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毛主席想照侧面照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新华社摄影记者杜修贤自从4月在人民大会堂拍摄毛泽东外事活动之后,不 到一个月,再次接受拍摄毛泽东会见外宾的任务。

5月中旬,越南领导人秘密来华,先拜会周恩来,接着就要拜见毛泽东。

中央办公厅决定拍摄此次活动的摄影记者还定杜修贤。

毛主席想照侧面照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想照侧面照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杜修贤秉承了陕北人的直性子,他一接到通知,马上向办公厅汪东兴告 急:"总理一个人的活动就够我忙的,又加个主席……这怎么忙得过来呀!"

汪东兴可不管这些,直言相告:"忙不过来也要忙,你是中央新闻外事 摄影小组的组长,主席的外事新闻摄影你必须管起来!"

"那……我只是管主席一人?还是连同总理两人一起都管?"

"当然两人都管!"领导的口气十分干脆,没有商量的余地。

杜修贤不说话了,与其犹犹豫豫还不如干脆答应。以前有过几位摄影记 者先后负责毛泽东的专职摄影,现在他们都离开了。看来他已无退路,必须 "真枪实弹"上场了。

进入中南海从事新闻摄影已经十余年的他,为领导人留下了大量的精彩 瞬间,那些传神画面早被亿万人民熟烂于心,呼之欲出,这其中也包括毛泽 东早些时候的珍贵照片。

杜修贤对毛泽东的了解,更多是从取景器里获得的。在他的记忆里,毛 泽东很风趣,一举一动都带有诙谐的成分,特别是浓郁的湖南话,使得本诗 意的语言更加悦耳同时也更加难懂,为此工作人员没少闹笑话,待毛主席明 白他的原话已被别人理解得成牛头不对马嘴时,他自己也会跟着大家一起大 笑,丝毫没有一丝责备之意。

他记得有一次,还是上世纪60年代,因为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大幅画像要 更换,需要拍摄新的标准相片供画家们临摹,重绘一张巨幅画像。

他们中央新闻组几个记者就趁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之际,为他照一些 正面像。那天大家早早地来到毛主席开会的东大厅外架好和照相馆一样的大 座机,也用黑色盖布遮挡着光线。中午,散会了,毛主席走了出来,用他特 有的那种大步流星的步伐朝杜修贤他们走了过来。估计办公厅主任已经通知 主席要给他拍摄正面像。毛主席看看大家,看看那张空着的凳子,凳子后面 的背景是三合板上蒙着一块白布。

毛泽东没有说话,径直走到为他摆放的凳子前坐下。他表情严肃,好像 在举行什么重要仪式似的。

杜修贤知道主席不喜欢面对镜头,就赶紧对焦距,想早点照完。可是他 一看取景器却傻了眼:明明正面对着镜头的毛泽东,怎么眨眼功夫就转了向 ,侧着脸对着镜头。这是怎么回事?他还以为是椅子没有放正,可是探出脑 袋一看,椅子是正的,是主席自己侧过了身子。不仅头部侧着,连整个身子 都侧着。

主席为什么要侧着脸照相?是不是不喜欢面对镜头?猜来猜去,杜修贤 也猜不透主席的心思。一般标准照都是正面像,谁也不敢擅自作主给主席照 侧面像。大家在一边直着急,可没有哪个敢上前提醒主席坐正。杜修贤急中 生智,干脆将大相机连架子端起来,顺着主席的姿势移了半个圈,直到又一 次将镜头对准他。

毛泽东一声不吭,满脸不快地望望黑幽幽的镜头,幸好没有再转侧身子 。他们赶紧利索地抢拍了几张就关了机子,好让主席早一点"解放"。谁知关 了相机,毛主席倒不慌不忙站起身,掏出香烟点燃,不紧不慢地吸了起来。

大家见到主席轻松的表情,也松了口气。

这时有几位年轻的服务员你拉我搡的,红着脸磨蹭到毛泽东跟前,想和 主席合个影。大家觉得她们非得碰一鼻子灰不可?结果令人意外,毛主席竟 然乐呵呵地答应了,杜修贤赶紧抓起相机为他们照了起来。

这个时候毛泽东换了个人似的,不仅正面而且笑容满面地对着镜头,非 常有耐心地和一个又一个服务员合影留念。

后来杜修贤老是琢磨这事,主席为什么要侧着脸照相?

有一天,他在人民大会堂的墙上抬眼看见悬挂的马恩列斯巨幅肖像,顿 时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四人都是侧着脸的像片!他使劲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后 脑勺,懊恼不已。为什么就没有猜透主席的心思,为什么就没有给主席照一 张侧脸的相片,哪怕就一张也好啊。

这以后,为了弥补自己的粗心。他有意识地多给主席照了些侧面照片, 但那都不会再是标准照。

很快,毛主席的正面像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也许正是他们摄影者的 保守僵化,给毛泽东留下了一个永久的遗憾。

渐渐地,杜修贤也发现,只要不将照相机镜头笔直地对着毛主席,即使 灯光忽闪忽闪的,主席也会谈笑风生,神情自若。看来他并不是拒绝所有的 镜头,而是喜欢记者在轻松快捷中拍摄他的政务活动。

站长点评:我也不喜欢正对镜头,呵呵。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