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戚家军战无不胜,为什么万历二十三年,以反叛罪被残酷剿杀?
纵观历朝,军功越高的“私人武装”,大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比如南宋的岳家军,明代的戚家军。戚继光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科研人才,在士兵选拔、训练、武器装备、排兵布阵上,戚继光都做了大胆改良,戚家军也成为一支几无败绩的强军。
在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结束两年后,原本隶属戚继光的“南兵”,却被血腥剿杀。三千三百名戚家军死于非命,也就是说这些士兵没有死在敌军战场,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剧朝鲜史料记载:
“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给,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戚家军由戚继光训练组建,嘉靖年间在浙江、福建等地抗击倭寇,之后在隆庆年间调入蓟州,戍卫边疆,立下赫赫战功。朝鲜战争爆发后,吴惟忠率领几千戚家军参加了抗日援朝战争,在攻克平壤战役中立下大功,不论戚继光在与不在,戚家军依旧延续着不败的记录。
那么为何到了万历二十三年,强悍的戚家军却被自己人痛下杀手?
缺粮缺饷,引起士兵不满
万历中期总体状况基本上延续着平稳,但这其中也开始暴露很多问题。当兵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他也是保命的饭碗,很多人当兵是为了吃上饭,如果军队不给饭吃,不给发工资,那么必定会引发士兵不满,甚至造成兵变。
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戚继光很清楚提高战斗力的办法,为何戚家军战力如此之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戚继光给他的士兵开出了相当优厚的待遇。在戚继光治下,士兵的基本工资一年大致只有十两,这个工资不算高,但杀敌奖金极高。
以十二人小队为例,杀十个倭寇就能得三百两,杀得越多奖金越高,当然其分配到个人也是相对公平的。这些奖金和福利,戚继光还在职的时候,是可以保证的,但随着张居正去世,戚继光被调离蓟州,饷银的问题也就开始出现。
粮饷问题是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万历二十三年,拖欠工资的现象已经开始显露。在朝鲜战争中,因为是出国作战,且行军路途遥远,士兵的年薪也不少,基本能到达四十余两。虽然无法达到之前的戚家军水平,但养家糊口是肯定够用的。
李如松在朝鲜战役前曾经承诺过相应的奖赏,只是战后由于兵部侍郎宋应昌和尚书石星意见相左,于是宋应昌被罢免,领导更替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当时承诺的工资奖金,并没有及时兑现给戚家军。
虽说戚家军纪律严明,但这事情安到谁头上都得上火,于是军中牢骚频起,有引发兵变的迹象。兵变这件事可大可小,在天启年间,辽东也经常发不出军饷,但一般朝廷都以安抚为主,毕竟当时形势紧急。
而在万历中期,尚没有到达国之危难的境地,兵变就成了大事,朝廷得知后,令人剿杀了三千戚家军,至此戚家军也是名存实亡了。
失去后台
明朝王牌军队戚家军,为什么在朝鲜战争之后,却被自己人剿杀?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半年后,戚继光被调任广东,此时戚继光的兵权就没有了,戚家军也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张居正位居首辅,甚至可以控制皇帝,权势之大明代罕有,作为张居正的亲信,戚继光的待遇自然不薄。
张居正用各种手段保护、支持戚继光,所以戚继光的权力有保证,军队有保障,后勤粮饷自不必说。甚至只要是戚继光的奏折,张居正都会第一时间打开,哪怕是夜晚也不例外。所有人都知道戚继光的后台是张居正,在这个强力的保护伞下,戚家军自然也风光无限。
张居正倒台,戚继光同样被罢免,手下的部队也会受到牵连,张居正已经成为反叛,新来的领导也就不会再给戚家军面子。
史料记载:
“蓟三协南营兵,戚继光所募也,调攻朝鲜,撤还,道石门,鼓噪,挟增月饷。保诱令赴演武场,击之,杀数百人,以反闻。”
在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的顶头上司是蓟州总兵王保,假如戚继光还在,哪怕是总督也不敢动戚家军,而此时一个总兵就敢直接诱杀几百戚家军。想来一个总兵不敢擅自杀掉这么多人,这其中一定有人主使,也就是说王保是有后台的,有可能就是兵部尚书石星。
吴惟忠虽然跟随戚继光多年,万历十九年,负责南兵,也就是戚继光训练的部队,在朝鲜战争前是参将之职。第一次朝鲜战争后,才升任副总兵,但他也无法护住戚家军,之后还被罢官。没有了后台庇护,加上有兵变嫌疑,随即成为被剿杀的对象。
剔除不安定因素
在蓟州之时,戚家军有培训官军的职责,一方面戚家军是为了守卫蓟门,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蓟州的部队,提高其战力。戚继光曾要求训练十万戚家军,但被朝廷否决,也就是说朝廷只希望戚家军作为利刃或者尖刀,但不希望戚继光做大做强。
戚继光直属的部队不过四千人,这些全部由戚继光一人选拔、训练,所以引发的问题也不小。明朝是很不喜欢武将专权的,朱元璋为了限制武将的权力,设置了兵部、五军都督府、卫所制度,统兵权、调兵权分离。从土木之变后,五军都督府权力下降,武将的权力有些许升高,但依旧是文官掌握大权。
戚家军是明代少数以将领命名的军队,这就意味着戚继光和士兵们关系密切,并且他人无法调动这支部队,这就是朝廷最不想看到的事。万历皇帝废掉了张居正的一切功勋,虽然戚继光的结果比张居正好不少,但朝廷对戚家军也是有所顾忌的。
另外戚家军以义乌兵为主,士兵间关系密切,有很多都是亲属关系,极其团结。而万历年间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军队中的将领,常常会吞并士兵的土地,于是这些南兵就成了腐败将领的绊脚石。
既然无法从中捞到好处,那么设法瓦解戚家军,也可能是很多将领的迫切想法,朝廷的不信任,加上军队领导的歪心思,戚家军就成了异类。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是朝廷的文官和地方将领联合起来剿灭戚家军,兵变的真假并不重要了,或许是有人暗中捣鬼,密谋暗杀。
万历中期的明军早已大不如前,贪腐、兼并土地时有发生,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怠政引发多重问题,军饷常常落实不到位,士兵开始从“精兵”蜕化为“贼兵”。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明朝的走势,戚家军的覆灭也许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建州女真南侵,明朝的衰亡也就再也无法挽回。
只是可惜了这支劲旅,没有死在跟后金的战斗中,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下,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