作俑者。特别是朱允炆的三个草包军师,理论功夫通透了得,把朱元璋都能说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具体治国,还是眼高手低,闭门造车。其实建文的一帮文臣们,气节还是非常感人的,但是碰上“刘项不读书”的燕王朱棣,他们的那一套“礼”,最终反而成了束缚自己手脚的东西。
后来朱棣死后,三杨内阁文官集团彻底把控朝局后,殉葬制度则被完全继承下来。真正开历史倒车的是谁?不言而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