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的成功离不开张之洞的大力“支持”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说起武昌起义,肯定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因为这是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必修的部分。

无论你是爱历史还是讨厌历史,反正教材一遍遍说。无论你是喜欢老师还是讨厌老师,反正老师会一遍遍讲。即使这节历史课你睡觉,还有考前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等着你,不怕你不知道。中高考来临前,老师还神经兮兮得故弄玄虚:“武昌起义吗,是考试重点,大家一定要看!”以至于同学们对教材看了又看,厌了又厌,武昌起义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的成功离不开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的成功离不开张之洞的大力“支持”

以至于很多学生武昌武汉都傻傻分不清。其实在1926年前武汉这个名字是不存在的,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汉口,汉阳,决定把首都定在这里,武昌、汉阳各取一字,才开始叫武汉的。由此,武昌、汉口、汉阳也叫武汉三镇。不过,当时孙中山已经仙去,蒋介石和汪精卫争夺国民党内的最高领导权。这个武汉国民政府是汪精卫主导的,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后来汪精卫失败,武汉国民政府也就合并到了南京了。

“武昌起义是张之洞下了个恐龙蛋”,看到题目,肯定有人心中嘀咕,这肯定是张老师为了防止学生睡觉,瞎掰出来的话题。这句话的原型可不是张老师我说的,是国父孙中山先生说的。原话是这样的,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为啥这样说呢?课本上讲的张之洞不是洋务派吗?洋务派不是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制度吗?比他摩登一百倍的康有为们也只是改革派啊,咋老顽固张之洞成了“大革命家”呢?

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其办洋务的中心就在武汉三镇,他在武汉主政18年,硕果累累。张之洞一生的心血对大清王朝贡献很大,殊不知对武昌起义贡献更大。

起义需要军队。

武昌起义的主力就是新军,而且武昌的新军力量很是强大。新军是张之洞一手创办的,并在他手上迅速强大的。

起义需要枪炮。

早就不是冷兵器时代了,你总不能拿把菜刀闹革命,哪怕你是黄飞鸿,对方一枪过来,你也立马变成黄花菜。需要枪,需要炮,张之洞给革命军造。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枪炮厂已经接近二十年的时间,武昌就是当时中国最精良的军械库。

当时革命党人拿下军火库的瞬间,估计一定会高兴地哈哈大笑,下巴都笑掉了,手掌都拍红了。因为他们看见在军火库里,光汉阳造的步枪好几万枝。还有张之洞历年购置的武器弹药:从德国购进的七九毛瑟枪一万多枝,从日本购进的六五步枪一万五千枝。此外还买一赠一,额外赠送攻城大礼包:山炮,野炮,要塞炮若干。

起义的新军一共一千多人,即使起义成功,也根本抵挡不住敌人地反扑,这下好了,有了武器,可以招募军队,革命军一夜之间扩充了两万多人。兵强马壮的令清政府胆寒。

起义需要钱。

大多数人都是很实际的,像林觉民,徐锡麟那样家有万贯家财,也视如粪土,一心一意把如花的生命投入到革命烈火中来的同志,毕竟是少数。很多人当兵就是为了一口饭。招募军队,就要给人家发军饷,发军饷就要有钱。

啥?缺钱?找张之洞啊,张之洞在湖北励精图治二十年,把湖北搞的风生水起,湖北的经济不敢说全中国最好的,那也起码是最好的之一。起义军打开武昌财库大门的时候估计口水都流出来了,当时张之洞给他们留下了财富如下:白银240多万两,银元100多万块,铜元240万块。革命党人就像一个幸运的儿童,冲着大山大声喊了一句“芝麻开门”。张之洞给准备好的大宝藏就缓缓而开了。

(图)张之洞(1837—1909),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有人说张之洞办的洋务之于武昌起义,是种瓜得豆。让我说这那是得了个豆这么简单,分明就是张之洞下了一个恐龙蛋。按理说恐龙蛋可怕是可怕,不过气候条件变了,即使有恐龙蛋,也不能孵化出小恐龙来了吧,事情就是这样的诡异,诡异的像个传说中的鬼故事。

张之洞是1909年8月底去世的,武昌起义是1910年10月,相隔仅仅两年。张之洞去世前,摄政王载沣前来探望。张之洞弥留之际,也忘不了国家,颤颤巍巍地说了,很多要载沣注意时局,以防民变的话语。载沣大大咧咧的说:“老帅您就别担心了,啥事也不会有的,即使有事,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手中有大把的兵啊,八旗不行了,还有很多新军啊!新军都是新式装备,对付不了外国人,对付国内的乱民,绰绰有余啊!“

张之洞听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死死地盯着天看。不知老帅是心中一万只羊驼奔腾而过,还是对自己效忠了一辈子的大清朝廷感到死亡般的无奈。

张之洞死了,对于湖北武昌如此重要的地方,大清朝廷当然要放自己人去主政,来接替张之洞的是满洲新贵瑞澄。

瑞澄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武昌起义为啥能成功了呢?不是已经把起义的小火苗扼杀在萌芽状态了吗?

他更更想不到的是,他就是孵化出恐龙的那只老母鸡。

策划起义的领导人有这样几位:蒋翊武、孙武、刘公,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再八卦几句,孙武本来不叫孙武,他也和孙文(孙中山)没啥关系,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甚至都没见过孙中山。不过孙文誉满华夏,大家谈起革命党都言必称孙文先生。这哥们灵机一动,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孙武,一个是好记,另外一个让大家猜测并疯传——他孙武就是孙文的弟弟。如此的简单的把戏居然也能成功,当时很多人真的以为孙武就是孙文的亲弟弟。

当时的起义指挥部设在俄租界,1911年10月9日,孙武坐在指挥部里,手中摆弄着为起义准备的炸药,刘公的弟弟叫刘同,刘同是个冒失鬼。他一边吸着香烟,一边和孙武有一搭没一搭地侃大山。也不知道刘同讲的什么故事如此地吸引人。在火药边吸香烟,冒失鬼刘同没在意,孙武居然也没在意。

刘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吸烟,孙武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听故事啊。

悲剧发生,刘同的烟灰弹落到孙武的炸药上,“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开了花,孙武的脑袋也开了花。孙武被火速送往了医院。

不过年不过节,在汉口的俄租界平地一声雷,让任何人都不会觉的是鞭炮响。俄租界的俄罗斯大兵们很快就保卫了起义指挥部。仓促之间,革命党的旗帜,起义的文告,最关键的是革命党人的名册,都没有及时带走。别说是物件,刘同估计也被孙武血肉模糊的脑袋吓蒙圈了,连同革命党人领导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全部抓获。并转交给了总督瑞澄。

孙武、蒋翊武、刘公也都逃了。

瑞澄刚开始表现地倒还正常,把三个革命党人领导斩首,并残忍地把三个血淋林的头颅挂在了武昌城的门楼上。

至此,革命党人的领导死地死,逃地逃。革命军成了一盘散沙,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你要是说这样的起义军能起义,还能成功,连鬼都不信。

不过,在瑞澄的不懈努力下,鬼也不得不信了。

瑞澄手里有革命党人的名单,处理的方法不外乎两个。

一:按图索骥,拿着革命党人名册,挨个抓人就是了,抓住后立马斩立决,如果仁慈点先送入大牢,日后处理。这一下子就把革命的火苗连根都拔了,哪来的起义?

二:如果害怕抓革命党人触犯众怒,可以选择宽宏大量,召集所有新军,开个大会,在大会上表个态,“弟兄们,我知道你们只是中了革命党人的奸计,大家实际上都没有反叛的心,在这里我把手中的名册烧了,以后大家还是好兄弟,还是好好的给朝廷效力,给皇帝报恩,日后立功,少不了大家的荣华富贵,”云云。然后真的当众一把火把革命党人的花名册给烧了。大家也就松了一口气,还没准之后这些名册中的新军感恩戴德呢,因为毕竟他们都是小喽喽,革命意志没那么坚定。

鬼故事发生了,这两个选择项瑞澄都没选,本来像一场极其简单的考试,满篇试卷只有一个题,这个题只有两个选项,选择哪一个都是满分。

可是!可是!瑞澄偏偏选择了啥都不写。

他选择了沉默,没有去抓革命党人,也没有销毁革命党人名册,表示既往不咎,安抚军心。

一时间,武昌城内压抑得像暴风雨来临的夜。等待一声惊雷,就倾盆而下。

惊雷的引爆线是武昌城内恐怖的流言。开始有人传:瑞澄要把革命党人全部杀掉。后来又有人传:瑞澄要把剪掉辫子的新军全部杀掉。再后来又有人传:瑞澄要把汉族新军全部杀掉。

流言就像超级瘟疫,一下子传染了整个武昌城。武昌城门楼上高高挂着的三个血肉模糊的头颅,成了流言最好的广告。

武昌城内的新军人人自危,即使那些一点革命意思,一点起义想法也没有的士兵,只要你剪过辫子(那时候很多新军都偷偷地剪掉了辫子),只要你是汉族,都要统统被杀掉(新军基本都是汉族)。

这场流言,竟成了最好的战前动员,因为每个人根本不用动员,人人自危,人人都想活命,人人都有一个想法:

想活命,就要置死地而后生,就要起义。不起义是等死,起义是争取生机的唯一出路。

1911年10月10日晚上,甚至都不知道是谁放的第一枪(后来很多史学家对谁放了第一枪都有争论,甚至在场的革命党人都说法不一)。枪声一响,一千新军起义了,暴风雨来临了。

按理说,此时的起义军还是不足为患,一来他们人数很少,刚开始时只有一千人左右。二来他们群龙无首,连个像样的领导都没有,根本没有人统一指挥。(要不然也就没有黎元洪什么事了,真是天上掉了个大包子,一下子砸晕了黎元洪,黎醒了,自己居然成了武昌的都督了,再揉揉眼,居然又成为民国的副总统了。)

瑞澄这边就不一样了,一来他有好几万的军队,与革命军一比真是九牛一毛——革命军是一毛,他是九牛。二来他可以统筹把关,统一指挥,只要从容迎战,很快革命军队就会打压下去。

诡异的事情再次发生了,这次坏学生瑞澄别说没有选择,他连考场都没进。

起义军甚至没打到总督府,连总督府上面的灰尘都没震落一丝,瑞澄居然学了狗,在总督府后院的墙上挖了个狗洞,一家老小从狗洞中钻出,逃到了长江的军舰上,做出了一副:老子才不给你们死磕,你们退了老子再回来,你们厉害,老子坐军舰随时开溜。

一下子,军心散了,一方面革命军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方面瑞澄打也行,溜也行。武汉三镇很快就被起义军占领了。

那一声枪声,瑞澄以为只是一朵雪花,哪成想雪花居然引起了雪崩。更没想到的是武昌又成了一朵雪花,又引起了整个清王朝地雪崩。

清政府就像一个巨大的纸老虎,面目狰狞的站立在哪里,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一群革命党人想把它推翻,手中拿着火把,不惜与之同归于尽,比如镇南关起义,比如黄花岗起义。可是革命党人连纸老虎的身子还没靠近就失败了。

武昌起义,诡异的一把火,清政府这个纸老虎立马火势汹汹,自身不保。武昌之前起义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武昌之后,起义居然变的如此简单,如此喜剧,甚至搞笑,比如绿林大学高材生王金发的起义,比如戏剧明星王艺舟,凭一己之力居然打下登州。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武昌起义 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