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赵曙,幼年时名叫宗实。苏辙《龙川别志》载:“英宗皇帝,濮王十三子也,故本宫谓之十三使,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或言幼时父兄不以为子弟数。”他的母亲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三个妻子,赵曙是庶子。小的时候,他父亲、他十二个哥哥、九个弟弟都不正眼瞧他。
宋英宗赵曙为什么会发疯?
宋仁宗无子,赵曙幼时被寄养在宫中,常常吃不饱肚子,所以他对皇宫一直没有好感。嘉祐年间,大臣劝年老多病的宋仁宗找过继子,但也有人不赞成。嘉祐七年七月,“文彦博等共议建储,未尝与西府谋也。枢密使王德用闻之,合掌加额曰‘置此一尊菩萨何地?’或以告翰林学士欧阳修,修曰:‘老衙官何所知?’”
后来,宋仁宗为了提高赵曙的身份、地位,让他管理负责皇室事务的宗正寺。
大宗正寺回报:“右屯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宗实乞还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敕告。”因为当时负责宗正寺的是很有势力的宋仁宗的堂弟,东平郡王赵允弼。夺了他的位置无异于虎口拔牙。所以赵曙不敢知宗正寺。
后来,宋仁宗叫王珪起草诏书,干脆立赵曙为皇子。王珪还不太情愿,《续资治通鉴》载:“珪疑焉。戊寅,请对,言:‘此大事也,后不可悔。外议皆云执政大臣强陛下为此,若不出自陛下,则祸乱之萌,未可知也。’”
认养皇子的诏书下发后,宗实尚未奉旨,后宫嫔妃、皇室宗亲乃至太监宫女,却已经流言四起,议论纷纷了:“宗实这是矫情,故作姿态。”以赵曙堂叔赵允弼为首的宗室贵胄则公开反对说:“十三团练是小宗庶出,不应入选,肯定是大臣们逼迫皇帝这样做的。”
嘉祐八年四月初一,宋仁宗死了。《蔡氏直笔》记录了当时赵曙即位的紧张过程:“宰相韩琦而下至福宁殿下,再拜升阶,扣帘欲进。内侍言:‘皇后在此。’琦却立。后发哭曰:‘天下不幸,夜来官家忽然上仙。’大臣发哭,后曰:‘怎奈何相公,官家无子。’琦曰:‘皇后不可出此言!皇子在东宫,何不便宣入?’后曰:‘只是宗室,立了他后,莫有人争?’琦曰:‘更何可议拟?’后乃曰:‘皇子已在此。’从这对话可以看出,曹皇后对侄儿即位本有顾虑。
后定议召皇子入,告以上晏驾,使嗣立。皇子惊曰:‘某不敢为!某不敢为!’因反走。辅臣共执之,或解其发,或被御服,召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及宗室刺史以上至殿前谕旨,又召翰林学士王珪草遗制,珪皇惧不知所为,韩琦谓珪曰:‘大行在位凡几年?’珪悟,乃下笔。”
强至《韩魏公遗事》载:“仁宗疾亟,英宗已立,亲王皆入后殿。国朝制度:嗣天下即位,先亲王贺,次六军,次见百官。公是先时独召允弼入,称先帝晏驾,皇子即位,大王贺。允弼谓:皇子为谁?曰:某人。允弼谓:岂有团练使为天下者?何不立尊行?公曰:先帝有诏。允弼曰:乌用宰相!遂循殿陛上。公叱下,云:大王,人臣也,不得无礼!左右甲士已至,遂贺。”赵曙即位时,异常凶险,赵允弼竟然直接出面争夺。
即位这两天中,赵曙的心情就象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几十年来,小宗庶出的他整天提心吊胆,不敢说错一句话,不敢走错一步路,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大事小事都要刻意表现自己。担心、忧虑、焦急、期盼,和自己如影随形。登基那天要是赵允弼得手,说不定这会儿自己已经被羁押甚至人头落地了。后来自己终于鸿福高照,一时间就成了一国人王之主,竟能金口玉言,大赏天下,说什么便是什么了。高兴之余又忽然想到宗室虎视眈眈,后宫杀机四伏,大臣冷眼旁观,国库寅吃卯粮。大喜大悲,大惊大忧让赵曙因此精神失常了。
宋仁宗死后三天,嗣皇帝赵曙便开始发疯病,起初只是前言不搭后语,仁宗头七那天,赵曙疯病加重。突然从跪着的蒲团上跳起来,大喊大叫:“朕好难过啊!我不能当啊……”说着在人丛中跑来跑去,不能自制。他奔出皇堂,见东西就砸,见人就骂:“没安好心!都没安好心……我不当!我不要当啊……你们都想害我……”不一会,赵曙已经鞋袜脱落,衣冠颠倒,口吐白沫,不成体统。霎时间,所有在场的人都被他闹懵了。
赵曙继承皇位后发疯不仅是受了外界这种大起大落的惊吓刺激,也应该跟赵氏家族的遗传精神病史有关系。
宋太宗夺了哥哥的皇位,贬走了弟弟赵廷美,逼死了侄儿赵德昭,将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封为亲王。《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记载:“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后来发展到了在宫中纵火发泄的地步,太宗忍无可忍,将他“废为庶人,均州安置”,赵元佐是赵曙的伯祖父。
《宋史·真宗纪》评说宋真宗赵元侃在澶渊之盟以后的天书、封禅举动是“一国君臣如病狂”。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战败后竟然谎称得天书,无功勋而封泰山,这些做法也有精神病的踪迹可寻。宋真宗是赵曙的叔祖父。
宋仁宗生前也多次“不豫”,表现为不省人事,醒来的时候胡言乱语,说“皇后与张茂则(太监)谋大逆”也有精神病症状。他是赵曙的堂叔父。宋仁宗的女儿因为与婆婆、丈夫不和,在宫中又是上吊又是纵火,也有精神病症状,他是赵曙的堂妹妹。
据此判断,即位的焦虑只是赵曙精神病爆发的诱发因素。家族病史也是他发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