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乾隆、嘉庆与道光对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1839年到1842年,大清与因鸦片而与英国打了三年仗,结果在1842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来也很可笑,作为大清的一国之君,道光帝与英国打了三年仗,但是却对英国一无所知,既可笑但更多的是可悲。

其实道光帝的无知,责任并不完全在道光帝一个人身上。

那时候的大清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西方列国对中国的入侵,但是又封闭了大清对外面世界的认知。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中,沉醉在一统盛世、皇帝恩威四方、百姓安居乐业里;既然我们大清如此完美,又何必去了解蛮夷呢?

清朝初期我们暂且不论,我们仅去看看乾隆、嘉庆、道光帝三朝皇帝,对除了大清以外的世界,究竟无知到什么程度呢?

乾隆皇帝:拒绝与英国往来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从明清开始,不管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开始向东,而且还跟中国发生了很多次的冲突或者是贸易往来。

但可惜的是到了乾隆朝时期,乾隆竟然并不知道:

葡萄牙究竟在什么地方?

西班牙又是什么国家?

更加分不清荷兰与英国

乾隆年间编纂了一本文献资料叫《大清一统志》,在这本书中提到:葡萄牙在满剌加附近(满剌加是今天的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信奉的是佛教。

在另一本书《皇朝通典》中记载:是法兰西占领了澳门,当地盛产象牙跟犀角。

究竟是哪个国家占领了中国的领土澳门都不知道?

澳门当地究竟盛产什么也不知道?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派出以马嘎尔尼为代表的的代表团前来中国,并且带来了精挑细选的几百箱礼物,都是当时世界上最新的发明成果,想要将这些东西全部进献给乾隆,为了就是打开大清的国门,中英之间能够互相来往。

但是乾隆看过这些礼物以后,虽然对这些最新的发明感到很是惊奇,但当马嘎尔尼说明自己来意后,乾隆便直言不讳:

“与英国交往与体制不合”“照例,只准进贡”

而且说道:我们大清物产丰富,什么都有,不需要跟外夷在货物上互通有无。

乾隆都这样说,朝臣们自然也是想。

马嘎尔尼跟权臣和珅提出,想要在京城表演一下气球升空,和珅并没有当回事,态度很是冷漠,而且还有一些傲慢。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新事物存在的必要性,更不会觉得这些东西能带来什么影响。

马嘎尔尼还跟权臣福康安提出,让福康安前去检阅自己的火器操练,没想到福康安跟和珅一样态度冷漠:“看不看得都无所谓,这些火器的操练,真没什么稀奇的地方。”

乾隆、嘉庆与道光对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乾隆、嘉庆与道光对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

乾隆、和珅与福康安尚且如此,其他人自然不必多说。

很明显,是拒绝了与英国的贸易往来;其实也是在拒绝了当时人类社会最新的一些发明。

嘉庆帝:英国是否强盛?

乾隆病逝以后嘉庆帝正式亲政,纵观整个嘉庆朝,整个大清的士大夫其实跟乾隆朝并无太大的区别,也没有什么开放的意识,对除了大清以外的世界还是茫然无知。

嘉庆帝与权臣孙玉庭的一段对话,很清楚的就能反映出当时大清的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认知以及理解,确实有些盲目自信,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嘉庆帝:英国这个国家强盛吗?

孙玉庭:英国比西方其他的国家都要大,但是他之所以强盛是因为他富裕,而他富裕是我们大清的缘故。

嘉庆帝:这是为何啊?

孙玉庭:英国回到我们广东进行贸易,用他们本国的一些货物换取我们大清的茶叶回去,然后再将这些茶叶转卖给西方的一些小国家,所以英国富裕,因为富裕所以强盛。西方各国都需要我们大清的茶叶,就像我们西北地区离不开大黄是一样的。若是我们禁止茶叶贸易的话,英国便会穷困潦倒,又怎么会强盛呢?

嘉庆帝听了孙玉庭的话,很是满意地笑了。

这便是嘉庆帝与大臣眼中的中国与英国,英国之所以强盛是因为中国!

很明显孙玉庭知道英国与广东地区的茶叶贸易,但是太过盲目自大,并没有意识到贸易是互通有无。

从乾隆朝开始,马嘎尔尼率领代表团前来中国,乾隆拒绝了与英国的贸易往来;一直到嘉庆朝,仍旧没有意识到西方列强对大清的影响是越来越大,若是不及时跟上世界潮流的话,对于闭关锁国的大清而言,是退步;而不是越来越强盛。

鸦片战争之前,道光年间出了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叫阮元。这位大学问家听说了欧洲有一个人叫哥白尼,哥白尼提出了“日心地动说”,阮元对这种说法是大为批判,将其视为:

上下易位,动静倒置

阮元的意思是哥白尼的说法是本末倒置、颠倒是非,实在是荒谬。

而这位博学多识的阮元大人,竟然还分不清哪里是美洲,哪里是非洲,将其混为一谈。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琦善作为投降派曾经亲自审问了一位英国的俘虏,他根据自己身份俘虏的经历,对道光帝说了英国侵华的一些看法:“英国是一位女子在做女王,还没有婚配;所以英国并不是女王的英国,她是不会关心自己疆土的。英国是一个权臣掌握实权的国家,这些人只知道谋私利,也不知道关心自己的国家如何了?”

按照琦善的意思,英国之所以侵华,是这些权臣的意思,而非女王的意思,所以对大清来说英国构不成什么威胁。

琦善此言无非就是在支持投降,也可见这些投降派的认知水准。

那么,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又是怎么看待英国的呢?

林则徐是禁烟英雄,他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说了一些这样的话:

乾隆、嘉庆与道光对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乾隆、嘉庆与道光对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

“英国想要攻打中国,无非就是乘船;只要他们敢闯入内河,只要是遇到水位降低,船就会裂开;再一个就是粮草不足,第三便是他们的武器不足;就是像是一条鱼躺在干涸的河中,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英国是一个女子当王,在位只有四年的时间,她的叔叔一直到觊觎她的王位;这位女王已然是自顾不暇,哪还有时间窥探我们呢?”

......

一个专门与英国打交道的钦差大臣,关于英国、关于洋人的认知尚且如此,其他人自然不必多说。

还有这样一件小事,确实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医生叫伯驾,在中英关系正紧张的时候,伯驾曾与林则徐的下属交谈过关于世界地理方面的一些知识,在二人交谈完以后,伯驾便拿出来三件礼物想要送给对方。

这三件礼物分别是:一本地图集,一部地理书,还有一个地球仪。

这对于大清了解外面的世界,确实是很有价值的礼物。但是地方官让伯驾先写一份自愿书,自愿书大概的意思:伯驾自愿将这些东西当成贡品,献给钦差大臣。

如此一来,他们才好收下这些礼物。

伯驾对写自愿书的事情感到很多是烦恼,便将自己带来的礼物都收了回去。

那么,身为一国之君的道光帝呢?

道光帝常年生活在深宫之中,就像是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孤陋寡闻,自然对外面的世界更是无知。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确实效果不错。虎门销烟以后,道光帝心情大好,也有了兴致开始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便问林则徐:

“洋人买了几千个中国的幼女,前去行妖术,是真的吗?”

林则徐说:“外国人是雇佣华工,让他们去做奴役的,并不是搞什么妖术。”

“这些鸦片真的是掺了人肉吗?”

林则徐是这样回答的:“或许还掺了乌鸦肉吧。”

可见道光帝很茫然,林则徐知道其一但不知其二。

1842年三月,到了鸦片战争的后期,大清的败局已定。二十一日,已经在浙江兵败的杨威将军奕经告诉道光帝:广东那边送来了两位会说英语的翻译。道光帝的指导,即可下旨,罗列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奕经向这两位翻译询问。

道光帝要询问的问题有这些:

从英国到中国走水路的话大概需要多少天?

从英吉利到中国需要经过多少个国家?

克什米尔与英国之间有水路可以通吗?

这一次克什米尔为何要跟随英国一起来到浙江?

英国的女王嫁人了没有?

乾隆、嘉庆与道光对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乾隆、嘉庆与道光对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

英国女王的丈夫是谁?

英国女王的丈夫担任何职啊?

.......

半个月以后台湾镇总兵活捉了多个英国的俘虏,道光帝有罗列了很多的问题,让总兵官问询这几个俘虏:

英国跟南疆地区之间有来往吗?

俄罗斯与英国之间是否接壤啊?

俄罗斯跟英国之间有贸易往来吗?

英国有多大?

......

道光帝的这些问题,足以看得出道光帝对外面的世界是一无所知,但是也说明了他迫切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不仅包括军事、交通,还包括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说明道光帝已经想要从大脑中固有的尽善尽美的大清的神话世界中动摇,想要迫切地去了解外面世界的一种心态。

结语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的古代中国,就已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正是因为“睁眼看世界”,才让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1761年,法国的一位著名汉学家德.歧尼便用大量的事实向世界宣布:他认为中国人早在哥伦布达达美洲之前,就已经率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的中后期,上至皇帝下旨百姓都生活在自己幻想之中,认为大清地大物博,压根不需要与其他的国家进行贸易外来;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从乾隆朝开始:

乾隆帝拒绝了英国代表团贸易往来的请求

嘉庆帝不知英国是否富强

道光帝对外面的世界更是一无所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各国开始进入中国,并且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不论到了何时,开眼看世界,紧跟时代与世界的潮流,不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强盛,才不会挨打!

参考资料:

《清史通鉴-内忧外患清宣宗道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