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韩信为何不听从蒯通之计三分天下?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韩信有实力机会,为何不听从蒯通三分天下?是因为他忠心于刘邦

刘邦能够在楚汉相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其背后所付出的,定是不为人知的艰辛,不过,除了自身的能力和机遇,他的成功,更是因为一群志同道合,而又身负才干的能人,其中功劳最为卓著的,便是西汉三杰了。

在这个团队中,有张良的运筹帷幄、有萧何的坐镇后方,更有韩信的攻城略地,他们三人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在后世看来,这是刘邦之幸、是汉朝之幸、也是天下之幸,不过,他们三位杰出的人才,能够聚在一起,实在是机缘巧合。

张良萧何都是刘邦的铁杆心腹,暂且不提,其实韩信,才是楚汉相争的最大变数,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无人能够匹敌,而群雄逐鹿,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楚汉相争,他倒向任何一方,都会让胜利的天平倾斜。

众所周知,韩信最初是在项羽手下任事,可想而知,若是项羽发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并且重用于他,那刘邦能否夺取江山,还尚未可知。但历史没有如果,韩信屡次献计,都不被采纳,终于,项羽的刚愎自用,让韩信失去了希望,他决定投奔刘邦。

虽然韩信来到了刘邦账下,但起先,他的才能依旧得不到展示,因此韩信再一次失望,准备另投明主,所幸萧何慧眼识英才,非常重视韩信,将他追回,这就是后世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而萧何的这一追,成就了一代兵仙韩信,也成就了刘邦。

韩信为何不听从蒯通之计三分天下?韩信为何不听从蒯通之计三分天下?

在和项羽的对战中,韩信料敌先机,处处压他一头,在和龙且那一场战斗中,韩信大胜,并且龙且被斩,数十万楚军溃败而散,此时的项羽,真正的怕了。笔者相信,项羽对于失去韩信,心中有一万个后悔,然而世间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他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强助,再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了。事已至此,当初狂傲不可一世的项羽终于低下了头颅,派人向韩信求和。

项羽派出去的使者,向韩信分析了天下大势,劝说韩信自立,欲达到掣肘刘邦的战略目的。当时韩信被封为齐王,手握重兵,无论是实力还是机会,都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对韩信进行劝说,不过蒯通的劝说,更偏向于“兔死狗烹”的方向,他认为韩信功高盖主,如果不反,迟早要被刘邦给解决掉。事实上,蒯通的这个猜想,事后得到了证明。

结果是韩信不为所动,没有反刘邦,可是韩信不反的理由,是因为忠心于刘邦吗?笔者认为,其不反的原因是如下三点:

第一、自立非韩信所愿

韩信为何不听从蒯通之计三分天下?韩信为何不听从蒯通之计三分天下?

韩信出身贫苦,但是他志向高远,但凡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者,都心存青云之志。比如刘邦感叹秦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是:“我当取而代之”。所以刘邦和项羽最早的志向,就是像秦始皇一样,成为九五之尊。

但是韩信的志向没有那么远大,他自学兵法,为的就是驰骋沙场,做一个绝世名将,万里户侯,之后荣归故里,衣锦还乡。韩信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自己的理想就差一步实现,他何必要去冒险争夺一个自己不想要的呢?

第二、蒯通劝说的理由韩信不以为然

项羽于蒯通劝说韩信自立三分,无非一个利诱、一个威逼,利诱即为第一点原因,已经分析了,韩信并不感兴趣。威逼则是刘邦得天下之后会杀功臣,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从历代来看,功高盖主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故而韩信在取三秦之前,便和刘邦约好,不能做那过河拆桥之事。刘邦的交际能力是非常强的,几句话的便让韩信充分的相信了他,以至于蒯通劝说韩信时,韩信都坚信刘邦不会杀他,因此,蒯通的劝说理由对于韩信来说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第三、韩信知道自立不能长久

韩信为何不听从蒯通之计三分天下?韩信为何不听从蒯通之计三分天下?

虽然韩信手握重兵,也能征善战,然而,并非拥有兵力,就能自立政权的,军政、民政、财政对于一个完善的政权来说,缺一不可,从史籍分析,韩信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他的部下亲信也多是打仗的好手,可并不善于其他事务。

韩信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这与萧何能够提供稳定的后勤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韩信反刘邦,他的几十万大军极有可能陷入没有补给的境地,一旦如此,便是万劫不复。还有,对于韩信,刘邦并未充分相信,防备心很强。

史记》记载,刘邦曾被项羽打败,出走成皋,投奔韩信,但是他却不敢表明身份直接进营,而是趁着韩信没反应过来,先夺取兵权,才敢告诉韩信他来了。所以刘邦至始至终,都不敢完全信任韩信,对于这个上将军,刘邦早就留了一手,韩信是不可能轻易反叛的。

以上就是韩信不反的三个原因,最后,我们来讨论下,韩信对于刘邦是否忠心:

笔者认为,起初的韩信,是谈不上忠心的,他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所以在项羽不重用他时,他便投靠刘邦,而当刘邦对他不重视时,他又毫不留恋的准备出逃,寻找下家,所以韩信和刘邦非常像后世的雇佣关系,是靠互利栓在一起的。

由于刘邦始终防着韩信一手,所以,即使他们同处一个阵营,但也很难交心,不过韩信对于张良、樊哙这些人是能够交心的。有了这层隔阂,说韩信对刘邦忠心,也谈不上,韩信所坚守,乃是一种“义”气。

这种义气,是一诺千金坚守,是你不负我,我便不负你的保证,韩信虽然有傲气,重功利,但他绝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这从他对周围友人,以及家乡故人的态度便可窥知。不过也正是这种义,导致了他命运的悲剧,因为对于帝王,“义”字很少出现在他们的字典。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