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总觉得赤壁之战是诸葛亮打的,呼风唤雨,神机妙算,借来东风一把火,烧尽曹营百万兵。后来上了中学,觉得赤壁之战应该是周瑜打的,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至于刘备,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他只是一个配角,顶着一个孙刘联盟的名头而已,赤壁之战跟他关系实际上并不大。但事实上,赤壁之战,刘备乃是全程参与,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就算火烧赤壁是周瑜主导,但刘备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应该忽略。
话说当初曹操大军南下荆州,以雷霆之势接管南郡,兵锋直指江东。面对曹操大军压境,孙权在战与和之间犹豫不决。一方面心有不甘,不愿意把父兄基业拱手相让,一方面又担心曹操势大,最后什么都剩不下。
最为关键的,江东士族并不是铁板一块,投降派占了大多数。
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三国志·孙权传》
孙权虽然有心抗曹,基业不稳,他根本拿不出多少力量去对抗曹操。如果孙权带着自家部曲与曹操决战,估计还没开打,自家后院就会起火,所以孙权需要留着一部分兵力坐镇后方。
所以,孙权可供周瑜调遣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三万人。曹操那边可是号称八十三万之众,虽说有些夸大,但一二十万总归是有的。如此兵力悬殊,无疑是让孙权拿不定主意。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与刘备的联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时刘备的处境比孙权还要惨,被曹操从樊城赶到了夏口,危在旦夕。作为当初衣带诏的漏网之鱼,曹操对刘备可谓是恨之入骨,双方几乎没有回旋余地,不是你死就是你死。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双方存在着联盟的可能性。
赤壁之战时刘备到底在做什么?
更为重要的,刘备虽然势力不大,但是手里好歹还是有点兵马的。按照诸葛亮去江东联盟时给出的数据,刘备手中至少还有两万人。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个兵力虽然无法和曹操的数十万大军相比,但对于孙权来说却是非常可观的一股力量了,毕竟周瑜也就两万人。再者,刘备的身份可不一般。首先,他是刘姓皇族,宗室子弟。
要知道此时的刘备已经见过汉献帝,所以可不是之前自封的中山靖王之后,而是正儿八经的刘皇叔,刘表都得称他一声贤弟。况且衣带诏风波之后,刘备更是疑似身负汉献帝重托,有着大义上的优势。
要知道,曹操乃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以天子名义攻伐江东,一统江山,师出有名,孙权在名义上就已经输了一半。
近者奉辞伐罪,罢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江表传》
如果有了刘备加入,曹操的这种优势将被大大削弱。
其次,刘备与刘琦穿一条裤子,也算是刘表的嫡系,名义上的荆州之主。当时曹操收编了不少的荆州军队,孙权完全可以利用刘备和刘琦的身份,去分化荆州军队。再不济,也能落个师出有名。
赤壁之战时刘备到底在做什么?
所以,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刘备都应该是孙权的盟友,而不是附庸。而在孙权需要坐镇后方,不能亲临的情况下,周瑜的大军名义上是去辅助刘备对抗曹操的。
比如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就提到: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一个“佐”,其实就已经说明很多问题。而纵观三国史料,刘备最低也是和周瑜大军并进,从未有过辅助的说法。
比如说专写吴国的《三国志吴主传》里面说的是“与时俱进”。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而偏于魏国的《三国志武帝纪》里面更是只说曹操和刘备打了一场,周瑜和孙权都不曾提一下。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赤壁之战时刘备到底在做什么?
其实这些都足以说明,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的地位,乃是正儿八经的主力,而不是打酱油的辅助。
就算是在周瑜主导的火烧赤壁战役中,也不是东吴一家的功劳,刘备是率军参战了的,而且一直把曹操追到了南郡。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有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先主传》
这一点在周瑜和孙权等人的传记也都有提及,都是刘备和周瑜一起进攻。而在后续的收尾战斗中,刘备除了跟着周瑜攻打江陵以外,还派遣关羽绝北道,对于曹军影响极大。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所以,关于赤壁之战,刘备基本上是全程参与,而且参与度极高,起到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虽然不能说孙权没有刘备,就不能击败曹操。但可以确定的是,孙权如果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击败曹操,这个过程无疑会非常艰难。
总而言之,赤壁之战不是东吴一家打的,更不是周瑜一个人的功劳,刘备也是主力之一,谈不上打酱油。如果非要说有人在打酱油,那就是孙权,毕竟他当时可是在大后方,啥都没干。
说实话,幸好孙权没去,三国群雄里面,最不会打仗的人应该就是他了,毕竟孙十万这个名头不是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