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渤海国消失之谜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世事无常,突厥没了,回鹊也西迁了,契丹雄起,称霸大漠南北。

在立国两百多年后,渤海国突然消亡,东北地区在其消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没有继续迸发出繁荣的文化光芒。

渤海国在政治实体消亡后,灿烂辉煌的渤海文化几乎顷刻湮灭,这也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文化史之谜。

这是一段怎样的秘史呢?

先说说内部政治环境。793年,渤海文王大钦茂去世。其后二十多年间,渤海国一度进入国力中衰时期,先后更换了废王大元艺、成王大华巧、康王大嵩磷、定王大元瑜、嘻王大言义、简王大明忠等六代国王,其间政局动荡,屡有宫廷政变发生,废王大元艺就是被国人废黜并杀死的,大华玲、大元瑜、大明忠等亦可能是因政变而即位或死亡。

渤海国消失之谜渤海国消失之谜

同时,渤海国统治者大兴土木,筑城池,建宫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现在已发现的渤海时代的古城已达几十座。

《白云集·东京记》描述:“道中远望,其上常有云气变幻如楼台宫阙状。稍近之,郁郁葱葱,又如烟井庐舍,万家屯聚。既而视之,无有也。”

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贵族、官僚的日益腐化和骄奢淫逸,使统治阶级和广大农民、手工业者、部曲和奴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贵族和官僚们为维护其特权,不断强化暴力机器,仅军队就由数万人增加到数十万人。在渤海国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供养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使人民的负担更重,阶级矛盾更激化。

再说说外部政治环境的变化。唐朝的灭亡和契丹的崛起,使正处于末世的渤海国面临极为恶劣的外部环境。外交形势的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渤海国灭亡的速度。

渤海国消失之谜渤海国消失之谜

面对这样的形势,渤海国曾经希望通过加强与后梁、后唐的联系,甚至争取实现与新罗“结援”,以应对来自契丹的威胁。

面对契丹人的强大威胁,渤海国也曾主动同新罗进行和解,“阴与新罗诸国结援”,以图联手对付契丹。可是新罗落井下石,在契丹人围攻渤海首都上京时,竟派兵参加攻打,并以有功得到了契丹的赏赐。

渤海国最后一个王大诬撰,庸愚暗昧,统驭失宜,使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严重激化。

具有战略眼光的耶律阿保机,抓住渤海国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这一时机,率军亲征渤海国,将其一举歼灭,并让自己的儿子当了国王,改渤海为东丹,五十七年后,废东丹国号,东丹疆域归了辽朝。

渤海国灭亡后,遗民不愿接受契丹统治,一部分进行激烈抗争,建立了定安国、兴辽国、大元国等反抗政权,但都被镇压,并且渤海国故地也在战乱中遭到极大破坏,使渤海文明遭遇毁灭性的浩劫。

渤海国消失之谜渤海国消失之谜

另外一部分遗民,大批外逃或被强制迁移,被辽朝强迁到契丹内地和辽东地区的人数在100万以内,后来一部分融入蒙古族,大部分融入汉民族。

投奔高丽的遗民,人数在30万以上,都融入现在的朝鲜民族中,朝鲜半岛的陕溪太氏据说就是渤海王室大氏的后裔。

投奔中原内地的遗民数量很少,很快都融入汉民族中。

占人口一半左右的人留居故地和逃入女真地区,金朝时期对他们的同化政策使其融入女真族之中;到女真族兴起时,这些渤海国遗民,大多又回归到他们鞋羯兄弟的怀抱,报仇雪恨,灭了辽,建立了金朝。

古代文明史上没有一个不被灭亡或自我消亡的政权,曾经流光溢彩、盛极一时的“海东盛国”也不例外。每一个封建的家天下都逃不脱“再而衰,三而竭”的命数,但是立世二百多年、偌大的一个渤海国被摧枯拉朽般消灭,不能不让人扼腕长叹。

期待你的点赞评论关注分享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渤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