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相传在秦始皇扫六合,建立秦朝之后,他开始大兴土木,建立了秦陵、秦直道、长城、阿房宫等宏伟建筑。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却没能留存下来。
那么,它为何会被摧毁呢?这座古建筑身上又有什么神秘之处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关于阿房宫的秘密。
在1912年1月1日,民国建立,当时的统治阶级就对阿房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1923年的时候,地方派遣了一支考古队,前往陕西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考察。
自公元前221年到1912年,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了,要在偌大的陕西,找到原本阿房宫的遗址,那又谈何容易。
但随着考古队将范围逐渐缩减,最终在我国西安长安区和未央区两个区域的交界处,发现了阿房宫的相关信息。那么,他们是找到了什么呢?
他们在这两区交界之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夯土遗址,他们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这个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的“土墩子”,可能就是阿房宫的前殿遗址,这个遗址包括了三个部分,分别是一个疑似阿房宫前殿的夯土堆、一个上天台和一个磁石门。
而这次考古,在1923年那个考古水平不高、科学技术较低的年代。能够有这么大的考古发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后来,在1961年3月4日,新中国建立后,中央决定对阿房宫进行考察。
但等到考察队来到陕西境内想对阿房宫遗址进行更加细致的考察时,却没有更大的收获,只发现了在这个最大的夯土堆附近,还有13个较小的夯土堆。
这些夯土堆如果算在一起的话,整个阿房宫在建造完毕之后,应该会有15万平方公里,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所以他们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就认为这可能也是当时修建阿房宫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这个最大的夯土堆遗址确定阿房宫最后可能都没能修建完成,最终将情况汇报给中央。
于是中央就将先前考古发现的那个巨大的夯土堆,确定为是阿房宫的前殿遗址,并在夯土堆的附近设立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石碑。
阿房宫真的是项羽烧掉的吗?
然而,此时对于谁烧了阿房宫,它的神秘之处还未可知。但是,进入了21世纪后,我国的考古队的又一次考古逐渐揭开了阿房宫的“神秘面纱”。
2002年的时候,中央想要就阿房宫的遗址进行第二次的考古,于是中科院的考古研究院李毓芬,在考古界那是有名有脸的人物。
刚刚到达最大的夯土堆前殿遗址时,李毓芬就发现这个前殿遗址只有西、北、东三面围墙,唯独缺少了南面,于是李毓芬猜测可能南面正是这个前殿的大门,也有可能是为了当时修建的时候运土方便。
然后,李毓芬开始在这三面围墙上进行细致的考察,她发现这些围墙上残存的瓦片,上面刻有“北司”字样。
有朋友要问了“北司”是干嘛的呢?“北司”是秦朝设立的一个专门负责建筑物资的一个机构,所以李毓芬认定,这个夯土堆前殿遗址就是秦朝时期建立的。
然而,李毓芬对1961年发现的其他十三处遗址,也进行了考古,他让考古队员们对这十三处的遗址,残存的瓦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却和1961年的考古队员的说法大相径庭。
通过考古发现这十三处遗址出土的瓦片全都是属于汉朝,而不是秦朝。所以,李毓芬和考古队员们得出结论,这个最大的夯土堆前殿遗址可能就是阿房宫唯一修建的位置。
因此,李毓芬上报中央,中央最终将1961年建立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石碑拆除并改成了“阿房宫遗址”。
然而,李毓芬考古团队这次的考古可不仅限于此,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毓芬团队又对上天台和磁石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另外还揭晓了那个大家所熟悉的“项羽一把大火烧掉阿房宫”传说和“十二铜人”传说的真实性。
首先就是对上天台和磁石门的考古,在1923年的考古队员发现之后,社会上就流传了很多关于上天台和磁石门的故事。
有人说上天台是当时秦始皇在阿房宫上修建的为了祭祀天神的极高的建筑物,因为当时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认为自己建立了丰功伟业,他认为只要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就可以维持秦朝的辉煌。
所以他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而当时“方士”这种职业就应运而生,而也正是在秦始皇时期,那个历史上最著名、最诡异的方士出现了。
阿房宫真的是项羽烧掉的吗?
徐福带着500童男童女的故事,就是在这时发生的,相传徐福对秦始皇说:“东瀛神岛上有长生不老药,我可以替陛下前往求取,但是,需要陛下给我找来500个童男童女。并且还要为我修建高台,让我登高望远,查看此行祸福。”
秦始皇听到这话,真以为徐福能帮他找到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就答应了。
所以秦始皇按照他的要求,先是找来时500个童男童女,又派大量的劳役修建了这座上天台,这就是上天台的来历。
而李毓芬为了验证它到底是不是秦朝修建的,她和考古队员们对上天台进行了“瓦片分析”,但最终的结果却不是像人们流传的那样。
李毓芬通过研究分析得知,上天台其实是战国时期的“上林苑”,并不是秦朝时期所修建的。这就打破了传说的真实性。
另外就是磁石门,听名字我们就知道,这个门一定是与“磁铁”有关。而传说也是这样,据说这个“磁石门”是在“荆轲刺秦王”之后,秦王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在阿房宫的北面设立了这样一个大门,所以门内有一个巨大的磁石,可以辨别携带铁质兵器的人。
然而,李毓芬认为秦朝时期的兵器大多是青铜器,而对于铁质兵器却很少。如果建立一个装有磁铁的大门,所能起到的作用甚小。在李毓芬及其考古队员的一番考察后发现,这个“磁石门”实际上是汉朝时期建立的,并非是秦朝阿房宫的一部分。
还有就是李毓芬考古团队对“项羽一把火烧掉了整个阿房宫”传说真实性的研究。
关于阿房宫被谁摧毁的,自古以来在所有人的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没错,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据说在秦末农民运动在各地风起云涌时,项羽也打着“复兴楚国”的旗帜,一直挥师北上打到了咸阳城,最终逼得秦末皇帝子婴退位。
而那座在秦始皇时期就开始建造的阿房宫在秦朝灭亡之际也没能建成,项羽见到这个尚未建成的建筑,他的眼里没有宏伟,只有劳民伤财,于是项羽就派人一把大火将这座尚未建成的阿房宫烧毁。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李毓芬及其团队开始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下的土层进行挖掘,然后进行细致的考察,最终发现从战国时期到唐宋时期,期间的土层都没有遭到火烧的迹象,这就意味着阿房宫没有遭到过火烧。所以“项羽火烧阿房宫”只是一个传说。那么,当时项羽烧的是什么呢?
咸阳宫,李毓芬在对阿房宫遗址进行土层分析后,又顺带着挖掘了咸阳宫的土层,并进行了分析,最终李毓芬及其团队发现,咸阳宫的秦朝土层里有很多被火烧的痕迹。
阿房宫真的是项羽烧掉的吗?
最后就是李毓芬团队对“十二铜人”的考察了。“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据说是秦始皇在完成天下一统之后,他担心有人会推翻他的政权。
所以他开始收缴天下所有的青铜兵器,将这些全部都收缴到咸阳城内,把刀刃和箭头全部拔掉,最终铸成了12个金人,主要是为了削弱农民起的力量,防止他们揭竿而起。因为在秦朝,青铜就是金子,所以十二金人又被称为十二铜人。
这十二个金人的规格一样,重80吨,高14米,被秦始皇放置在了阿房宫遗址的正门前。
李毓芬通过分析考察,最终认为十二铜人为何没有流传到现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铁制兵器并不是很常见,铜就是当时的主要战略物资。
所以在之后农民揭竿起义在全国范围内盛行的时候,因为缺乏充足的武器来与揭竿而起的农民相对抗,所以秦始皇下令销毁了“十二铜人”然后将所产出的铜全部熔铸成了青铜兵器。
另外李玉芳团队还给出了另外一种可能,她说可能这“十二铜人”是秦始皇生前比较喜欢的雕塑,从秦始皇修建规模宏大的秦陵和许多“秦兵马俑”就能看出。
可能是在秦始皇死后,将“十二铜人”一起带到了地底下,和他们一起下葬了。关于这个说法,要想得到真相,我们只能通过进入秦陵,才能一探究竟了。
关于阿房宫,仅秦朝所建造的台基,面积就有54.1万平方米,和一个故宫差不多大。
我们可以参照秦始皇所建立的咸阳宫和其他的建筑,我们不难发现,如果阿房宫建成,那将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宏伟建筑。
所以,很多人对它建成后的规模展开了无尽的想象,其中唐·李牧的《阿房宫赋》中就对阿房宫建成之后的景象进行了神奇的描述。
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三百余公里,即一百五十公里,能够遮挡太阳。虽然此句尽显夸张,但也能表现出阿房宫的宏伟巨大。
然而,对于阿房宫,身处现在的我们,只能够凭借古代诗人或者作家的描述,对其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来体会秦朝时期这座有着“天下第一宫”称号的宏伟建筑。那么,对于阿房宫的这些传说,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