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洛阳城中,一场声势浩大的劫难正在拉开序幕,全副武装的士兵高呼着诛灭宦官的口号,在袁绍的带领下冲进皇宫,杀掉了宫中所有的宦官,一些来不及长胡子的小男孩被误杀,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作十常侍之乱。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灭亡最直接的事件,也是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开端。今天我为大家剖析一下十常侍之乱的真相。
汉朝建立后,一些人开始大肆兼并土地,逐渐形成了地方豪强。朝廷为了稳定统治,往往选择与这些地方豪强联合起来,其实施方式就是联姻。而这股地方豪强势力一旦进入皇宫,就会形成一股十分强大的势力,这就是外戚势力。无论是东汉还是西汉,外戚势力一直都对朝政有着巨大的影响,汉朝先后有吕氏、窦氏、霍氏等多个外戚集团干政,其中外戚王莽篡夺了皇位。外戚梁冀毒杀了年仅九岁的汉质帝,外戚霍光则废掉了刘贺。因为汉朝普遍都是幼年皇帝继位,所以外戚势力在皇上年幼时往往都会把持朝政,久而久之就成了皇帝的心腹大患。为了对付外戚势力,东汉皇帝利用宦官势力消灭了梁氏外戚集团,开创了宦官对付外戚的先河。宦官之中,地位最高的叫中常侍,原本只有四人,后来扩充到十人,因此又叫十常侍。东汉末年,十常侍的规模从十人扩充到十二人,但人们依旧习惯称呼为十常侍。公元168年,又一个少年天子继承皇位,这就是十一岁的刘宏,史称汉灵帝。
十常侍之乱的真相
灵帝即位后,洛阳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汉灵帝的姥爷窦武密谋除掉宦官集团,不料走漏了风声,双方刀兵相见,宦官与窦武的士兵相互对峙,最后窦武兵败被杀。宦官集团反复给刘宏灌输外戚集团不好的思想,再加上外戚集团确实会威胁到皇权,久而久之,汉灵帝便对外戚集团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敌视,这也十常侍之乱埋下了伏笔。再加上宦官有个天然的优势,没有后代。因为没有后代,所以对宦官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几乎不可能威胁到皇位。就算有宦官权倾朝野,也不过是皇帝的一条走狗。又因为宦官一直照顾小皇帝的衣食起居,皇帝自然视其为自己的心腹。但宦官有个很大的问题,腐败。在宦官们的教导下,汉灵帝逐渐形成了站在宦官位置思考问题的模式,结果汉灵帝变得和宦官一样腐败。据《后汉书》记载,汉灵帝为了置办家业,竟然直接朝宦官们索要钱财。而十常侍中的张让和赵中响应汉灵帝的号召,命令所有宦官都要支援汉灵帝一点资金。据史书记载,汉灵帝向十常侍和各皇门宦官都索要过钱财,整个宦官集团很大一部分贪污的钱都上交给了汉灵帝,平均每人几千万钱。汉灵帝十分感动,于是说出了“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这种话,皇帝带头索要贿赂,这也就意味着东汉的腐败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在皇帝带领下的集体性腐败,宦官集团的腐败尤其猖獗,这也加深了天下对宦官的不满。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重,于是嘱托蹇硕扶持刘协继位,但刘协不是何皇后的后代,外戚势力肯定不同意,于是蹇硕就想通过暗杀何进的方式扶持刘协上位。但蹇硕暗杀何进的计划被察觉,宦官集团迫于何进的压力,出卖了蹇硕,于是何皇后的儿子刘辩顺利继承皇位。外戚势力暂时获胜,可何进并不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他想要的是完全掌控朝廷。于是何进开始密谋诛杀十常侍,可偏偏问题就出在密谋的过程上。何进是个屠户出身,决策时犹豫不决,曹操建议只杀一两个宦官首领,何进不同意,非要一网打尽。袁绍又建议,如果要一网打尽宦官应该尽快实施。可何进又不同意,非要等董卓来到洛阳后才动手,还明目张胆地捉拿宦官们的亲属,这下连傻子都能看出来,何进要对付十常侍了,十常侍假传太后懿旨,将何进骗入宫中,并砍下其头颅。
袁绍听说何进被杀,勃然大怒,率领军队攻打皇宫,看见不长胡子的人就砍,很多没长胡子的小男孩被误杀。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吓得脱裤子。十常侍首领张让连夜带着皇帝刘辩和刘协出逃,结果被追兵碰上,几个小宦官被砍死。张让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向刘辩下跪,叩了三个头,说到:“我等死后天下乱矣,请陛下保重。”随后投河自尽。至此,十常侍之乱结束。
回顾十常侍之乱,我们发现这场动乱虽然因宦官而起,但并非唯一的因素。汉灵帝的懦弱,何进的犹豫,宦官的腐败、外戚和皇权的矛盾,还有汉献帝幼年的宫变,几种因素交织组合在一起,促成了这次空前的浩劫。十常侍之乱导致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双双扑街,朝廷权力出现了真空,而何进召见的董卓此时已经踏入了函谷关,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大的浩劫。因为两大势力同归于尽,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所以董卓就趁机把控了朝政,而董卓出身卑微,还与匈奴人,羌人关系非常好,当时的世家大族都很看不起董卓,于是关东豪族们便联合起来,企图通过武力推翻董卓的统治,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