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吴三桂的名字总是处于最显眼的位置。尤其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更是家喻户晓的典故。事实上,所谓为了陈圆圆而降清,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或者说陈圆圆被霸占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清初诗人吴伟业写了一首《圆圆曲》,里面有这样的话语,“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尽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讽刺吴三桂食大明俸禄,为陈圆圆而降清的汉奸行为。
汉奸,无论是何种时代,如同过街老鼠,都是人人喊打的民族败类。吴三桂不可能不知道降清给他名声带来的影响,那么他为何最终还是选择降清呢?事实上,早在松锦大战明军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后,皇太极就让祖大寿等人多次写信招降吴三桂,都被拒绝。
吴三桂究竟为何选择降清?
此时的吴三桂对大明还是忠心耿耿,但此一时彼一时。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山西,一路势如破竹,关外清军也在虎视眈眈。吴三桂依旧认为自己应该死守宁远,不愿意被调往山海关。
崇祯决定从吴三桂父亲吴襄那样着手,让他去劝说吴三桂,奈何吴襄以“祖宗之地在辽远”,拒绝了崇祯的请求。当李自成大军距离北京城越来越近,崇祯十万火急金牌传令吴三桂勤王,还封他为平西伯,同时让蓟辽总督王永吉奉崇祯命率部出关迎接吴三桂。
按理,吴三桂接到崇祯圣旨后,立即快马加鞭。结果呢?吴三桂不慌不忙地向关内进发,从宁远到山海关不到一百公里竟然就走了六天。到了山海关后,吴三桂还不慌不忙,居然向朝廷表示要休整五天,还要求提供一万匹战马。
吴三桂究竟为何选择降清?
都什么时候了,李自成大军已经抵达昌平。崇祯急得直跺脚,可吴三桂就是不加快脚步,又有什么办法呢?还是要做做样子的,吴三桂从山海关向北京缓缓进发,当崇祯自缢煤山消息传来后,他立即火速返回山海关。
退回山海关的吴三桂可谓腹背受敌,他手中仅有5万兵力,前面是李自成大军,后面是虎视眈眈的满清。怎么办?吴三桂决定向满清“借兵复仇”,理由是在北京的父亲吴襄被刑拷问追饷、爱妾陈圆圆被霸占、家产被大顺军洗劫一空。
很快,吴三桂的亲笔信被送到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上。在这封信中,吴三桂以体面的形式“借兵”,“……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吴三桂究竟为何选择降清?
这分明是一封乞求信,吴三桂却说的大义凛然,满腔悲愤,如同南宋文天祥一样。自家的遭遇,让吴三桂最终意识到,投靠大顺很可能身家性命难保。既然于国难以尽忠,于家难以尽孝,那么就选择保全自己吧。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吴三桂降清陈圆圆仅仅是导火索而已,降清是他最终的选择(自己还想遮掩),可惜也是最让汉人难以接受的选择。所以说,无论是谁,身处吴三桂那个位置上,很可能都会选择降清。
参考资料:《平西王吴三桂传》、《清史稿》、《吴三桂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