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师吗?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是作者是孙武,而孙子的后人孙膑又是鬼谷子的弟子。当然这并不能证明什么,但《鬼谷子》一书里却多次出现了《孙子兵法》的内容,比如《孙子兵法》里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到了鬼谷子里则成了制人而不制于人,这样的思想比比皆是。有时候不客观的说,鬼谷子其实是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孙子,下启孙膑。《鬼谷子》一度被称为文兵法,而《孙子兵法》则被称为武兵法。实则上读懂了孙子兵法也就读懂了鬼谷子,反之也是一样。有一点可以确定,鬼谷子必然读过《孙子兵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纵横家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是通晓兵法,称为军事家的原因。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师吗?《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师吗?

鬼谷子是一个操盘者,是一个布局者。对于每一盘棋,每一个人,鬼谷子强调一定要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任用。用人是门学问,鬼谷子在谋篇洋洋洒洒说了数百字,归根结底就是谋人谋事。

鬼谷子的主动权游戏

用那些我们了解的人,对于不了解的人,哪怕有一丝一毫不了解也不能任用。鬼谷子说谋者是不会任用那些不可知的人。所以关键在于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凡事处于主动控制,而不能处于被动控制。兵法家孙武在《孙子兵法》里也说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以此论证,《鬼谷子》与《孙子兵法》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制人就要掌握主动权,而被他人控制,则不得不被他人操纵。实则上游说也好,谋划也好,战争也好,拼的就是主动权游戏。圣人和愚人的区别在于,圣人之道的属性是阴,而愚人之道的属性是阳。这句话其实在讲一个道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阳谋,有的只有阴谋。有人肯定要问了,怎么会呢?你看诸葛亮不就是阳谋高手吗?实则是我们看到的所谓阳谋,归根结底也是阴谋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因为有了阴谋,所以圣人才会化难为简,化险为夷。而愚人则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所以鬼谷子在全书快要结束的时候,告诉后人这个道理。

智商不等于智慧

鬼谷子把归类分为圣人与愚人两种,实则遥相呼应了第一篇捭阖,还记得那句话“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所以说智者能成事儿,愚者能败事儿。再推导下去,灭亡就不能再生存,而危险也不会转化成安全。这都是有定数的。这就是圣人与愚人的根本差别。有人说,我是高智商,我的智商140以上,学历本科,硕士,博士。鬼谷子看来智商高当然是好事情,但并不能称为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无为的。圣人的智慧之用,众人既不会知道也不会发现。圣人用智,首先会思考可否,然后选择事情而为,是自为。发现不可行,选择事情而为是为他人。所以圣人之道的属性是阴的。常言道,天地之变,在于天高地厚,圣人的制人之道在于隐匿。不是只为是了迷信忠信,仁义,是中正而已。心存大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能明白这个奥义的人,才可以与其沟通,行事。因此,利用制人之术,让远近制人无不臣服。

鬼谷子与伯乐

鬼谷子在谋篇里有一句话,大致分为两个版本,分别为陈蒲清,许富宏一版,陶弘景一版: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陶弘景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许富宏见可:被认可。道藏本原作"见可否",俞樾《读书余录》云:"此以见可、见不可相对为文,不当云见可否也。否,衍字。"道藏本注:"亦既用智,先己而后人。所见可否,择事为之,将此自为;所见不可,择事而为之,将此为人。亦犹伯乐教所亲相驽骀,教所憎相千里也。"陈蒲清与许富宏是认同这个版本,而南朝陶弘景的内容却与之不同。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捭阖篇》里的这句话,不妨作为打开这句话的钥匙。《谋篇》的最后一段,其实是在讲圣人与愚人的关系。所以鬼谷子认为可以行之是为己。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人。就如伯乐教亲近的人相劣马,而教厌恶的人相千里马一般。皆是因人而异。伯乐尚且根据亲疏关系而教人相马,所以被称为智者。谋也同样如此,谋也有为己谋和为人谋。为己谋是指自己和周边的结盟者,所以必须知可为而行之。而为人谋,利在于他,不在于己,则见不可而为之。所以谋略施行的总纲依然是捭阖,依然是亲疏关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