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的文字狱是一个污点,那咱们今天就来讲一讲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从别人的文章中断章取义、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统治者的思想上的统治。
但是我们得纠正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文字狱并不是从清朝开始的,是从汉朝开始的。有史记载最早的文字狱应该是西汉一位叫做杨恽的大臣因为政治斗争被从侯爵贬成了平头百姓。但是杨恽转而从商发财了,接着就大摇大摆总在家里面高朋满座。杨恽有个朋友孙慧宗就给杨恽写信说“你收敛一点,你的政敌还在,你太招摇会有杀身之祸的”。结果杨运就不乐意了,给孙会宗回了封信,意思是我无缘无故被撤职贬成百姓本来就够委屈了,你不帮我说话怎么还让我认委屈?后来,杨恽又犯事被抓了,这封回信也就被官府发现了。里面有一句诗被当时的皇帝汉宣帝看见,一下就把汉宣帝给惹毛了。诗写的是“田比南山,芜秽不治”。这诗表面上看的意思是:南山旁边有片稻田,全是荆棘野草没法治理。但古代有一个比喻就是把皇帝比作南山,那皇帝身边的稻田不就是朝廷了吗?所以一看再一看这个诗潜台词不就是当今的朝廷都是奸邪小人无法治理了吗?于是汉宣帝大怒问道:“你什么意思?我贬低了你,朝廷就奸邪当道了吗?”于是就把杨恽给腰斩了。这个就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
“文字狱”的历史由来
那么之后历朝历代也都有文字狱发生,而我们今天之所以一提到文字狱就想到清朝主要就是因为清朝的文字狱最严重,尤其是乾隆一朝的文字狱,不仅严重而且特别邪门。说严重,是因为仅乾隆一朝60年共出现文字狱就130多起,平均每年两起以上。说邪门是因为我们一般认为文字狱犯案的大都是朝廷官员,再不济也得是个知识分子。这要在别的朝代确实如此,但在乾隆这朝不一样,乾隆这一朝一共130多起文字狱只有36起跟朝廷的官员相关,其他90多起都是非官员,而且90多个没当官里的人里面正经八门识字考过科举的一共就40个人,有50多个都是平头老百姓,各种职业五花八门抬轿子的轿夫、种地的、卖菜的、江湖郎中、算命先生,这些人都曾经在乾隆一朝因为文字狱而迫害。
乾隆为什么这么做?原因一目了然,就是为了维护他自己身为皇帝的权利。那么以文字狱的方式打击官员是让官员不敢随便讨论君主的统治政策。像此前历朝历代的中国官员,多是儒家出身且带着一股子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是能靠儒家文化的伦理去影响这个统治者皇帝他的一些国家政策。但文字狱的存在让清朝的官员们普遍奉行六个字就是“多磕头,少说话“。官场风气趋于黑暗,只为皇帝一家一姓服务,以文字狱的方式打击百姓。
乾隆发现凡是历朝历代领导农民起义的人基本都有三个特点:一、读过书,但科举失败,没当成官,二、喜欢讨论国家大政,三、喜欢借助宗教或神灵崇拜招收信徒。因此就专门用文字狱打击这一群体,有一点苗头就打压,宁可错杀绝对不放过,必须要把这些人搞得家破人亡为止。所以自乾隆一朝开始不仅是官场死气沉沉,连民间也是世风日下失去活力。最终乾隆以文字狱的方式打击民间,在本就充满了满汉民族矛盾的彼时彼刻激起了更大的反抗。所以自乾隆39年王伦清水教反清起义开始,各种中小规模的起义就遍布了全国,直到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的盛世最终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