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当年的清朝官员,是怎么看待《南京条约》的?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17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了。《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有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包括:1、割香港岛给英国;2、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5、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176年前的今天,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鸦片战争说起。进入19世纪三十年代后,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来自欧洲的鸦片贩子们打开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吸食鸦片成了中国人的常态。不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使得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境地,而且鸦片的泛滥,还极大地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鸦片已经成为可能导致中国人亡种灭族的毒药!为了挽救危局,拯救陷入吸食鸦片中无法自拔的百姓,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广东虎门海滩公开销毁鸦片。

然而,在振奋人心的“虎门硝烟”不久,英国却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他们凭着“坚船利炮”,从广东沿海北上,一直打到了京畿门户天津大沽口。

到了1842年,事态更加恶化,英军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将军舰“康沃利斯号”开到了南京江面,把炮口对向了南京城。这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已经撑不住了,朝廷撤办了林则徐,彻底向英国侵略者屈膝投降。1842年8月29日,由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当年的清朝官员,是怎么看待《南京条约》的?当年的清朝官员,是怎么看待《南京条约》的?

从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南京条约》,都觉得割让香港岛和赔偿英国2100万白银这两条是很丢人的事,毕竟向人家割地赔款非大国所为。但是当时的清朝官员们却不这么看。

李星沅是清朝道光时期的一代名臣,《南京条约》签订时,他担任江苏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当李星沅看到《南京条约》抄本后,在日记中写到:

“阅钞寄合同,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我们把李星沅的日记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

自己看过《南京条约》的抄本后十分生气。我们天朝原本金瓯无缺,突然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文中“黄毛夷妇”指的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居然跟我们的大清皇帝相提并论,加上其他条约,这件事许多年后怎么收场呢?

可见,李星沅对割让香港岛和给英国赔款这两条并没怎么在意,反倒觉得“夷妇与大皇帝并书”是件很丢人的事。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在今天看来很奇葩的想法呢?

原来,在《南京条约》签订以前,所有中国的公文中,没有人的名字能和清朝皇帝并列,因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李星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整个清朝官僚体系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割地并不丢人,因为英国人最初提到香港时,朝廷甚至不知道香港何在。不是当年雍正帝也送给越南四十里土地吗?赔款确实有点丢人,不过赔钱可以买个平安,至少能保证大清帝国天下太平。最让他们不能接受的就是“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他们感觉这让大清国丢了“天朝上国”的面子。

所以,虽然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以李星沅为代表的清朝官员,仍然在用传统观念来看世界。鸦片战争让天朝开始崩溃,但他的子民并没有彻底清醒,还在昏昏噩噩之中。结果是,愚蠢和短见,

使得清朝错失了本来可以争取的十年机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输的更惨!

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世界,更有必要认真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