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治理大明的过程中与文武之间的既得利益集团产生严重冲突。
文官主要是元朝降臣,主管着明朝的行政运行
这很正常,朱元璋农民起义没有什么文化人进入,所以,实质上运行大明朝行政架构的基层力量只能靠元朝的行政执行体系。
武将呢?大部分都是大老粗,好不容易得到了天下成为开国功臣,大老粗的问题就显现得很明显。例如土地兼并呀、欺负邻里呀就出现了。但为了对付元朝的残余势力和其他反对势力,实现周边环境和内部的稳定,朱元璋对武将的处置那要是在文官之后。
“空印案”就是对元朝降臣系统进行的整顿。其背后就是后朝继承前朝是历史必然。例如唐朝继承隋朝。明朝也是如此,一方面是沿袭了元朝的一些政策例如户籍制度照搬元朝;一方面又对元朝的政策进行修正。
朱元璋对元朝政策虽然改变,但前期却要依仗元朝降臣。当矛盾聚攒到一定地步的时候,朱元璋本身对元朝降臣的恨便上升为主体,从而发生了空印案。
朱元璋依仗元朝降臣的东西多了
空印案的实质:换掉元降臣,让自己培养的人上来
朱元璋自身属于农业文明下的思维,对海外贸易、海上生活、海上之敌的忧虑,以及明初经济困难朱元璋自然希望“国家垄断一切”,所以实行了“官方海外贸易的朝贡体系、民间禁止海外贸易”的经贸体制。
方孝孺的父亲就因此而亡
那么,既然官方垄断海外贸易、垄断各种商业,就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问题是您想,作为农民起义队伍,有这些人才吗?比如礼制问题。你和外国官方贸易,外国什么习俗、有什么礼仪,根本不可能知道。谁知道?元朝旧臣。
再比如后宫如何管理?瞎管理的话,朱元璋每天啥也不用干了,就整天处理后宫的事情了。看书治国?这更是瞎掰。只能靠谁?靠元朝的太监们。
不管你怎么痛恨元朝,因为你的人才储备不足,元朝时期的旧行政官员也就成为明朝初年的行政主体。
明初的行政官员,要么是投降朱元璋的原元朝官员,要么是臣服新朝代的原元朝官员。当然肯定有不少是起义军内部的人才,但完全可以想见,元朝行政官员是真正干事儿的群体。
朱元璋为何恨元朝降臣?
问题出来了。一方面,朱元璋本身对元朝行政官员非常痛恨。一方面,按照我们的生活阅历也会明白,现在我们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古人也同样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因此,元朝的旧臣自身在明朝也有故态复萌的情况。
那么,一方是依然故我,该贪污还是贪污;一方是憋着时机要整治你。这就看情况、看时机了。
那么空印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那么,朱元璋对元朝的官员非常痛恨有啥体现呢?其实,我们大凡有社会经验的人都应该对这个问题不陌生。这就是一种报复心理,以及报复扩大化。朱元璋为啥造反?不就是元朝官员腐败、不注重民生造成的嘛。
在朱元璋心中,在元朝做官的的这些人很多甚至大部分都是天生的“贪腐官员”“懒政官员”,同时,在与元朝、北元的战争中,大量汉知识精英对元朝地支持,更让朱元璋痛恨这一群体。所以,朱元璋一直在等待时机。
时机找到了
什么时机?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做事儿了再对付这些人。你不可能把干事儿的人都杀掉呀,那么,必然天下大乱。得慢慢来。但问题是,自己培养的人才就都可靠吗?这就是后来郭恒案爆发的根本理念思维。
空印案我们按照最早的发生时间,洪武八年计算,那么,吴元年1367年已经九年时间了。那么,九年时间,朱元璋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或民间基层知识分子为自己所用也有九年时间了。那么,这一大批人已经可用。而且,元朝降臣、与自己不和的各个起义军队伍的文臣站在上面,那么,朱元璋培养的这批人怎么可能上来?
谁的嘴大是有理
所以,朱元璋要给自己的人腾出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