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是由朝鲜半岛本土和周围包括独岛在内的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全境总面积的97%。在这片土地上,现存最早的史书当属《三国史记》,它是由高丽王朝的金富轼等文官编撰的。
这里所说的“三国”,指的是:新罗、高句丽和百济。这是在公元1世纪之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三个古国。在这三个国家并立时期,朝鲜半岛的南部还存在着伽耶诸国,只是习惯性忽略了这个国家。因此,当地的史学家总是用“三国时代”指代朝鲜半岛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七世纪的历史。
然而,我们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因为,唐朝时期,我们跟这三个国家确立了朝贡制度,甚至,还出面调停它们之间的纷争。
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帮助新罗灭掉了其它两个国家,还打败了前来援助的日本海军,奠定了朝鲜半岛新的格局。后来,唐朝的东北出现了一个渤海国。在我们的认识里,这个国家应该是肃慎人的后裔靺鞨人建立的新国家。而且,在历史学界,认为其跟勿吉、女真、满洲等民族都是一脉相传、息息相关的。
但是,在朝鲜人看来,这个渤海国是跟新罗形成“南北朝”的一个国家。在韩国人出版的《韩国史》中,专门有介绍渤海国和新罗国的关系。
韩国人认为:这两个国家原本是同一个国家,现在只是暂时分裂而已。
那么,他们这么认为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两个国家真的是古代的南北朝吗?渤海国是如何被纳入朝韩“南北朝”历史的?
渤海国不仅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历史记载的书籍连文学作品都很少,9世纪的文学家崔志远向唐朝皇帝上了一封《谢不许北国居上表》,这里的北国指的就是渤海国。崔志远在奏折中,抗议渤海国因为外交礼仪上的问题与新罗产生纠纷。上表中,崔志远有意侮辱渤海国,并挑唆唐王朝对渤海国产生厌恶之感。
12世纪金富轼在自己的著作《三国史记》中提到新罗统一了三国纷争的局面,可偏偏把北方的渤海国给排除了。而且,著作还记载了新罗跟渤海国两次通使经历,新罗人将渤海国称为“北国”。然而,不管是渤海人,还是新罗的崔志远、高丽的金富轼,他们都证明不了史上朝鲜半岛出现过“南北朝”的情况。
消失的渤海国:中、朝、韩三国至今争论不休
1910年,日本侵占了朝鲜,他们开始进入殖民统治时期。当时的史学家申采浩、张道斌等人开始研究渤海国的历史,这应该与日本的占领有关。古时,对历史的研究跟民族独立运动息息相关,而他们对中国东北的历史研究特别上心。
为此,申采浩批评金富轼在《三国史记》中排斥渤海国的行为,渤海国的高王和宣王应该被封为“高帝”和“宣帝”。而且,张道斌还在自己的著作《国史》中,视渤海国为高句丽的后继者。
等到朝鲜半岛推翻日本的统治后,本土的两个国家分别对各自的民族史和国家史进行了重构。到了1962年,朝鲜史学界特地重申了原渤海国与高句丽的关系,他们的“南北国史观”将古时的历史梳理为这样的顺序:古朝鲜、夫余、高句丽、渤海、高丽、李氏朝鲜。
但是,韩国学者却批评朝鲜人对渤海国历史的认识,这是一种充满政治化的表述,而不是学术上客观的认识。此外,韩国还将渤海国历史列入到了自己的韩国史中。只是,韩国境内还没有找到任何一处渤海国的遗址,而他们的学术研究热情却异常高涨。
那么,朝、韩史上的“南北朝”成立吗?
在东亚历史中,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都有长期的交流,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我们的文化向外辐射,深深影响了他们。而且,我们的南北朝时间长达一百七十年,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历史。后来,我们的学术界提出了第二个“南北朝”,即:当时北方辽国、金国和南方北宋、南宋的相处历史。
其实,不管是第一次“南北朝”,还是第二次“南北朝”,它们都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南北国家由一个统一的帝国分裂开来;
第二个,南北国家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
消失的渤海国:中、朝、韩三国至今争论不休
其实,日本和越南也出现过“南北朝”时期,日本在十四世纪有南朝天皇和北朝天皇的对峙,而越南在十六世纪有北方莫朝和南方后黎朝的分庭抗争。可见,这两个国家的“南北朝”比较符合中国“南北朝”的特征。但朝鲜半岛的“南北朝”也符合中国“南北朝”特点吗?渤海国和新罗国真的是一个国家分裂开的吗?
通天元年,辽东边境的契丹部落起兵作乱,朝廷联合突厥可汗对他们进行大肆镇压。而契丹部队中,有一个靺鞨人大祚荣却带着残余部队向东逃窜。之后,唐王朝派出李楷固将军前去捉拿这个靺鞨人,史书记载大祚荣联合高丽等国来抵抗李楷固,导致朝廷军队大败。
因为,大祚荣联合高句丽人和靺鞨人的力量,轻松甩开了李楷固的追兵,并在牡丹江流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都城最初是选在旧国,后来,迁到了东京、中京、上京等地方,其中,上京作为都城的时间最长。然而,关于大祚荣所建立国家的国号,有人说是“镇国”,有人说是“震国”,还有人说是“靺鞨国”。
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没有自称为“渤海国”。
可奇怪的是,我们的史书却记载了渤海国是大祚荣创建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其实跟我们有关。
当初,唐玄宗派使臣崔忻前去大祚荣的国家册封他名号时,造成了这个误会。崔忻考虑到前往大柞荣的国家要经过突厥和契丹的领土,于是,他改走水路,乘船前往他的领土。之后,崔忻沿着山东半岛行船,在旅顺一带登陆,来到了大柞荣的都城。
关于崔忻的行船记载,可以在旅顺黄金山的水井铭文中找到,石碑上有“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造”等字样。
在崔忻来到都城后,依照皇命册封大柞荣为大将军、渤海郡王,大柞荣的领土为忽汗州,大柞荣为忽汗州的都督。在《新唐书》中,有相关的记载:朝廷去掉了大柞荣原来的封号,换成了渤海郡王。
消失的渤海国:中、朝、韩三国至今争论不休
而渤海国,便来源于大柞荣“渤海郡王”的封号。
经过这次册封之后,大柞荣的封号被固定下来,并传至后代,即渤海国国王的称呼。渤海国的上层阶级基本都是靺鞨人,他们的领土被唐王朝封为忽汗州,即成为了唐王朝的一份子。而新罗国是公元前57年建立的,它的都城位于朝鲜半岛的古庆州地区,这里距离渤海国的都城上京上千公里。
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肯定不是从一个统一国家分裂开的。
此外,渤海国的领土包括中国的东北部、朝鲜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海州边缘。因此,我们跟朝鲜、韩国都把渤海国列入自己的领土,但俄罗斯却是反对的,他们认为:渤海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邻国的附属国。
都知道,东亚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大部分国家都受到了西方人的侵略。为此,这里的人民为了自己的自由,纷纷组织民族独立运动。而朝鲜半岛的国家想把渤海国列入自己的领土,反映了他们想要突破朝鲜半岛的地理局限,追求领土的扩大。之后,这种意识被写进他们的教科书中,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这种想法。此外,韩国有很多讲述此类内容的影视剧,包括《大柞荣》、《太王四神图》、《善德女王》等,在国内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这些影视剧的内容,却是虚构的。
而且,更有趣的是,中国、韩国、日本却在东亚近代史的认识上达成了一致,共同编撰了《东亚三国的近代史》和《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新两本书有中文、日文和韩文的版本,只为让各个国家都能学习这些。与此同时,中科院与韩国、日本联合举办的东亚青少年历史文化交流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三个国家间轮流举办。
其实,我们也希望东亚国家能在古代历史上达成一致,包括对高句丽、渤海、日本府、倭寇等历史的分歧,一起编撰一部古代东亚史。
参考资料:
【《新唐书·渤海传》、《渤海国史》、《东北民族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