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湉本是慈禧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和醇亲王奕譞的次子。按说,他是王爷之子,本没有机会登上帝位。但是就在载湉4岁的时候,他的堂兄弟同治帝病逝了。
同治帝是慈禧和咸丰帝的亲生儿子,也是咸丰帝的独生子。
做独生子自然有许多好处,一是不用像先帝的皇子们那样,为了争夺储位打得头破血流;二是不管天资如何,由于是皇帝唯一的血脉,那稳稳地就是接班人。
对于慈禧来说,好处就更多了。
首先,慈禧享受到了“母凭子贵”的最大利好。在同治帝登基后,由于是生母的关系,因此荣尊西太后。
这让擅长权谋的慈禧有机会发动“辛酉政变”,实现了垂帘听政,并最终成为了清王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然而,慈禧和同治帝的关系却不甚好。
慈禧不光在前朝说一不二,对儿子也处处显出“虎妈”本性。
在同治学习上,慈禧很费心思,为他谋大儒良师,一心希望他能有所作为。
不过,对于正在权力最高处冲浪的慈禧而言,虽说是亲骨肉,但想着有朝一日就得还政于同治帝,心里也实在不痛快。
所以,慈禧待同治帝,严厉得过了分。以至同治帝对她畏惧一日大过一日,哪怕每日请安,也是例行公事。
反而在慈安太后那边,同治帝请安后,还常常陪着说一会儿话。
同治帝的行为,让慈禧不悦,因此愈发对同治帝声色俱厉。
另一件事就是同治帝选皇后,也让慈禧非常不高兴。
慈禧看上的,同治帝看不上,慈安太后也看不上,他们俩偏偏看上了阿鲁特氏。
儿子不听话,自然要狠狠教训,但是毕竟是亲骨肉,所以慈禧把怒气都撒在皇后阿鲁特氏的身上。
在同治帝病中,阿鲁特氏曾偷偷来看望他,由于委屈,难免抱怨了几句。
没想到慈禧正在耳房偷听。暴怒之下,当着同治帝的面,抓起阿鲁特氏的头发,就命人杖责她。
同治帝又羞又怒,一时竟昏厥过去,这才让慈禧罢了手。可同治帝也因此导致沉疴不起,很快丧命。
年轻的同治帝没有子嗣。按说,应该从宗室近支中选一位年长有德的子弟来继承帝位。但年长有德的子弟继位,慈禧就得交权,这当然不行。
慈禧思来想去,得立个小皇帝,若能借机抬高娘家的地位那自然更好。所以,她立刻就想到了既是外甥又是侄子的载湉。
慈禧为了继续垂帘听政,就把载湉过继给了咸丰帝,这样一来,她就能继续垂帘听政了。
载湉登基后,是为光绪帝。
那么,光绪帝是什么时候开始称呼慈禧为“亲爸爸”的呢?
这就得提到大太监李莲英了。
光绪是什么时候叫慈禧亲爸爸的
李莲英是慈禧身边最得宠的太监。之所以得宠,不光是因为他察言观色会办事,还一点就是特别会取悦慈禧。
比如说,有一年天下大旱,迟迟不见下雨。
在古代,久旱不雨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比如粮食歉收,引发饥荒,造成动乱……总之,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历代帝王遇到种情况,都会亲自去设坛求雨。慈禧虽说被称为“太后”,但她打心里是把自己看作是“太上皇”,因此她也照例去求雨。
没想到,在慈禧求雨第三天,居然天降甘霖,解决了大旱的问题。
李莲英看到下雨后,立刻跪在慈禧跟前,连说慈禧如佛爷一般。
“佛爷”在满族中的就是“曼殊”的意思,直白一点说,就是“菩萨”。
李莲英的一席话让慈禧很受用,同时她也觉得这样的称呼能昭显声望。所以“老佛爷”这个称号也就不胫而走,成了慈禧的专称。
光绪帝过继给了咸丰帝,按说应该称慈禧为“额娘”。但慈禧不愿意勾起对同治帝的回忆,所以这个称呼从一开始就没形成。
此后,光绪帝一直称慈禧为太后,但他发现慈禧却一直不太高兴,甚至还会对他大发雷霆。
一来二去,光绪帝也发现大概是称呼不妥,于是他便找李莲英讨教。
李莲英还真给他提了个醒。
李莲英悄悄问光绪帝,慈禧为什么喜欢别人称她为“老佛爷”?
光绪帝这才似乎明白了一点问题的根源。于是他问李莲英,那他该怎么称呼呢?
李莲英压低声音说了3个字——亲爸爸。
光绪帝得了这个答案,心里虽然疑惑,但在第二天请安时,还是听从了李莲英的建议,改称慈禧为“亲爸爸”。
没想到,慈禧听了眉开眼笑,对他和气了不少。
那么慈禧为何喜欢光绪称她为“亲爸爸”呢?
原来,慈禧尽管夺得了军政大权,但身为女性这一点,一直让她底气不足。把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她,很不愿意别人把她看作一个女流。
光绪是万人之上的天子,他称慈禧为“亲爸爸”,无疑是向世人宣布,在他心里,慈禧是太上皇一般的人物。
既然是太上皇,那就意味着,她也可以像太上皇一样,把军政大权抓在手里,直到去世才交给光绪帝。
此外,光绪帝称慈禧为“亲爸爸”,还能彰显她和光绪帝的关系亲胜父子。
因此,她常常在人前说,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咸丰帝的亲弟弟,母亲又是自己的胞妹,所以光绪帝还不就等于是她的亲儿子吗!
自那以后,光绪帝为了少触霉头,就一直称慈禧为“亲爸爸”了。
(参考史料:《清宫二年记》《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