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去世。据说在死前,曾经出台了著名的金匮之盟。史书上说老太太:聪明有智度,尝于上参与大政。
杜太后临死前,他把手伸向了一个王朝最根本的东西——皇位传承问题。他把赵匡胤和赵普叫到身边来。
金匮之盟的真相
杜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这天下怎么来的吗?赵匡胤很悲痛,呜咽不能对。
杜太后很从容地说:我是老死的,自然死亡,哭有什么用呢。我在给你说大事儿呢,你就只知道哭吗?
赵匡胤说:是因为父母的保佑。
面对赵匡胤的马虎眼,杜太后斩钉截铁地说:不对,是因为柴家幼主当国,人心不服。如果周朝有长君,有你什么事儿?你和光义都是我生的,四海之大,如果能立长君,是社稷之福。
赵匡胤顿首说:敢不听太后教诲。
杜太后接着对赵普说:你也做个见证人,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
赵普在榻前书写誓书,落款上写着:臣普记。赵匡胤命令把这个盟书藏起来,让谨慎的宫人保管。
按照《长编》的记载,这是个单传约,赵匡胤仅仅传给赵光义。
但是依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说法,这是个三传约定,皇位顺序为: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
千百年来,大家对金匮之盟,一直深信不疑问,直到清人恽敬对这个盟约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这个盟约有很多漏洞。
第一:如何认定德昭长不大?盟约的核心是传位于长君,961年,赵匡胤35岁,赵光义23岁,德昭11岁,德芳3岁,杜太后何以见得自己的亲孙子德昭就是个短命鬼,就认定他长不大呢?实际上,赵匡胤驾崩时,德昭已经26岁,完全是长君了。
第二:为什么976年,赵光义在即位时,没有公布这个遗嘱。既然这个东西对于赵光义即位合法性,有着惊人的证明力。赵光义为什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等了五年,直到981年才公布。即位后,立即公布不正好堵住朝野的悠悠之口吗?
第三:为什么关于此事的一切行动都在暗中进行。杜太后秘密让人记录;赵匡胤命人秘密保管;赵普密奏这个东西的存在。
第四:老太太的遗嘱,真的有这么大作用吗?它能证明太宗即位合法性吗?
如此看来,这个东西好像又是假的,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它的确是真的。
为什么太祖一直不立儿子德昭为皇储?为什么赵光义更像是皇位接班人?
去世之前,太祖长子德昭已26岁,德芳也已18岁,为什么不立儿子为储君?
儿子的爵位和权力很小,而早在973年,赵光义已经亲王尹京。亲王尹京,一直都是五代以来皇储的法定惯例。
如果金匮之盟不存在,太祖为何不立儿子为嗣,却把弟弟放到皇储的位置?
所以盟约是存在的,宋代的笔记也印证了这一点:面对向他检举晋王的大臣,赵匡胤表示:我准备让他治国理政,你不能离间我们兄弟之情。
金匮之盟是真的,但是,它不是一传约,而是三传约。
以上的几个疑点,也很容易解释。
关于德昭长不大问题,赵匡胤的四个儿子已经死了两个,成活率50%,赵匡胤可能有家族遗传病,而赵光义的儿子在杜太后健在时,都还没出生。
所以杜太后觉得,赵匡胤福薄,儿子可能长不大。
关于不及时公布问题。赵匡胤也不愿意公布,他虽然碍于母命,但是不是心甘情愿传给弟弟。赵光义不愿意公布,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直到赵普告诉他,他才知道并且公布。
赵普不愿意公布,是因为信奉父死子继,反对兄终弟及。后来,在卢多逊的攻击下,他发起反击,拿出了金匮之梦,密奏给赵光义,正好解决继位合法性问题,赵光义很高兴,再度拜赵普为相。
拜相之后的赵普和赵光义相逢一笑泯恩仇。
赵普说:先帝若听臣言,则今日不赌圣明。
赵光义说:我好几次都想杀掉你。
赵光义还对别人说:如果赵普还在相位,我不得此位。
大宋王朝的皇储争夺战,就在宰相赵普和皇弟光义之间展开。赵普是为了赵德昭争取,他以天下为己任,对老太太临终前,这个荒唐的政治遗嘱,嗤之以鼻。
所以直到赵光义当了五年皇帝,大势已定。他才基于自身待遇考虑,把这个东西爆料出来,跟宋太宗做了一笔政治交易。他心里的大宋,应该是父死子继。
在赵普看来,嫡长子继承制是万古不亡之法,这个是历代王朝得以稳定的基础,也是周灭商留下的政治遗产。
商朝总是搞兄终弟及,结果内乱不断,最后被周所灭,周朝父死子继,保证了政权过渡的平稳安定。所以孔子会发出感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在赵普看来,兄终弟及,这种愚蠢的继承方式,只会带来动乱。
举个例子,春秋末年,吴王寿梦去世,留下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幼子季礼。寿梦本来想要传位给贤能的四子季礼,被季礼拒绝了。
寿梦让长子诸樊即位,后来诸樊死后,也要传位给季礼,国人也很拥戴,但是季礼认为这不合礼法,坚决拒绝,为表明心志,他逃到野外去种地。
诸樊死后,为了能够把王位传给季礼,他传位给二弟余祭,并让他的兄弟一个个传下去,直到传给季礼。
后来余祭死去,传位给三弟余昧。余昧死后,还是想传位给四弟季礼,但是季礼又逃跑了,余昧不得已传位给儿子,是为吴王僚。
大哥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干了,他认为当年他父亲之所以搞兄终弟及,是为了把皇位传给四叔季礼。既然到不了季礼手里,自然应该回到自己手里。
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伍子胥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派刺客专诸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此即中著名“鱼肠剑”的来历)。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
这就是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事后,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葬专诸于苏州阊门内,以“专诸巷”以纪念。后来,阖闾灭掉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派美女西施色诱吴王阖闾,最终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成为励志历史剧的典型,此时后话。
这个故事证明,即便是兄终弟及在第一代之间可以延续,第二代之间也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
所以这个昏聩的老太太的荒唐遗嘱,很可能给大宋埋下万劫不复的陷阱。
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赵普,现在最大的责任就是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