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着眼于贾诩的高光生涯,我们唯有膜拜的余地。但我们不自觉地神化他的同时,会让他变得面目模糊,从而加大我们了解他的困难。实际上,贾诩不过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一切的行为,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合理性。
贾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贾诩,和任正非、褚时健、肯德基爷爷他们一样,大器晚成。在192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贾诩已经45岁了,他比曹操、孙坚大8岁,比刘备大14岁,比诸葛亮大34岁,比荀彧大16岁,比周瑜大28岁。古人常说,五十知天命,已经45岁的贾诩,已经可以自称“老夫”了。东汉末年这个时代级的创业大风口,似乎跟他没啥关系。
45岁之前的贾诩是个什么角色呢?189年,他当上了讨虏校尉,一个普通军官,在董卓的女婿牛辅军中任职。牛辅的部队驻扎在陕县,并不在当时的都城洛阳。换言之,贾诩就是一个普通政府部门里的大龄主任科员,干着浑浑噩噩的工作,等着退休呢。
为什么贾诩会混在董卓的势力当中呢?因为他是甘肃武威人,那时候属于凉州的境内,是董卓的老地盘。在那样一样流动性极差的年代,就近就业是最现实的选择,容不得你挑三拣四。
甘肃武威离洛阳十万八千里,地广人稀,而且贾诩没什么家庭背景,《三国志》对他的家世只字未提,估计实在是乏善可陈。因此,贾诩无法像出自世家大族的诸葛亮、荀彧他们那样,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高级的社交圈子。《三国志》说他“少时人莫知”,只有一个叫阎忠的被辞退的县令很赏识他。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28岁的荀彧被董卓、袁绍和韩馥派小轿车来接驾,28岁的诸葛亮得到刘备的登门拜访,而45岁前的贾诩完全是个小人物了吧?董卓当年跑到洛阳后到处挖人才,请荀彧请不到,又捧着书呆子蔡邕当宝贝,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军中有一个旷世奇才,因为根本没有人发现贾诩并向他推荐。
那时候也没科举,贾诩找不到一展才华的机会。贾诩只能等。等待命运哪一天大发慈悲,向他微笑,哪怕一次都行。在漫长的等待中,他练就了超常的耐心,而且他有足够的时间揣摩别人,这让他洞悉人性。从贾诩后来对时局和主要人物的情况了如指掌来看,他很可能还做了长期的情报搜集工作。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机会。
192年,机会终于来了。董卓被吕布刺杀,脆弱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李傕郭汜等人为首的董卓残部人心惶惶,意欲分赃散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身处其中的贾诩献计说,现在做鸟兽散的话,一个派出所长就能把各位将军捉拿归案,还不如我们团结起来,杀回长安为董太师报仇呢。大家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杀回去了。
结果是生灵涂炭。《三国志》说“傕等放兵略尽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枕籍”。事后来看,贾诩当然是个帮凶。但如果我们退回贾诩当初的处境来说,他是不得已。
因为他也属于董卓残部的一员,而董卓死后,王允等人大有彻底清算他们的意思,连蔡邕都给杀了。如果他们不杀回去,后来很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说,贾诩此番出谋划策,也是为了自救于险境之中。
不管怎么样,贾诩算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他抓住了这个仅有的机会。这个原本准备退休的小老头突然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枢,并以智谋被天下人所熟知。贾诩进入长安后,后面的事情已经不受他控制,不过他还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保护了一些人的性命,这也算是他的赎罪之举吧。而且,他坚决不接受李傕郭汜给他的高官厚禄等各种酬谢,这也间接说明他本质上不是个坏人。
195年,汉献帝等人离开了长安,摆脱了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贾诩这时嗅到了不妙的情况,迅速跳槽,投奔了他的老乡段煨,李傕郭汜并未阻止。后来,他觉察到段煨猜疑自己,就果断跳槽到张绣那。段煨看到贾诩离开,喜出望外,因为他再也不用担心贾诩夺取自己的兵权了,而且贾诩还可以为他牵线搭桥,和别人建立攻守同盟。
贾诩辅佐张绣后,先是屡出奇计,打得曹操落花流水,后又说服张绣投降了曹操,促成了三国史上最成功的并购案之一。张绣得到了极好的待遇,贾诩由此也转入曹操帐下,这年他52岁。
贾诩知道他知道数年来出尽了风头,已经被很多人视为劲敌。并且,自己是从敌营中投奔而来,在忠诚度上肯定遭到严重怀疑。于是,他深居简出,低调做人,曹操问一句他答一句,从不是招惹是非。他就像一台安静的ATM机,被动地等待曹操来提款。通过这种方式,贾诩在官渡之战和曹操选择继承人这两件天大的事情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曹操和曹丕都非常放心他,给他很好的待遇,从不找他麻烦。贾诩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和他早年的经历关系极大,漫长的等待给了他深沉的性格和强大的自我克制能力,这帮助他既能高飞,又能平安着陆。
红一段时间靠做事,红一辈子靠做人,贾诩大概就是后面这种人吧。
贾诩为什么能在起步晚又起点低的不利条件下成就一番大业呢?抓住了偶然性的机会当然是一大原因,但机会总是留给贾诩这种有准备的人。他的才华和智谋就像一张大网,随时准备捕捉机会。
贾诩还非常懂得审时度势,他一开始帮助李傕郭汜,是为了自救也为了出人头地。觉察到情况不妙后,他很快跳槽,发现段煨不靠谱后,又转投张绣,觉得张绣势力太弱后又积极促成加入曹操阵营。纵观贾诩的职业生涯,他一直都是实事求是,随机应变,而且不留恋原有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