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从建国起就与唐朝保持密切的关系,堪称中原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上的典范。
在渤海国存世的200多年间,渤、唐关系大体经历渤海国前期与唐朝的关系、唐朝对渤海国的管辖和渤海国与唐朝密切交往三个历史阶段。
渤海国前期与唐朝的关系,由对抗转向缓和,并得到初步发展。公元696年,靺鞨人参加契丹人发动的反唐起义,求摆脱朝廷的控制。武则天因招慰乞四比羽等人未果,便发兵征伐靺鞨人。但武则天意识到靠武力征服并非良策,要稳定东北边疆局势,须实行安抚政策。
公元705年(唐神龙元年),唐朝派遣侍御使张行芨赴渤海国招慰大祚荣。大祚荣深知与唐对抗有害无益,只有与唐朝改善关系,发展友好往来,才能促进渤海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当张行芨一踏进旧国(今敦化市附近),大祚荣毅然接受招慰,表示臣服。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唐朝派郎将摄鸿胪卿崔忻赴旧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和渤海郡王。同时,唐把靺鞨人所在地设为忽汗州,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大祚荣接受册封后,改旧国为渤海国,并派王子入唐朝贡。从此,渤海国成为唐朝的藩属国。此后,渤海国每年都派人入唐朝贡或学习唐文化,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在高王大祚荣时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唐玄宗像(配图与内容无关)
大祚荣去世后,其子大武艺即位,唐朝册封大武艺继任其父所任之职。大武艺时期,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武艺继任后,跃跃欲试,妄图成为高句丽后东北地区的新霸主。大武艺的意图被唐识破后,唐廷深感不安。唐玄宗开始关注渤海国周边的部落和地区,并采取以夷治夷的方略。
公元721年(唐开元九年),唐玄宗首先册封渤海国北边的黑水靺鞨部落酋长倪利稽为勃利州刺史,5年后又把黑水靺鞨部落改设为黑水都督府,这样黑水靺鞨就与渤海国地位平等,唐朝与黑水靺鞨对渤海国形成了两面夹攻之势。同时,唐玄宗利用新罗的力量牵制渤海国。
唐朝的一系列做法触怒了大武艺,便令其弟大门艺为主将、舅舅任雅为副将率兵首先进攻唐朝盟友黑水靺鞨。但不料发生了意外事件,曾入侍唐朝的大门艺对唐友善忠诚,不想与唐为敌,他委婉地劝大武艺不要针对唐朝而攻打黑水靺鞨。然而,大武艺听不进去,坚持自己的做法。大门艺很不情愿地接受命令,他率兵进至边界时却按兵不动,并写信再劝大武艺撤兵。大武艺见信后怒火中烧,便派从兄大壹夏换下大门艺,并打算杀掉大门艺。大门艺闻讯后立刻逃向唐朝。大门艺的出逃,使渤海军心大散,征讨黑水靺鞨只得草草收场。
公元732年(唐开元二十年),契丹人遣使赴渤海国联合大武艺抗唐。大武艺见时机已到,便兵分两路对唐宣战。一路由大将张文休率水军进攻登州(今山东蓬莱),另一路从陆路直逼马都山(今山海关附近)。唐军首先奔赴登州征讨渤海水军,然后用石头筑一道四百里长、三丈高的防御工事,阻挡渤海军的进攻。然后,唐玄宗派大门艺领兵从陆路反击,同时派内使高偘(kǎn)、何行成联合新罗军夹击渤海国。
黑水靺鞨和室韦发五千骑兵也增援唐军。此时,渤海军四面受敌,寡不敌众,大武艺以失败告终。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渤海派大诚庆等人带着大武艺的"请罪表"赴唐谢罪。唐玄宗很大度,他说:"卿往年背德,已为祸阶,近能悔过,不失臣节,迷复非善,即又可嘉。肤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况又归伏,载用嘉叹,永祚东土,不亦宜乎。"唐玄宗既指出大武艺的忤逆,又原谅了他的错误。
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
此后,渤海国与唐朝往来频繁,渤海国入唐朝贡等活动的次数多达34次。大武艺病逝,其子大钦茂继承王位,并按惯例遣使赴唐告哀。唐朝同样依惯例派内侍段守简为使臣赴渤海国吊祭,同时册封大钦茂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大钦茂时期,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大钦茂彻底摒弃其祖父和父亲对外扩张的政策,实行以文治国。大钦茂时期入唐朝贡、贺正、留学、留宿卫等活动要比大祚荣和大武艺时期频繁得多。据史料记载,自公元738-793年,渤海国入唐朝贡等活动多达52次,占渤海国时期入唐朝贡总次数的三分之一。大钦茂加强与唐朝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全面向唐朝学习。渤、唐关系密切,促进了渤海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巩固了渤海国的政权和统治。
安史之乱(配图与正文无关)
公元755-763年,唐朝内地爆发了"安史之乱",使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危局,大钦茂处变不惊,正确判断形势,在局势不明朗之时,采取既不得罪安禄山叛军,也不派兵助唐平叛的策略,保持中立态度。当"安史之乱"即将平息之际,大钦茂主动派遣杨承庆入唐,表明拥护唐王朝的立场,得到了唐王朝的肯定和褒奖。从此,渤海国与唐朝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友好关系。
唐朝时期,统治者对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愿望更加强烈,包括更加重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为了加强对渤海国的管控,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第一,册封渤海王。凡渤海王去世后,唐立即遣使赴渤海国吊祭已故渤海王,同时册封新的渤海王。在潮海国15代王中,有10人被唐廷册封或晋封为"国王",其余5人或因在位时间短,或因唐被梁取代,而未被册封。不管是被册封的还是未被册封的,但渤海国与唐朝的良好关系没有改变。
第二,为渤海王族及贵族成员封官。凡到长安朝贡、贺正、留宿卫的渤海王子、王弟、王族及其他贵族,唐朝皇帝都授予他们各种官职。所授官职有怀化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左威卫员外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游击将军、中郎将等18种官职。
第三,任命节度使及长史,加强对渤海的行政管理。
第四,派遣节度使处理渤海国重大事务。渤海国的事务则越来越多地由地方节度使具体处理。渤海虽是唐朝的藩属国,但唐廷赋予渤海国很大的自主权,可自主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各级官吏、颁布律令和制定赋税政策等,允许渤海国拥有军队。渤海国还享有外交自主权。唐廷对渤海采取的宽松政策,有力地促进渤海国的全面发展,也稳定了东北边疆的局势。
渤海国长期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达到了不分彼此的程度。唐朝诗人温庭筠曾给好友、渤海大氏王子(佚名)赠诗一首,诗中写道:"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意思是说,咱们二人居住的地方虽然相距遥远,但毕竟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功励卓著的王子虽然要返回渤海,可你的美好诗篇将继续在这里流传;咱们在黄河边分手,帆船载着王子去往朝霞升起的地方。唐都长安风景美丽,可惜王子已经离开,回到遥远的故乡。诗中"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一句,道出唐朝与渤海是"车同轨,书同文"的同一个国家的本质属性。渤海国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往来,促进了渤海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