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一次著名的思想大活跃时代,那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当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等,各种学派先后兴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刻。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问题。今天,就浅谈三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宏观原因。
从周朝时期开始,我们的社会性质,渐渐从奴隶社会转变为了封建社会,由于新旧社会形态的交替,所以代表各自阶级的贵族们,必须要找到他们的代言人,以便维护自己的利益。奴隶主要找到代表奴隶社会的思想学说,而新兴的封建地主要找到代表他们利益的学说,所以新旧地主的利益交锋,不可避免的都需要某种学说来维护。其实著名的商鞅变法,除了有富国强兵的目的,还有就是新旧贵族势力的交锋。
再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生存空间有限,变法图强,成为了各个国家迫切的需要,为了找到让国家富强的办法,一些有魄力的君主,便开始积极寻找一些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士人们,各家思想不同的流派同时共存,纷纷游说当时的各国、各集团。此国家信奉这个学说,彼国家信奉那么学说,如此一来,不同学说的繁盛是必然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冶铁技术已经渐渐趋于实用,铁器的使用,导致耕地的效率增加,耕地效率增加导致粮食产量的增加,而为了有更多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兴修水利、开垦荒田,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农事之一,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便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改造和完成的。
什么原因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
要知道,当吃饭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要其他的精神追求。不再操劳于肚子的时候,才有闲情去学习和钻研,所以,温饱问题的解决,为“百家争鸣”创造了经济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渐渐兴起,本来只有贵族才能学习的知识,现在渐渐转移到了民间,人们只要愿意学习,只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便可以通过“私学”的门路来进行学习,孔门弟子三千,孔子在当时搞的,便是私学。
因为懂得知识的人多了,所以渐渐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不同学术流派为不同的国家或团体服务,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地位”,某个流派的学问必须不断地钻研下去,而各个学派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必然又会导致新的学派产生,所以慢慢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当然,这三大因素只是宏观的笼统概括,“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的兴起,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绝不是一种因素的产物。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空前解放的一个时期,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居然能够产生这样许许多多的思想流派,而且对后世影响那么深远,当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