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术派别的统称。据史书记载,数的上的派别有189家,其著作数量有4324篇。据说实际的流派有上千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名家、农家、杂家、医家和小说家等十二家,而以儒家、道家、墨家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最大。

诸子是指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鬼谷子

百家是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个学派。

在夏朝、商朝及西周时期能够接受文化教育的人是极少数的贵族子弟,即所谓“学在官府”,一般中下阶层的平民百姓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条件的。

在东周之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各诸侯国实力的提升,原来的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各诸侯国的崛起,原属国有性质的“井田制”遭到了破坏和瓦解,土地的私有化成为趋势,新兴的地主阶级随之产生,原来的贵族阶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没落,原属于周王室的“官学”也就不存在了。相应的一些私学及私塾就渐渐兴盛起来。新兴的地主阶层和有条件的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文化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由此产生了新的知识阶层和文化主体,使当时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于身处诸侯混战群雄逐鹿的乱世,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志士就想运用自己的学识来拯救社会;同时,那些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人才来巩固自己刚刚获得的地位,他们纷纷招贤纳士,收养门客;而各个诸侯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发展自己的实力,更是急需贤能之士为其出谋划策。由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多达一两百个,每个诸侯国都想得到出类拔萃的人才,应该说当时的人才需求市场是非常大的,而人才相对来说是稀缺甚至是匮乏的,这在客观上形成“供不应求”的社会局面。

于是,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学文化”的热潮,一方面是社会急需人才,一方面初次享受到教育权利的平民百姓对知识的追求可谓是如饥似渴,学文化有学问就可以大有作为,这种积极求学的氛围极大地影响着那些莘莘学子,激发着他们成才成功的渴望。也许“唯有读书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在当时的权力结构上,虽然周王室依然存在,但是基本属于名义上的天子,各诸侯国自为其政,所以在思想文化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约束,而从来没有参政资格的平民学者更是无所顾忌,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完全冲破了所谓的“礼乐制度”,在思想上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一些有想法的读书人,面对当时的社会提出各种思想见解和解决办法。各种学术观点,彼此相互影响、交流碰撞,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各学派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人们的思想空前的活跃,并纷纷著书立说,其著作大多观点鲜明、言辞尖锐、极富情感,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界,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着实让人感叹和敬佩,思想极度活跃,观点精彩纷呈,堪称是一个“思想爆炸”的伟大时代!由此而涌现出的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些龙的传人,他们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