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李悝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创始人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史上最招男人恨的家伙,估计非春秋战国时期的魏人李悝莫属。

这货出了本书叫《法经》,并在其中《杂法》一章明文规定:“夫有一妻二妾,其刑聝;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者,则宫。”

啥意思?

敢娶一妻二妾仨媳妇者,聝——割耳朵;

敢娶二妻者,甭吃饭了,砍脑袋;

如果妻子在外有人,逮住那个他,宫——咔嚓,命根没了。

看你还咋扯淡?

魏国改革家李悝,当算一夫一妻制的首位倡导者。

法条一出,顿吓得魏国男人全做了“捂裆派”。

彼时魏国强大,其他诸侯国也不得不附和,信誓旦旦:“诸侯无二嫡”。

这是《春秋·隐公五年》中的原话,就算天子诸侯,也不能同时娶俩妻子。

可是,美女如云,心痒,这可咋整?

好整。

自古办法总比困难多嘛,男人们脑瓜一转,有招了:将第二、第三、第四……第N个媳妇,

统统给改名称,不叫妻,叫媵,叫妾,叫嬖,等等等等。

于是乎,一夫一妻制便光明正大地变成了一夫一妻多妾制。

李悝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创始人李悝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创始人

此后,历朝历代,上至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要坚决贯彻执行“一夫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制。

你看,朕就一个妻(后),没违背宗法吧?

下至普通百姓,也只能明媒正娶一个妻。

所以,关于古代人“三妻四妾”的说法基本不靠谱。

一山都难容二虎呢,一家又岂纳三妻?

管他三七二十几,撕。

一家之中,妻的级别和身价最高。

“妻者,齐也,与夫齐体”,是履行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程序,正儿八经娶进门的,故也叫“嫡妻”,“正妻”,是当之无愧的NO.1。

妻不死不亡,腾不出位,谁敢再娶,便犯了重婚罪,且属重罪。

《大明律·婚姻门》便明文规定:“若有妻更娶者,杖九十,(后娶之妻)离异(归宗)。”

《大清律·婚姻》更狠,不打得你两爿屁股桃花朵朵盛开,决不罢休:“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后娶之妻)离异(归宗)。”

妻之下的二号位,曰“媵”。

“古者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仪礼·昏礼》)

娶一赠一。

即从娘家陪嫁来的,多为妻子的妹妹。

没错,就是小姨子。

媵非正妻,但所生子为嫡生子。

嫡妻死后,媵则完全有机会登堂入室,成为正妻,而其它来路的妾,登顶的几率几乎为零。

不像现在的小三小四,轻轻松松就能鸠占鹊巢。

所以,再看古装电影电视,若有美妾成功上位,你尽可骂他胡诌八扯。

在妻妾阵营中,妾的身份的确非常尴尬:“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内则》)

奔者,私奔也。

“妾者,接也。以贱见接幸也。”

明媒正娶,六礼齐备,叫妻;

无媒自通,六礼不备,便是贱妾,小浪蹄子。

妾制出现的比媵制要晚,但延续时间更长,一直处于半奴半妻的窘境。

唐宋元明清,皆有法规定:

“正妻杀伤妾室,减罪二等;妾室若殴打正妻,反了你,罪加一等。”

所以,坊间有谚:“宁为贫妇,不为富妾”。

妾的来源也多种多样,也分三六九等。

如排座次的话,由高到低,大致如下:

1级:名门所出的庶女;

2级:平民白丁的女儿;

3级:通房丫头(红学专家刘心武在揭秘红楼梦中以平儿为例,说,在主子夫妇行房时,通房丫头不仅可以贴身伺候,还可在主子招呼下,一起参与);

4级:赤贫之家鬻卖的女儿;

5级:戏子妾;

6级:青楼妓女妾。

7级:地震了,能要人命。

比妾的地位还要低下的,是“嬖”。

旧时的名门望族,一旦获罪落败,男子被罚为奴,妻女则为婢为仆。

姿色出众者,会被主人收纳房中加以宠幸,曰“嬖人”。

嬖人的地位,最为卑微低贱。

妾若生子,尚有可能咸鱼翻身,母凭子贵;

主人若敢立嬖人为尊,实属违背伦常,大逆不道。

除了明媒正娶的妻,跟班陪嫁的媵,无媒自通的妾,获罪得宠的嬖,

古时还有两种收宠纳欢的方式。

一曰“烝”。

即指老爹身故后,儿子娶庶母;

二曰“报”。

既兄、叔死后,弟娶寡嫂,侄娶婶母。

烝或报,起源于奴隶制社会。

在彼时,跟继承老爹的房子院子、箱子柜子一样,是完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度与习俗。

且“烝报”的妻子属正妻,所生子也是嫡子,家庭地位还很高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李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