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逆罪是朱元璋后来才给胡惟庸定制的专业大帽子,这个罪行之外,反映的是朱元璋对“相权对皇权的威胁”的担忧,但从此案办理过程来看,绵延十年之久,牵连到开国功臣李善长等三万多人,虽然也同时结束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但更像是对功臣集团的一种打压和威慑,跟胡惟庸是不是丞相并非强相关。就谋逆罪名来说,这个罪名更像是一个筐,只要看不顺眼,什么罪过都可以往里装,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口袋罪。
早在《明史稿》、《明史》成书之前,《明史纪事本末》里就有一段关于胡惟庸案的详细记载,说的是胡惟庸向朱元璋报告,家里后花园涌出了一个酒泉,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这可是天降祥瑞啊,朱元璋没有理由不来,在行进途中,一名叫云奇的小太监拦住了朱元璋的车马,面色焦急,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左右用瓜槌将他打翻在地,他临死之前犹指着胡惟庸府院的方向连连摆手。
朱元璋感觉事有蹊跷,马上掉头返回,登上宫城观望,发现胡惟庸府院的夹道里都埋伏有重重甲兵。于是东窗事发,揭开了胡惟庸案的大幕,胡惟庸被当天处死。
在《明史》的记录中,倒是有一段类似的描写,但说的是胡惟庸在老家的井中,忽然发现了出水达数尺的石笋,有些人就拍胡惟庸的马匹,说这是祥瑞之兆,甚至还说胡的祖、父坟头晚上也有亮光闪耀,据说胡惟庸听了之后有点飘飘然。
胡惟庸之死,是真的要谋反?还是朱元璋罗列编织的“口袋罪”?
胡惟庸肯定也有擅权营私等各种各样的毛病,觉得大权在握,有些小事没跟皇帝打招呼,引发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加上猜疑心重的朱元璋早就觉得丞相这个角色太过碍眼,这跟谁当丞相甚至都没有关系。朱元璋自己的精力本身十分充沛,觉得皇权与相权的管理职能好像有重叠,干脆一脚相权踢开闹革命,亲力亲为不就得了!
关键时刻,胡惟庸的儿子给朱元璋送来一记神助攻,这小哥“驰马于市,坠死车下”,胡惟庸丧子之下,悲痛莫名,据说迁怒杀了车夫,给朱元璋找了一个猛剋一顿的借口。且不说胡惟庸赶紧送钱给当事人家属擦屁股,他胡惟庸总不会傻到承认自己亲自动手不是?
这时候,先死的却并不是左丞相胡惟庸,而是踏踏实实混日子的右丞相汪广洋,他之所以被赐死,原因真的很奇葩,竟然只是因为占城来进贡,没及时把情况汇总上报给朱元璋,可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丞相死的也忒冤了点,谁让他在关键的时间出现在这个关键(丞相)的位置呢。
汪广洋死后,他的小妾陈氏跟着自愿殉葬。朱元璋打听这位小妾的来路,居然是罚入官府的一位前知县的女儿,朱元璋顿时勃然大怒,这种女人的分配不是早有硬性规定,只能给功臣,什么时候改成丞相这类文臣也可以有?
于是把胡惟庸这左丞相还有手下官员全关了起来问责,后来胡惟庸的罪行经历了一个不断添油的过程,最终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他处死,仔细推敲这些罪名,还不是跟“流氓罪”这些口袋罪名一个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