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的朝代之一,只有十五年。因这个朝代是由西汉外戚权臣王莽所建,所以通常称它为“新莽”政权。
王莽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多有评价。我们所知道的王莽,是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利用人们对他的好评和拥护,使用手段篡夺了汉室江山,背有“窃国大盗,乱臣贼子”的千古骂名。王莽上台后,满怀壮志的对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他只维系了不到十五年就彻底灭亡了。
王莽究竟做了什么样的改革,又是什么原因,使新莽政权崩溃的如此之快?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上台伊始,他实行了大胆的改革,试想扭转西汉王朝遗留下的种种窘困局面。王莽的改革也可看作是地主阶级在严重社会危机下的一次自救活动,企图缓和已经激化了的阶级矛盾,巩固其政权。王莽的改革涉及广泛,总结起来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这些改革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妥,似乎还有些超前,以致曾被近代史学家称赞说:“是历史上最有胆识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既然是这样,那么王莽的改革为什么很快就失败了呢,而且断送了江山?
王莽建立的新朝政权,为什么只维持十五年就倒了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认为天下必须实行周礼,社会恢复到孔子时代,国家才能实现政通人和,达到长治久安,按照这样的理念,他进行了复古式的改革。
王莽认为,西汉末期土地兼并、人口买卖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日益艰难,希望把土地收为国有,按人口分配,用此来缓和社会矛盾。他首先推行“王田”制,但实际恢复的是“井田制”。这样土地不但没有真正回到百姓的手中,同时地主和土豪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他做了个“两头都没有讨好”的事,这项改革遭到了社会上的普遍反对。
王莽虽然禁止奴婢买卖,但没有废除奴婢制度,只把奴婢改名为“私属”,奴婢事实上仍然存在,没有解决实质问题。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不久这两项改革又被王莽下令停止,恢复其原状。
王莽实行的“五均六官”制和货币改革,即:物价由政府控制;征收商业、山泽所得税;实行物质专卖;资源属国家所有,由政府开发;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制止私人放高利贷,由政府发放无息贷款等。这些改革,其目的就是实行有利于国民的计划经济。
但是,新朝政府没有掌握足够的商品和货币,也没有强大的市场管理手段,政策只能靠大地主和富商来实施,因此更造成了官商垄断和腐败的产生,最终国家不但没有收益,反而使百姓的负担更重了,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王莽以“托古改制”进行货币改革,实际上是“滥发钞票”。他盲目推行新币,除“五銖钱”外,还有大钱、契钱、刀币、布币等等。如此种类繁多的货币,流通十分不便,给市场造成混乱。而且每更换一次钱,百姓都要遭受一次盘剥,深受其害,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
王莽为了改革后一切都要符合“古义”,故对城市、建筑、官职的名称等进行改革,并反复更换。他还任意调整行政区域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职权,对所下发的诏书、公文都要按老格式书写且恢复旧称。为了“复古”,这样频繁的改名,不但人们难以记住,同时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破坏了文化秩序,国人对此非常厌恶,纷纷起来反对。
王莽在国内推行了这些名目繁多改革后,认为自己功绩显赫,伟大无比,应该拥有“四海”。他动用武力威逼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同时还人为制造“罪犯”强制移民迁往此地,名曰“疆改”。这种做法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甚至起来反抗。
王莽在推行改革的同时还对臣服于新朝的少数民族政权用兵,无端挑起战火,使边民遭受战争之苦。王莽还将四周诸国首领,由“王”降为“侯”,把“印”改为“章”。这无疑是对少数民族的羞辱,他们纷纷不再臣服于新朝,并经常侵扰边境,冲突不断。
由于王莽朝性格狂躁,刚愎自用,对政策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他的改革,人民既没有得到利益,也没有使国家强盛起来,反而使国库进一步亏空,人民遭受涂炭,因此改革遭到了国人的抵制和反对。为了强制推行改革,他便使用严刑峻法,杀害了许多无辜官民,激起了人民的愤恨,又值遭受天灾,饥荒四起,从而引发了“绿林军”、“赤眉军”的大起义。起义很快席卷全国,天下大乱,混乱中王莽被商人杜吴所杀,他经营了近十五年的新莽政权彻底土崩瓦解。
从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王莽改革的本意和愿望是好的,甚至有“穿越”之感,他的人品也曾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他的改革没有结合实际,且又出尔反尔,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极大混乱,结果适得其反。
因王莽在改革中用人不当,致使贪官污吏“侵渔百姓”,以致“农商失业,食货倶废”,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失去了民心。又因王莽性格噪狂,改革遭到反对时,采用极端手段解决,滥杀无辜。他还对四边臣服的诸国进行欺辱和武力侵扰,使其纷纷叛离,民族关系得到严重破坏。
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王莽改革的失败,随之引发了民变,国人纷纷揭竿而起,很快形成了席卷全国的起义风暴,新莽政权就在这场大风暴中被彻底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