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驾崩,享年68岁。
他虽然勤政节俭到了极点,但因为能力有限,清王朝在他的手中继续衰落,他唯一能做的,是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让清王朝中兴。
可是在接班人问题上,他同样没有做出准确选择,正是他的错误决定,给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接班人肯定要在皇帝儿子中选,理论上讲,儿子越多,选择余地越大。
道光皇帝一生共了9个皇子,在数量上远不及康熙、雍正和乾隆,但是比自己的四子爱新觉罗·奕詝产量高了4.5倍,比老六爱新觉罗·奕䜣产量高了2.5倍。
不过,道光生子有点晚,直到27岁,才喜获自己的长子奕纬。可是天不作美,道光头三个儿子都很短命,其中长子奕纬最惨,是被皇帝老爸一脚给踹死的。
奕纬虽然生得早,但是投错了胎,没有成为皇后的儿子,而是让一个丫鬟把自己生下。
奕纬的生母并非选秀进宫的,而是道光身边一个端茶倒水的小丫鬟,而且当时的道光还是皇子。
其实道光结婚时间不晚,14岁就当新郎了,可不知道怎么搞的,辛勤耕耘十多年硬是颗粒无收。
然而,道光酒后乱性,一时冲动和这个丫鬟发生关系之后,竟然歪打正着,生下了一个皇子。
从此之后,道光找到了自信,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子女像下饺子一样呱呱坠地,一共生了19个。
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光应该感谢这个小丫鬟才对。可是道光不但不感激这个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第一个孙子的小丫鬟,反而看不起人家,让人家坐冷板凳。
因为道光觉得自己当时是酒后乱性,才与一个地位低下的侍女发生关系,这有损自己皇帝的完美形象。
表面上看,道光是太追求完美,有道德洁癖,其实是太偏执,敢做不敢当。在古代,皇帝是老大,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根本不要怕非议。
历史上皇帝临幸宫女,生儿子当皇帝的事并不少见;远的不说,道光的奶奶,嘉庆的生母魏佳氏,就是以宫女的身份进宫的。
无独有偶,道光的曾祖母,雍正皇帝的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是以宫女的身份进宫的。
皇子的侍女和皇帝的宫女,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不管怎么说,道光为自己和侍女的一夜情而羞愧得无地自容,他认为这个孩子的降生影响了自己一贯的正人君子形象。
因此,道光把这个本该捧上天的长子当成了负资产,打心眼里厌恶这个孩子。不但没有给立下大功的孩子生母一点奖赏,还随随便便地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名字-爱新觉罗·奕纬。
还是年迈抱孙子的嘉庆皇帝欣喜若狂,封这个丫鬟为二阿哥的侧福晋,同时对牙牙学语的长孙宠爱有加,还在自己的寿宴上封孙子为多罗贝勒。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嘉庆帝驾崩,奕纬在阿玛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即位后,却备受冷落。
道光帝登基后,把周围的人都全部给了封号,唯独遗忘了长子奕纬,还是“多罗贝勒”封号不变。
道光二年,十四岁的奕纬大婚,可他跟皇帝老爸一样,结婚八年连一儿半女都没有生。
道光帝选错接班人为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按说道光自己也遭遇过这方面的挫折,应该给予儿子充分理解的,但是他反而因此更加疏远了这位长子。
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帝的八伯父永璇前去看望孙子奕纬,因为事先没有请示,道光对伯父大发雷霆。这足以说明,奕纬在父亲的心中无足轻重。这对他的成长无疑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他的童年没有父爱,是灰色的,在他的一生中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
就这样,奕纬在父皇歧视下,浑浑噩噩过了二十余年。
不过奕纬并非一片黑暗,在道光九年(1829年),他灰色的人生曾经出现一道亮光。这是因为道光帝此时生有三个皇子:皇长子奕纬、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
偏偏这一年,奕继和奕纲相继夭折。
如此一来,在道光皇帝眼中,奕纬成为大清唯一的希望,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到万爱千宠成为香饽饽、国宝。道光一反常态,开始关心奕纬的学习和生活,对奕纬笑容满面、嘘寒问暖。
可是由于道光帝一直以来的忽视,让势利的宫里人也都看不起这个前途暗淡的皇长子奕纬。
这时候的奕纬,性格已经定型,早就形成了自暴自弃、无所谓的叛逆性格,没有一点皇子的高傲、尊贵气质。皇帝老爸突如其来的严格要求和亲切关怀,反而让他感到束缚,产生了不适和惶恐,拼命想挣脱,排斥来自父皇的一切东西。
他想过的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生活。
为了让他端正学习态度,道光请来的老师告诉他,你就是未来的皇上,所以要有使命感,好好学习。
谁知道,这个不争气的皇长子竟然说:“我要当了皇帝,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你,谁让你管我这么严?”
道光听了勃然大怒,连忙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道光越说越激动,忍不住站起来,不顾天子尊严,猛踹了奕纬一脚。
没想到,这一脚正中奕纬的要害部位,奕纬应声而倒,汗流浃背。道光一看大惊失色,赶忙让人喊太医过来。
虽经太医的全力抢救,奕纬还是一命呜呼。虎毒不食子啊,道光帝肠子都悔青了,痛心疾首,追封他为“隐志贝勒”。
就在道光伤心欲绝的时候,喜讯传来,老四奕詝出生了,他的出生距离大阿哥离世仅仅相差三个月,真是天佑大清。
虽说这时候的道光都已经年过不惑,生命的路走了三分之二,但总的来说,老四的降生让他看到了希望。
道光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老四和老五都是19岁,老六17岁,老七奕譞才10岁,皇八子奕詥才6岁。
因此,事实上道光选择接班人的余地并不大,只有在老四、老五和老六三个人中间选择,要夺也是三子夺嫡。
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深感自己身体江河日下的道光,不得不未雨绸缪,开始选择接班人。按照雍正的规矩,就是秘密立储。
此时,具备接班人资格的,只有三个人:15岁的老四奕詝、老五奕誴和13岁的老六奕䜣。
老五和老四同一年出生,皇四子奕詝比皇五子奕誴只大了六天。不过,道光同样不喜欢皇五子。据说,奕誴从小就太随便,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喜欢穿着粗布衣服,到大街下馆子,和底层百姓称兄道弟,在一起猜拳行令。
这哪像皇子,简直就是隔壁老王家的混混。
道光帝选错接班人为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所以,道光一看到这个五阿哥就头大,干脆他过继给自己已经死去七年的弟弟、惇亲王绵恺为嗣。
这样,事实上具备皇帝接班人资格的,只有皇四子奕詝与皇六子奕䜣。
到底让老四还是老六接班?
道光心里也没谱。按照老祖宗嫡长子继承的老规矩,老四更具备合法性。
道光十四年(1834年),老四的母亲钮祜禄氏就被册立为皇后。如此一来,四阿哥奕詝就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合理合法,无可争议。
不仅如此,道光还对四阿哥的母亲,皇后钮祜禄氏用情很深。
道光二十年庚子正月十一日,年仅33岁的皇后病逝在圆明园寝宫。在皇后生病的时候,道光多次看望;皇后去世后,皇帝穿青袍大褂表示哀悼,持续13天。
这13天中,道光帝天天到皇后梓宫前祭奠,非常悲痛。而且道光帝还违反由大臣拟定谥号的规矩,亲自赐谥为孝全皇后。
最值得注意的是,从那之后,道光帝没有再立皇后。由此可见,道光帝对这个皇后用情至深。爱屋及乌,道光心里的天平更倾向于四阿哥。
不过准确地说,从康熙之后,清朝皇帝选择接班人已经不再把嫡长子当作继承皇位的主要条件。不然的话,就不会有秘密立储之说了。皇帝在考虑接班人的时候,不再看长幼,也不看是谁生的,只要觉得合适就成。
或者说,谁的能力更强,就把皇位传给谁。
那两人相比,谁的能力更强?
其实是半斤八两,要不然道光也不会犹豫不决。之所以两人能力相差不大,跟他们从成长环境有关。
奕詝九岁那年,生母就过世了,道光把自己最宠爱的皇子交代给静贵妃抚育。
静贵妃是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出身高贵。曾经生有三个儿子: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子奕䜣。
可是奕纲和奕继在一岁和两岁的时候相继夭折,如此一来,静贵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䜣。
奕詝比奕䜣大一岁,静贵妃便将失去母亲的奕詝抚养成人。需要指出一点,皇后死后,道光没有再立,静贵妃事实上就是六宫之首。因此,静贵妃肯定要迎合皇上的心思,好好对待前皇后的儿子,对他像亲生的一样。
奕詝这孩子非常懂事,对静贵妃像亲娘一样,对奕䜣像亲弟弟。而大清接班人,就要在这兄弟俩之间产生。换言之,皇六子奕䜣,是奕詝皇储最有力的争夺者。
两人是同一个母亲带大,都在上书房读书,两人又是同一个父亲,能力不会有太大差别,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奕詝还有两个不利条件,一是他小时候还得过天花,脸上留下麻子;二是打猎时摔伤过脚,留下轻微残疾。
这就影响清王朝的“国家形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知道,李世民不喜欢嫡长子李承乾,就有残疾的因素在里面。
再加上奕詝没有母亲,奕䜣的母亲是六宫之首,按照常理来说,奕詝胜出的概率很小。但是这个静妃性格贤淑,没有心机,不像吕后和武则天那样有权谋。或者说,道光不是唐高宗李治,静妃不好明目张胆地施加影响。
不要说静妃的能力像慈禧一样突出,即使像被低估的慈安那样,当妈的稍微使点劲,奕䜣也会毫无悬念地胜出。
皇储之争,在某种角度上其实也是两个皇子老师能力的较量。奕詝大一岁,读书自然比奕䜣早一年。既然不一起上学,老师肯定不是一个人,奕詝的师傅为杜受田,奕䜣的师傅是卓秉恬。
道光帝选错接班人为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两人虽然同一个环境长大,但是两人能力还是有点差距,相比之下,奕䜣综合素质更高,他身体素质好,头脑聪明,学识更渊博,而且武功比四哥强得多,还视野开阔,有魄力。
可是两个老师的能力差距很大,格局高低也不同,奕詝反而占了上风。
先说杜受田,是名门之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
基因强大,个人能力如何?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
一甲是前三名,二甲第一就是全国第四,厉害不?
道光十五年,任四阿哥老师。
相比之下,六阿哥奕䜣的老师卓秉恬就没有那么显赫的家世,而且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出类拔萃。
虽然工作能力和政绩也不错,但是要论权谋,卓秉恬稍逊一筹。或者说,四阿哥的老师杜受田政治上更成熟,更工于心计。
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识才具都“万不敌”奕䜣,无论是条陈时政还是骑马射箭,奕䜣都略占上风。
杜受田便扬长避短,教育奕詝以仁孝之心打动道光帝。
一日,道光帝领诸皇子前去围场狩猎,大家斗志昂扬,箭无虚发,卖弄武艺;奕詝却犹豫再三,一箭不发。
道光就问:“我儿为何无动于衷?”
奕詝回答说:“现在是春季,正是动物交配孕育季节,杀一个动物等于两条命,孩儿下不去手。”
道光一听大喜,现在又不是打天下的时候,需要仁君,大清国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接班人嘛!
谁来接班,道光胸有成竹了。
——"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而奕䜣的师傅卓秉恬却坚持认为,骑射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传家宝,作为皇子,当然是弓马娴熟,箭无虚发,才能具备接班人资格。
其实卓秉恬也并没错,这时候的大清,正需要有魄力且视野开阔的中兴皇帝。因为工业革命已经发生很多年,西方列强崛起,中国已经远远落在后面。清王朝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就是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强大军队,应对殖民者入侵。
奕詝虽然有仁爱之心,但是没有魄力,只适合当守成之君。
如果说1840年之前,中国还能闭关自守的话,在这之后,中国必须放眼看世界,应对挑战。这时候的中国,已是危机四伏,能不能把危机当机会,就看接班人的魄力了。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道光驾崩了。临终前,接班人之争的谜底揭晓: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
对于道光的这项决定,皇四子奕詝和老师杜受田应该早就料到。而奕䜣和老师卓秉恬一脸惊诧。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冲阿更是愕然,他们不知道,道光的决定,对大清是福是祸。
面对危机四伏的清王朝,咸丰重用汉人,镇压太平天国,挽救大清于危难。但是他呕心沥血,致力改革,却政治腐败,国库空亏,民生凋敝,兵将腐朽,与英、俄、法等列强签订一系列屈辱条约,让大清加快了灭亡步伐。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咸丰的评价一针见血:看来他不是一位明智而坚强的领导者,他对外部世界极端无知。
如果接班的人不是奕詝而是奕䜣,清王朝的命运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