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算当初再差,只要自己肯改变,日后肯定是有所建树的。只要你努力,老天就不会太辜负你。这一点,在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身上,表现的是一览无遗。
常遇春是今天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和朱元璋算是同乡,都是安徽人嘛。朱元璋出身布衣,曾贫穷到靠讨饭为生。而常遇春的出身也并不比朱元璋好多少,他也是贫苦农民的儿子。但常遇春却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忙忙碌碌一生,最后老死在田间地头。青少年时期的常遇春有比这更远大的志向。
于是为了将来不至于穷困潦倒任人宰割,常遇春从那时起就跟随一些有本事的学习武术。有钱人读书,没钱人习武嘛。但即便是习武的学费,常遇春也拿不起。但这没关系,拿不起学费依然挡不住常遇春上进的心。在那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或许其他富家的公子哥都在变着花样的享受人生呢。而常遇春则为了习武,就靠体力干一些勤杂工来换取学习的机会。
因此长大成人后,常遇春不仅身材魁梧而且还有一身的好武艺,他最擅长骑射。当时的各种兵器,他都能使用。若是太平年代,常遇春这相貌和这一身的武艺,绝对是一位好镖师。但不幸的是,常遇春生在了元末这个战乱频仍的年代。当时天下大乱,起义军和盗贼四起。
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最后竟然是累死的
当时有一个叫刘聚的绿林大盗,就经常活动于怀远和定远一带。是年虽然一身武艺在身,且相貌堂堂的常遇春依然在老家务农。而且日子过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或许当时常遇春也听说了刘聚的“威名”,于是不满现状的他便下决心投奔了刘聚。常遇春一身的武艺在刘聚那儿很吃香,很快常遇春就成了刘聚的心腹。
从此常遇春就跟着刘聚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虽然这种日子不是很光彩,但要比以前忍饥挨饿任人剥削的日子好多了。最起码在刘聚这里有肉吃有酒喝,而且每回行动还能分得一些银两。可是跟了刘聚几个月,常遇春便开始厌倦这样的日子了。常遇春打小就想出人头地,吃香的喝辣的不是他人生的终极追求。他有比这更远大的志向。
常遇春想了想,跟着刘聚无非打家劫舍,干一些拦路抢劫的事儿,将来没什么更大的出息。他觉得一辈子这样过下去,虽然物质生活不用愁了,但和在家种地也不相上下。于是这时候的常遇春就有了脱离刘聚的意思。说来也巧,1355年常遇春跟随刘聚到和州抢劫时,正好碰到了朱元璋。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再不是以前的要饭花子了,他有了自己的起义军,这一年他正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攻打和州。常遇春也早就听说过朱元璋了,于是她就暗中扮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是不是如传说中那样平易近人,治军严谨,爱护老百姓。经常遇春一观察,还真是那样。于是常遇春就有了投奔朱元璋的念头。于是他认真分析了一下刘聚和朱元璋的区别,最后当机立断去投奔了朱元璋。
但在朱元璋那里,虽然常遇春刚开始也被接受了,但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宠信。直到后来,常遇春率军攻取了衢州,在九华山和元军激战,朱元璋都还不是十分信任常遇春。毕竟他是盗贼出身,朱元璋防着他也是情理之中。直到后来,常遇春跟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在采石矶轻舟猛进孤身冲入敌阵,最后使得朱元璋获得了一块财富之地。这时候常遇春才开始真正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并因此荣升为了元帅。
而这只是常遇春的锋芒初露,此后他跟随朱元璋,大破陈友谅,攻取元朝大都。在此后的大大小小战役中,常遇春都是身先士卒,为明朝最终取代元朝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不幸的是,就在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1369年常遇春自开平率军南归走到柳河川时却不幸暴卒。常遇春死时年仅四十岁。因此根据暴卒,后人多言,常遇春是累死的。
不过根据常遇春跟随了朱元璋后的履历来看,也的确。元上都开平,应该是元朝统治中原最后的一个砝码了。常遇春在攻取了开平,班师回朝途中不幸突然病逝,绝对和积劳成疾有很大关系。朱元璋听说常遇春的死讯也大为震惊,下令将其葬在了钟山之下,并亲自祭奠。
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后被封为郑国公,但后来因为出征不听军令被削爵,此后他的次子常升被封为了开国公。但建文帝时,燕王朱棣谋反,由于曾参与过对抗燕王朱棣而被安置到了云南,后来在忧愤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