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文种之死原来另有玄机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能够复仇成功,光凭借坚定的意念是不行的,勾践之所以能够复仇成功,主要靠的还是两大谋臣:一个是在历史上威名远扬的范蠡;而另一个就是才能不输于范蠡的文种。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两人在勾践被夫差击败之际出现,在吞并吴国之后一个归隐一个被杀,短短二十年,只留下一段传奇,再无身前往后事。

范蠡、文种本来均是楚国人,据书中记载,两人均有很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然而因出身贫寒,无法进入推崇贵族子弟的楚国朝堂,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楚国,转投越国而去,然而此时的越国并没有求才若渴、招贤纳士,二人来到越国之后,并没有受到越王勾践的重用。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富有才干的二人为何在对楚国寒心后,不投奔正蓬勃发展,一度压制楚国的吴国,反而投奔默默无闻的越国?并没有受到勾践知遇之恩的二人,又为何在越国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

春秋期间,诸侯争霸,但持续时间最长的还是晋、楚之间的战争,楚国自命为王,灭国无数,屡次问鼎中原,晋国为中原霸主,率中原诸侯抵抗南侵,晋国虽常胜,却从未伤及楚国根本,二国皆不敢相逼,纷纷拉拢或扶持各诸侯国实力,而吴国正是崛起于晋国的“联吴制楚”战略。

吴王寿梦在收到晋国的橄榄枝后,当即展开了与晋国的合作并全面接受晋国的扶持,更是邀请晋国使臣巫臣来吴国教授车战之法,而晋国更是大力支持,派来了“军事教导团”帮助吴国军队训练,吴国由此实力大增,之后才能在孙武伍子胥的带领下,仅用十几天便一举破楚。

晋国依靠吴国牵制楚国,而楚国仰仗牵制吴国的便是越国,楚越之间向来达成结盟,共同对抗吴国,在吴国攻占楚都时,越国没少骚扰吴国,甚至一度杀死了吴王阖闾,但吴越之间的实力差距是难以弥补的,面对精通水陆两战的吴军,越军向来难以抵挡。

文种之死原来另有玄机文种之死原来另有玄机

楚国复国后,首要任务就是积攒实力与吴国抗衡,迅速扶持越国与吴国对抗便是复仇大计中的重要战略。而本为楚国人的范蠡、文种,很可能便是受楚王的指派来到越国,帮助勾践稳定政局,继续坚持楚越盟约,提高国家实力,对抗吴国。

范蠡、文种出场之时,正逢吴国的夫差为报杀父之仇,率领着军队向越国进攻,骄傲自满的越王勾践自然没有听从尚未被重用的范蠡的劝谏,派兵直接与吴国对抗,最终兵败被围。在越国生死存亡的时候,范蠡再次提出具有长远性的求和建议,而文种更是挺身而出,主动去吴国请求说和,越国这才得以幸存下来。文种和范蠡二人也由此映入越王勾践的眼帘,正式进入越国的核心统治集团,尽心尽力辅助勾践。

求和缔约之后,范蠡跟随越王勾践前往吴国为奴,面对吴国的拉拢,范蠡不为名利所动,一心一意的辅佐越王勾践,并最终帮助勾践成功返国。留守越国的文种则全权负责朝政,其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越国逐渐具备了与吴国对抗的资本。勾践回国后,文种提出了惊世之计“灭吴七术”,正是凭借着文种的计谋及范蠡机敏的军事才干,越国趁着吴王夫差在北方与齐国进行作战之际,一举荡平吴国都城,之后又消灭吴军主力,最终消灭吴国。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越王勾践大仇得报之后,被提拔为上将军的范蠡选择了辞官卸任,而文种则最终被勾践赐剑自杀。由此可以看出勾践并不是一个爱惜人才的明君,并且凭范蠡的机敏,应该早就看破勾践的为人,那么是什么还能让两人死心塌地的为勾践卖命呢?

用命于危难之间,却不享受胜利的果实,由此可见二人的任务并不是越国强大,而是消灭吴国,这也就更加证实了二人极有可能是楚国派来帮助越国对抗吴国的重要军事间谍,意在怂恿甚至动员整个越国与吴国对抗,以实现楚国借刀杀人的目的。机敏的范蠡在任务完成后,及时退出政局,而文种留守越国多年,不忍舍弃自己的心血,然而楚国绝对不允许让越国代替吴国成长为新的威胁,由此可见,背叛楚国的文种之死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