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第87回到90回,主要叙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在120回的小说中,用4回描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场景,可谓浓墨重彩。我想,罗贯中也是竭尽心智,每次擒孟获都在不同场景,不同故事情节,何谓名著,只有《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才能让情节如此引人入胜,其中跌宕起伏让读者唏嘘不已。
在第90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写道:“蛮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相互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脚,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七擒孟获,结果却完全与意愿大相径庭,诸葛亮的大谋虑,根本不应该用在对付区区蛮夷孟获的队伍。
七擒孟获是诸葛亮最失败的胜利
七擒孟获的故事情节就不一一赘述了,各位可以回味和细品《三国演义》第87回到90回。
为什么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胜利是“胜利的失败”?
第一.孟获值得被诸葛亮“七擒”吗?
我看未必!
书中第87回,建兴三年,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10万,犯境侵略。……”
既然是“蛮”兵,说实在的,用有勇无谋这个成语来形容应该不为过,为了这个有勇无谋的蛮军孟获,有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诸葛亮自己都折寿,来“七擒孟获”吗?
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完全可以当机立断,“咔嚓”取下孟获的脑袋,然后对其内部分而治之,应该很快就会让蛮夷军队服服帖帖,为己所用。
第二.“七擒孟获”取得了预期效果吗?
我看未必!
第七次擒住孟获后,第90回写道: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
孟获的言语之义很明了,确实是不好意思再与蜀军作对了,感谢诸葛亮的大恩大德。
但是仔细分析孟获的言行,能够7次不停反复的人,能够值得信任吗?对于一个没完全脱离原始气息的蛮夷部落首领来说,这个承诺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
从以上两点来看,三分天下的诸葛亮,在处理七擒孟获过程中,只能是有小谋而无大略,虽然七擒孟获完全展示了自己的谋略,却有因小失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