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日益残酷。元统治者挥霍无度,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民间宗教兴盛,白莲教主韩山童,在北方广收门徒,出生于巨富之家的刘福通,成为他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的统治。
终于黄河由于连年失修而决堤,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元朝廷却对百姓不管不顾。
民怨四起,韩山童与刘福通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造反灭元。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
他们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为中国主。
不幸的是,韩山童出师未捷身先死。一日,正当起义群众集会盟誓时,官兵突然前来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
刘福通等冲出重围,重新聚合起义军。
作为教首的韩山童具有极高的威望,是起义军的灵魂。身为教众的刘福通,并没有那么大的号召能力,所以他必须迎接韩山童之子韩林儿,立其为帝,为“小明王”,号称他是宋徽宗的九世孙,所以国号为大宋。
“小明王”韩林儿究竟是怎么死的?
但韩林儿非常年轻,没有军事指挥能力和经验,所以红巾军的实际军政大权掌握在刘福通手里。
事实上韩灵儿就是刘福通的傀儡。
没多久,起义军就发展到了数十万人,刘福通率领红巾军取得节节胜利,达到极盛。
在红巾军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纷起响应,出现了很多起义军阀。
枪打出头鸟,不久之后,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很快就成了众矢之的。
刘福通先在为元军所破,后在安丰为后起军阀张士诚派遣所围。由于腹背受敌,刘福通不得已只能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这时正在跟随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名义上也就是小明王部下。
此时的朱元璋也正在和陈友谅对峙,准备大决战。刘伯温便劝朱元璋,别去救韩林儿,否则,陈友谅可能会趁虚而入。
刘伯温这样的读书人不明白韩林儿的意义,但朱元璋明白韩林儿是起义军的旗帜。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宗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韩林儿在他们眼中非常神圣,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可以说,“得敢韩林儿到者得天下”,得到了韩林儿,朱元璋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他冒着被陈友谅偷袭老巢的危险,毅然前往救出了韩灵儿,并赶走了张士诚的军队。
把韩灵儿接过来之后,朱元璋的军队就成为了红巾军的主力,他就替换掉刘福通变成了起义军的领导。
但是他面临着一个问题,如果将来真的得到了天下,还是要给小明王,这样的结果是朱元璋绝对不可能接受的。而且,不久以后朱元璋势力稳固,自立为“吴王”,这之后他与小明王相处的就更为尴尬。
一次,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途中他乘的船不明原因的沉于江底,小明王也随船而亡。
小明王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但朱元璋下手的可能性极大,因为他是最大受益人。
最终,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这正是向天下人昭示:他才是真正的“明王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