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七年,39岁的多尔衮离京围猎时突然病逝。
他的遗体被护送回京的时候,顺治帝亲自带领着诸王大臣出城相迎,还下诏追忆多尔衮生前的功绩,并追尊多尔衮和他的元妃分别为“义皇帝”和“义皇后”,让多尔衮以帝礼下葬。
顺治帝当时可以说是给了多尔衮极大的体面,可没过多久,顺治帝的态度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顺治八年,顺治帝撤除多尔衮的所有尊号,撤出宗庙,罢黜宗室,收缴他的所有家产,甚至是对他掘墓鞭尸……
那顺治帝对多尔衮为何翻脸如此之快?多尔衮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罪恶滔天的罪人?
多尔衮辅政
从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的种种行为就可以看出他对多尔衮无疑是充满仇恨的,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多尔衮在辅政顺治期间的独断专行,严重妨碍了顺真正的亲政。
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驾崩后,当时满洲的王公贵族迅速站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登基,一派则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坐上皇位。
多尔衮身后有同胞兄弟阿济格和豫王多铎等人支持,正黄、镶黄两旗的索尼、鳌拜等人则是誓死要让皇太极的儿子即位。
双方的势力都不弱,多尔衮审时度势只好退一步,提出让皇太极年仅6岁的九子福临登基,他和堂兄弟济尔哈朗分掌兵力,等到福临年长之后再亲政。
多尔衮会有这个提议很大程度上都是看中了福临年幼,他虽然不能自立为皇帝,但是也可以掌握朝堂实权。
事实也确实如此,崇德八年八月,顺治帝即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佐顺治帝,治理国政,确立了亲王辅政体制。
此后不久,济尔哈朗被派到宁远打仗,多尔衮则趁机开始拉拢两黄旗的大臣,或是打压异己。
期间,多尔衮强势打压豪格和他的一众党羽,豪格被罚银五千两并被贬为庶人,再也难以对多尔衮造成威胁。
到崇德八年十二月,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又将诸王、贝勒、贝子等人召集过来,要罢去诸王贝勒管理部院事务的权力,反对无效。
紧接着济尔哈朗又交代内三院、六部等官员,各衙门办理事务,有记档者,或者有应白于我二王者,都要先告诉睿亲王,多尔衮由此开始专政,史称:“大小国事,九王专掌之。”
顺治元年七月底,在决定迁都之时,多尔衮就向各王府提出政权宜归于一,限制诸王大臣和官吏的擅权越职,要求一切权力集中到摄政王一人身上。
顺治元年十月,顺治帝入主北京的同时开始大封宗室,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分别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和信义辅政叔王。
顺治追封多尔衮为“义皇帝”,为何不久就翻脸判他谋逆之罪?
等占领南京之后,顺治二年,多尔衮又被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
不同于多尔衮的步步高升,济尔哈朗不久后就被以僭越之罪、言语不伦之罪罢黜了辅政叔王的职位,最初的二王辅政变成了多尔衮的一家独大,济尔哈朗也不得不避多尔衮之锋芒。
顺治四年,豫亲王多铎、多罗郡王博洛等人还向多尔衮提出:“知皇叔父王体有风疾,不胜跪拜,恐勉强行礼,形体过劳,国政有误。”
多尔衮也没有多加推辞,当即准予,此后多尔衮就以身体有疾为由,不再对顺治帝行君臣的跪拜之礼。
此外,多尔衮还以顺治帝年幼不懂政务为由,将军政大权都牢牢的掌握到他的手里,从不让顺治帝插手国事。
顺治帝后来在和诸王大臣议事时表示:“睿王亲政,朕只是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
不夸张的说,多尔衮当时就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史料多记载为:“位越诸王,赏罚等于朝廷,臣下视之犹若皇上……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的权力日益壮大,极大的威胁到了顺治帝身为君主的皇权,顺治帝也迟迟无法亲政。
直到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薨逝后,顺治帝才能亲政,所以说,顺治帝本身就对多尔衮专权有很大的不满和怒火。
此外,多尔衮还间接逼死了顺治的哥哥豪格。
顺治帝和多尔衮的恩怨
当时在灭张献忠和李自成的战役中,豪格是出了大力,按理说班师回朝之后是能接受封赏的。
结果还没等顺治帝嘉奖的诏书下来,多尔衮就以豪格包庇部下犯错,起用罪臣之弟为由将他关进了牢狱。
豪格这事说起来不算什么大错,没有到被幽禁的地步,但豪格被关进去后始终是没有机会出来,最后没过多久就死在狱中。
很多人也认为豪格的死有多尔衮的手笔,即便豪格真的是自杀,他的死也和多尔衮脱不开关系。
并且在豪格死后,多尔衮身为叔父,还强占了豪格的妻妾。
豪格虽然不是顺治帝一母同胞的哥哥,但毕竟是亲兄弟,多尔衮此举难免会让顺治帝对他心生芥蒂。
除了害死豪格,多尔衮摄政期间还追封自己的生母为太皇太后,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母亲、祖母才能被封为太后、太皇太后。
顺治追封多尔衮为“义皇帝”,为何不久就翻脸判他谋逆之罪?
那多尔衮此举就相当于将自己放到了皇帝的位置上,明显于理不合,是犯了顺治帝的忌讳。
除此之外,多尔衮和顺治帝母亲孝庄太后之间还存在各种流言,称俩人有私情,孝庄太后改嫁多尔衮,甚至还说顺治帝是多尔衮的儿子。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天子母亲和叔叔搅合在一起对顺治帝而言无疑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总而言之,顺治帝和多尔衮之间其实有很多恩恩怨怨,顺治帝对多尔衮的不满也是真的,只不过多尔衮在世时,顺治帝根本无法给多尔衮治罪,等多尔衮死后,才把自己的一腔怒火发泄了出来。
抛开顺治帝对多尔衮的不满,多尔衮在摄政期间自己给自己也招惹了不少仇恨。
顺治帝即位后,多尔衮不光是是整了豪格和他的一众党羽,还几次三番的打压当初拥护顺治帝即位两黄旗大臣。
在顺治五年,索尼就因为经常和多尔衮作对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官抄家,送去给皇太极守陵。
后来在康熙年间权势滔天的鳌拜在当时也没逃过被多尔衮治罪,差点就被定为死刑,还有图赖、图格尔、遏必隆等人都曾被多尔衮多次打击报复。
那这些大臣对多尔衮自然是仇恨的,只不过碍于多尔衮的权势,和顺治帝一样隐忍不发罢了。
等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对他的不满再加上被多尔衮打压过的大臣的仇恨,多尔衮被褫夺谥号,定下谋逆大罪也不足为奇。
顺治对多尔衮治罪
多尔衮刚去世的时候,顺治帝还没有亲政,抗清力量也没有完全消失,边疆同样是危机重重。
在这个时候,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考虑,顺治帝都不能将多尔衮立刻治罪,他能做的就是安抚其他大臣,稳定大局。
所以多尔衮的遗体被护送回京时,顺治帝就亲自领着大臣出城迎接,发布哀诏肯定多尔衮对清朝的功劳,称:“我皇父摄政王扶立朕躬,平定中原,至德丰功,千古无量。”
对于多尔衮的葬礼,顺治帝还破例允许他以皇帝的规格下葬,令所有官员都要为多尔衮穿孝服,藩王和京外的官员也不例外,城内还要禁止屠宰13天,民间停止婚嫁事宜一个月。
随后顺治帝又给多尔衮追谥为义皇帝,享庙号“成宗”,他的元妃也尊享为“义皇后”,可以和多尔衮同进太庙。
可以说是顺治帝一手让多尔衮死后的荣誉达到了巅峰,但等到顺治帝亲政,政局稳定下来后,他就开始准备清算多尔衮。
此前被多尔衮打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联合其他诸王大臣上奏顺治帝,称多尔衮在顺治帝登基后独专威权,排挤其他亲王。
顺治追封多尔衮为“义皇帝”,为何不久就翻脸判他谋逆之罪?
多尔衮的心腹苏克萨哈也向顺治帝检举揭发多尔衮的罪行,称多尔衮生前曾和一众党羽密谋,试图带着两白旗移驻到永平,阴谋篡位,还说多尔衮家里有龙袍和皇帝才能用的珠宝。
亲政不久的顺治帝由此直接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废黜宗室,追夺对他和其家人的所有封号,家产也全部被没收,甚至于多尔衮还被掘墓鞭尸示众。
有意大利传教士在书中记录,顺治帝命人毁掉多尔衮的陵墓,将他的尸体挖出来用鞭子和棍子抽打,再砍掉脑袋暴尸。可见顺治帝对多尔衮的仇恨有多大。
从顺治帝正式给多尔衮定下谋逆大罪起,清朝皇家族谱记载多尔衮的生平就加上了专擅威权,私自制定御服黄袍,私藏御用珠宝,潜谋篡位等等。
这可以理解为清朝官方已经对多尔衮的罪行盖棺定论,此后康熙和雍正两任皇帝都没有推翻过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定罪。
从康熙年间编纂的皇室玉牒来看,在多尔衮死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他是彻底被排除在了清皇室之外,清朝官方不承认他是皇室中人。
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才违背先祖的意思,下令要给多尔衮平反。
乾隆皇帝在阅读《清实录》时,非常感念先辈们创业之艰难,对被削掉爵位的皇室成员也感到同情和惋惜。
尤其是多尔衮,乾隆皇帝很赞赏并肯定了多尔衮统众入关,抚定边疆等等功绩,认为他在清朝定都北京的过程中功劳最大。
而对于当初顺治帝给多尔衮的定罪,乾隆皇帝也不能说顺治帝错了,只能将责任推到苏克萨哈一众大臣身上,认为顺治帝年幼,刚亲政,受到了其他诸王大臣的蒙蔽,才造成了多尔衮的冤案。
于是,乾隆皇帝下诏恢复多尔衮摄政王的封号,追谥为“忠”,配享太庙,并让内务府修缮多尔衮的坟墓,允许他的后辈祭奠。
再由多尔衮当初过继来的儿子多尔博继承他的香火,承袭他的爵位,多尔衮也重新归宗。
这些都表明乾隆皇帝肯定了多尔衮没有谋反之心,彻底为多尔衮平冤昭雪,给了多尔衮一个最终的交代。
结语
在皇太极时期,多尔衮就屡立战功,顺治帝即位后,多尔衮又是统兵入关,助顺治帝定都北京,击退各种起义军和抗清力量,确实为清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多尔衮也确实是功高盖主,不断铲除异己,这就严重威胁到了皇权,顺治帝难免对他心生不满,甚至是仇恨。
但总的来说,多尔衮对清朝始终是功大于过,他既然已经身死,顺治帝就可以放他一马,结果顺治帝还是给多尔衮定下谋逆大罪,将他打入谷底,让世人唾骂。
从这一方面来看,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处置其实不是很客观,多是感情用事,有失偏颇,完全否定了多尔衮对清朝的功绩。
乾隆皇帝则是既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又指出了他摄政有年,威福自专的错误,这就是乾隆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多尔衮做出的一个比较正确且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