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 公元808年,制科考试,年轻气盛的考生牛僧孺写下了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矛头直指当朝宰相李吉甫。位高权重的李吉甫立即让考官取消了牛僧孺的考籍。
牛僧孺和李德裕四十年的朝堂斗争
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李吉甫的专横,没办法,为了平息众议,唐宪宗只得将李吉甫外放到地方,而这个李吉甫就是李德裕的父亲。
牛僧孺和李德裕的初次交锋
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李逢吉为宰相,专政弄权。李逢吉与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不善,故而有意扶植牛党,打击李党。李逢吉为人颇为狡诈,擅使诡计,他先设计让李绅与韩愈相争,罢去了李绅的翰林学士之位,又利用于方在元稹和裴度之间制造事端,最终元、裴二人双双罢相。李逢吉乘机提携牛僧孺进入朝廷核心层,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齐名,俱有入相的声望,李逢吉为了让牛僧孺顺利拜相,先把李德裕安排到润州任浙西观察使,由此加深了二人的矛盾。
牛党执政:牛李党争的全面展开
文宗即位后,拜吏部侍郎李宗闵为同平章事,同时,李德裕也被从浙西征召回京任兵部侍郎。大和三年(829年)李宗闵害怕李德裕也得拜相,通过宦官势力将其再次排挤出京,任义成节度使。不久,牛僧孺又再度拜相,李德裕又被调整到更远的成都任西川节度使,曾经推荐过李德裕的裴度也被放逐到汉中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党两大党魁同时执政,势力一时达到全盛,而李党则遭到全面打击,尽数被驱出权力核心。
维州事件:牛李党争的深度激化
李宗闵将李德裕安排到西川任节度使,用心是很险恶的。因为当时西川处于和吐蕃交战的前线,军事形势非常严峻,李德裕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抓住把柄,遭到打击。然而,李德裕确非泛泛之辈,他在西川励精图治、整兵备战,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大和五年九月,吐蕃发生内乱,其维州副使悉怛谋率众入西川境内请降。因事关重大,李德裕向朝廷上奏,请求接纳悉怛谋归降,并增调兵力接管维州,进而深入吐蕃取其要地,从根本上打击其实力。时任宰相的牛僧孺却坚决反对李德裕的主张,其理由一是唐和吐蕃有盟约,二是可能引起吐蕃从西北向长安发动攻击。结果朝廷采纳了牛僧孺的意见,诏李德裕将悉怛谋及其随从者一并遣返回吐蕃。吐蕃人接到悉怛谋一行,立即将其全部杀死在边境上,情形极其残酷。
事实表明,牛僧孺的做法结果很糟。根据后世学者研究,牛僧孺明显过于夸大了吐蕃的军事实力,当时吐蕃已经陷入分裂,内争不断,根本不可能对唐朝发动进攻。牛僧孺反对的不是李德裕的意见,而是李德裕本人,完全是私心在作怪。此时,牛李党争已经深度激化,成了你死我活的意气之争。
这件事也成为了李德裕与牛僧孺长达40年争斗的导火索。在后来的唐朝官场上,牛李两党交替掌权,相互攻伐,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在唐宣宗时,李德裕被贬到海南,牛僧孺病故,才结束了这场历经五朝、长达40余年的党争。
史学家岑仲勉就归还维州对牛僧孺有异议。他评论说,大中三年(849年),正牛党执政时期,离归还维州仅仅18年,而这次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投,急诏令尽力收复。为何此次便不再“守信为上”?李德裕要收复维州时,牛党说“维州缓而关中急”,此时怎么来个180度大转变?!收复维州,作用与谋通南诏制衡吐蕃相同,正是釜底抽薪,围魏救赵。不收维州,则剑南节度所控制的西山八国蕃落,都被割断,藩篱尽失,李德裕数年苦心孤诣,经营剑南边疆,刚有好转,牛僧孺几句话便让他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李德裕怎么能不恨牛僧孺。归还维州带来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断绝了外族内附之心——来投靠也让你给遣送回去给宰了!谁还敢叛族内附?后来文宗意识到这一点,对牛僧孺相当不满。综上所述,牛让李归还维州纯粹因私怨,以私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