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出自常璩《华阳国志》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不算孤证,但还是有很多人怀疑这件事是假的,因为诸葛亮三月从成都出征,五月才打败三路叛军渡过泸水,秋天就平定了孟获开始还朝,十二月份回到成都,与孟获交战的时间最多五个月,如何做到七擒七纵?其实我觉得七擒七纵可能是诸葛亮与孟获玩儿的一场游戏,否则没必要让孟获参观自己的军营布防(注1),这等于是打牌却把手里的牌给对方看,看完再打,打完再看,在七擒七纵中不断谈判博弈,各自清晰了对方的实力与底线,最终才能妥善分配利益(注2)、并达成协议(注3)。从此,蜀汉政府负责向南中输入资金与技术,并教给民众织锦手艺(4),给南中带来发展(注5),同时促进中西蜀锦贸易,换取南中物产(注6),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注7)。所以最后孟获拍着胸脯向诸葛亮保证:“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此,诸葛亮用南人治南(注8),保证了南人的利益,壮大了蜀汉的力量(注9),并实现了蜀锦对外贸易的畅通,以及“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良好局面。
至于,常有人以南中后来局势败坏,“叟夷数反”,来贬低诸葛亮平南的功绩,甚至否认“七擒孟获”的真实性与“攻心计”(注10)的有效性。但事实上,后来这些少数民族叛乱大部分是发生在建兴九年(公元231)以后,也就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而由李严署理丞相府事期间,当时,庲降都督建宁人李恢病逝,李严便向诸葛亮推荐蜀郡太守张翼接任。这位张翼乃犍为郡武阳县人,是世代显宦的犍为大族,而李严在蜀汉建国前曾长期担任犍为太守,两家关系还不错,其能力也有可称者。不料这次人事变动却坏了大事儿了!
原来,张翼到任后,执法极严,处处招惹南夷,结果没两年就叛乱四起。此时正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前夕(公元233年),大军正要准备出发,没想到后院起火,诸葛亮气个半死,但也没办法,只得赶紧将张翼调回朝廷,另外安排自己的故吏、巴西阆中人马忠前去接任庲降都督,并以巴郡南充人张嶷为越隽太守,二人联手,再次前往南中平乱,这才稍稍稳定了局势,但不久后诸葛亮也去世了,南中良好而和谐局面也再回不到过去了,等到邓艾兵临城下,刘禅都不敢逃去南中,惜哉!
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后,为何南中依旧叛乱不断?
扯远了,总之,诸葛亮平南中后,有了夷兵夷将的相助,又得到了南中丰富的资源,他终于可以开始准备北伐了。但在北伐之前,他还需要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最终让他名垂千古,超越所有三国人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值得我们逐字逐句来赏析,这就是我们下一篇的内容了。
ps:注文比正文更精彩,请大家不要错过
注1:见《汉晋春秋》:“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
注2: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诸葛亮与南中大姓经过谈判后最终达成了妥协,将夷人中的精壮者编入北伐军,羸弱者则交给焦、雍、娄、爨、孟、量、毛、李等各家大姓让他们出钱聘为私人部曲。
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后,为何南中依旧叛乱不断?
注3: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南中)其俗徵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又与瑞锦、铁券,今皆存。”铁卷就是象征永久的铁铸的盟书;瑞锦也应指用珍贵的丝织品书写的盟书。西南各地还有会盟遗迹七处,都说是当年诸葛亮与孟获等人盟誓之所。
注4:至今云贵的苗族与壮族仍传说当年是诸葛亮为他们带来了蜀锦与织锦技术,所以苗族把他们的锦叫做“武侯锦”,壮族叫做“诸葛侗锦”。
注5:据有关方志和古地志记载,历代西南各地有大量以诸葛亮命名的地名、桥梁、关隘和水利设施,其遗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7之多。而在各族传说中,包括打井、灌溉、牛耕、纺织、茶叶、建筑(吊脚竹楼)等汉人先进技术,都是由诸葛亮带给南中的。据清代地方志记载,当时贵州有18座武侯祠,云南更有34座之多。
另外,传说吊脚楼就是诸葛亮根据自己帽子的形状为夷民发明的,以抵御低矮处可怕的瘴气与毒虫。还有云南思茅这个地名据说也是诸葛亮取的,取思念茅庐之意,思茅这个地方还盛产普洱茶,传说普洱茶就是诸葛亮带来的茶种,用以帮助蜀汉军队与当地百姓抵御瘴气,故被称为“武侯遗种”,至今当地仍称诸葛亮为“茶祖”,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据说是孔明生日)都要举办茶祖会来祭祀诸葛亮。佧佤族人还说是诸葛亮教会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另外近代学者章太炎曾游历云南,作《思葛篇》,篇中云:“云南缅甸俚人,皆截发以为三撮,中撮以表武侯,左右以表父母。每饮茶,必举杯至额,以示祭报。其能汉语者,至称武侯为诸葛老爹。”而在傈僳族与景颇族,诸葛亮甚至被奉为创世的造物天神,称“诸葛阿公”,据说近代西方传教士去传教,说耶和华才是造物主,结果被打。
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后,为何南中依旧叛乱不断?
注6:见《华阳国志南中志》:“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注7: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逝世时,出现了“百姓巷祭,戎夷野祀”的现象。这里的戎夷,应主要指的就是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为他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所以他们真心怀念丞相。
注8:见《汉晋春秋》:“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也就是说,在南中,只有郡一级的太守主官用其他地方的人,以下的吏员乃至县级官员,全都用南中大族,或部落首领。
注9:据《华阳国志南中志》,孟获最终做了蜀汉的御史中丞(这可是当时司马懿在曹魏的官职)。朱提孟氏中的孟琰最终也做了辅汉将军,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候还担任虎步监,率领六千精锐虎步军,与司马懿数万曹魏骑兵对攻而能坚守不动,也算是一员悍将。另外,诸葛亮还得到了“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这些青羌山地步兵可以在山野间健步如飞,所当无前,所以又被称为“无当飞军”,是蜀汉的主力精锐部队,在诸葛亮北伐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注10:据《三国志马谡传》注引《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征南中时,马谡曾建议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结果“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