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入关后的首位帝王,6岁登基的顺治皇帝绝对是清朝极为少见的“性情中人”。24岁便早早驾崩的顺治皇帝,一生共生育8位皇子、6位公主,共计14位皇嗣,由此来看,顺治皇帝似乎是一个多情帝王。
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顺治皇帝而言,繁衍子嗣,为皇室开枝散叶乃系一项关乎江山社稷、皇权稳固的政治任务,并非沉迷声色之因。抛开这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不言,顺治皇帝非但不是一个沉迷于后宫的滥情君主,反倒是一个用情专一、至死不渝的好男人。
顺治十三年,一个出身八旗名门,却在江南温婉地区受到长期熏陶和影响的董鄂氏,进入顺治皇帝后宫,开启了自己宠冠后宫的生涯。
顺治皇帝专宠董鄂妃的程度,远超其父皇太极专宠海兰珠,乃至清朝任何的一位帝王专宠后妃的程度都是无法比拟的!
董鄂妃到底有多受宠?
我们以三个具体事例,予以说明:
1、《清实录·顺治朝实录》有载:
顺治十三年。本月二十二日。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壸仪。立为贤妃。尔部查照典礼。
朕遵圣母皇太后谕上日。思佐宫闱之化。爰慎贤淑之求。于本月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所有事宜、条列如左。
也就是说,顺治十三年,刚刚进入顺治皇帝后宫的董鄂妃便深得顺治皇帝宠爱,入宫当年便被册封为“妃”,然后在一个多月以后,便被连升两级,成为仅次于妃嫔之首——皇贵妃。
注意,董鄂氏的这个皇贵妃,并非“荣誉”封号,乃系货真价实,拥有“摄六宫事”之权的实权皇贵妃。
为什么这样说呢?
继顺治皇帝“任性”废黜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为静妃后,孝庄太后为其安排了另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孝惠章皇后。但顺治皇帝对孝惠章皇后也不“感冒”,孝惠章皇后也一直未尽到一个皇后该尽的责任,以至于顺治皇帝甚至一度想要再次废后。而身为皇贵妃的董鄂氏,就担起了后宫重担。
对于董鄂妃拥有的“摄六宫事”之权,在《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中也有过相关说明:
甲辰。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上日、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
也就是说,在顺治十七年之前,董鄂妃一直以皇贵妃的身份,“佐理内政”,基本代替了一直身居后位的孝惠章皇后。
2、升迁速度之快、册封典礼之隆重、册封之后的巨大恩典,有清一朝绝无仅有
从妃升迁至拥有实权的皇贵妃,董鄂氏用了一个多月;皇贵妃册封典礼之隆重,甚至超过了封后典礼;更重要的是,顺治皇帝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后,专门下旨颁布了“大赦令”。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有载: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于本月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所有事宜、条列如左。
也就是说,顺治皇帝因为将董鄂氏册封为皇贵妃,就下达了“恩赦特颁”的特旨。而因为册封后妃而颁布“大赦令”的情况,有清一朝,仅此一例。
3、子以母贵,宛如皇太极恩宠海兰珠,视董鄂氏所生皇子为皇储
顺治十四年,董鄂氏为顺治皇帝生下皇四子,顺治皇帝欣喜若狂,然后用一系列近乎失去理智的巨大恩宠,延续甚至超越了皇太极专宠海兰珠,欲将海兰珠所生之子立为皇储的“疯狂”举动。
在告祭天地、接受朝臣祝贺、颁布皇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后,顺治皇帝学习了其父皇太极“失去理智”的做法,再次颁布“大赦令”。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有载:
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顺治皇帝将董鄂氏所出皇四子,视为“第一子”,而且按照“皇储”待遇颁布了“大赦令”。这一切特殊的恩宠,都来自顺治皇帝对董鄂氏的特殊恩宠。
顺治十七年,董鄂氏病逝,顺治皇帝悲痛不已,不顾朝臣、太后乃至清朝祖制制约,将董鄂氏追封为皇后。董鄂氏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附帝谥、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这更是清朝的独一份。
那么,顺治皇帝为何对董鄂氏如此恩宠?乃至在董鄂氏病逝后,一度想要出家为僧,乃至不到一年便随董鄂氏而去呢?
董鄂妃为何能独得顺治帝恩宠?
笔者认为,具体原因有三,而且这三点是任何男人都无法抵挡的!
1、感情真挚的同时,拥有理性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6岁继位的顺治皇帝,身居皇帝之位,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和培养,而自幼颖慧过人、过目不忘的董鄂妃在顺治皇帝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至为关键的正面影响。在顺治皇帝无数个刻苦学习的夜晚,董鄂氏都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并亲自研磨、侍奉左右。
而且,当时正值叛逆时期的顺治皇帝,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脾气烦躁、繁衍了事乃至刻意怠政的表现,董鄂氏在这个时候就会用一个女人特有的温柔予以劝诫,这对顺治皇帝施政之风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中还记载了顺治十七年秋决时期,顺治皇帝夸赞董鄂氏的一句话:
谕刑部、朕览朝审招册、待决之囚甚众。虽各犯自罹法网。国宪难宽。但朕思人命至重。又念端敬皇后弥留时、谆谆以矜恤秋决遗言。朕是以体上天好生之德。特沛解网之仁见在监候各犯、概从减等。
这说明,这个宠冠后宫,独得顺治皇帝恩宠的皇贵妃,还是心地善良、对生命敬畏的温婉女子。
在脾气秉性、执政风格、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董鄂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了顺治皇帝正面、积极的绝对影响,在两人感情真挚的同时,完成了君主和妃嫔之间罕见的理性进步。这对于一个宠妃而言,十分难得!
2、为顺治皇帝妥善处理后宫内政,哪怕是身患重疾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对于董鄂妃当宠时,身居皇后之位的博尔济吉特氏有这样一句记载:
顺治十一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为后。贵妃董鄂氏方幸,后又不当上恉。
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并不喜欢的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顺治皇帝在一度想要废除其皇后之位,未得逞之后,几乎将其架空,而将后宫大权交给了董鄂氏。
而董鄂妃位分虽在皇后之下,确实际行使了皇后职权,将后宫庶务悉数妥当处理。顺治十四年以后,董鄂妃身染疾病,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依然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甚至在病重之际,依然做到了“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董鄂氏病逝以后,内政事务堆积,让顺治皇帝对于董鄂妃的思念更甚,这也直接证明了董鄂氏对于顺治皇帝的特殊作用。
如此贤内助,试问哪位帝王,哪位男人能够抵挡的住?
3、对孝庄太后至诚至孝、对孝惠章皇后始终摆正位置、给予绝对尊重和维护
董鄂氏病逝以后,顺治皇帝专门下过一份谕旨,对于董鄂氏的“孝道”,顺治皇帝如此说道:
端敬皇后在日。奉事皇太后、克尽孝道。赞助朕躬、裨益良多。
顺治皇帝对于董鄂氏“克尽孝道”的赞誉绝非过分之言,而是对董鄂氏的客观评价。
我们以一个具体事例,予以说明。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下诸王、贝勒、大臣议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旧制封进。
顺治十五年,孝庄太后患病之际,孝惠章皇后的“不孝”之举,让顺治皇帝大为恼火,甚至将“废后”决定提上了议程。
而此时的董鄂妃是怎么做的呢?
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在天坛为太后祈祷,随即再赶往南苑探望。
而且,在顺治皇帝做出“废后之位,改立董鄂氏”的决定后,董鄂氏“磕头请辞后位”,极力维护孝惠章皇后的后位。
有妇如此,夫复何求?
就算将上述三大优点全部刨除,单就董鄂氏临终之际,对顺治皇帝说出的一句话,就值得顺治皇帝专宠,就配得上清史学家们对其“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的评价。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氏临终对顺治皇度说道:
妾殁,陛下宜自爱!惟皇太后必伤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