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要是一个君主残暴不仁,人们常常用“桀纣”来形容。桀和纣分别是夏、商的末代君主,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的才能,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于是丢掉了江山。历朝历代都有人驳斥商纣王昏庸残暴这一定论,到了近现代,更是有许多学者为他翻案,认为他并没有世人认为的那么不堪。那么,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帝乙二十六年(约前1076),商朝统治者帝乙去世,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说法:“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的儿子中,长子是庶出,所以没办法继承王位,最小的儿子辛因为是正妻所生,于是得以继位称王。
毛主席为什么说商纣王是有功劳的?
不过,在《吕氏春秋》中却说,帝乙的四个儿子中,三个都是正妻所生,按理说应当立长子子启为王,不过朝廷中的太史依据法典强烈反对。他认为,虽然正妻所生的长子子启、次子中衍和幼子受德中,前二子出生时,其母还是妾,等到她成为正妻,才生下受德。按照名义,受德是正妻之子,其他二人是妾之子。
就这样,受德虽然年幼,但按照商朝奇特的法典规定,他才是王位的合理继承者。在小说《封神演义》里则还有另一种说法:“寿王”(即商纣王)为幼子。一日,帝乙游园,飞云阁有一梁坍塌,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此帝乙将寿王立为太子。”按照这一说法,纣王能够继位,靠的是自己的一身蛮力。
《史记》中这样描述纣王:“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他不但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还听力、视力敏锐。他力量惊人,能够徒手和猛兽角力。他的智力,不听群臣进谏也能治理国家;他的言语,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
正因如此,他“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过人的才能让纣王骄傲自满,在臣子面前肆意炫耀,在天下散播声威,并抬高自己,在他眼里,世人都愚笨不堪。这样看来,他是个能力出众的君王,只不过,因为别人都难以和他相比,于是他便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要只是这样,他倒不至于被后世批判。
在位期间,纣王还积极向东南扩张,传播商文化。六十多岁时,他的一次出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公元前1047年,他征讨一个名叫“有苏”的部落时,部落为了自保,便献出美人求和,这个美人就是恶名昭著的苏妲己。
《史记》中说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为了讨好妲己,纣王满足她的所有要求,不但令乐师专门创作享乐时演奏的艳曲,还加重税收,四处搜刮宝物和珍禽异兽。不理朝政、不祭鬼神,这些古代君王的大忌,在纣王眼里不值一提。他还修筑了“酒池肉林”,让赤裸的男女在其中嬉戏,整日玩乐,通宵达旦。
在这样的暴政下,“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格,又称炮烙,它的具体实施方法是“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让受刑者赤足在被烧得通红的炭上行走,十分残忍。《列女传》中的描述则更加详细:“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
不过,最早关于纣王暴行的记载见于《尚书•牧誓》,而且书中所写的“罪行”都是周武王讨伐纣王时单方面宣称的。到了后世,纣王的罪行被罗列得越来越多,却没有具体的材料证明。对一个帝王的评价,本应是所谓“盖棺定论”,而纣王却是死的越久,干的坏事越多,实在不合情理。因此,有人认为,后世对纣王的评价和记载有失公允。
毛主席就曾经评价:“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郭沫若也说:“中华民族之能向南发展,是纣王的功劳。他对东南的经营,使以后中原文化逐渐发展到了东南。”
可见,纣王虽然总体上暴虐,但对中华文明还是有一定功劳的,并非一无是处。总体来看,他是一位能力出众、深谋远虑的君王,也是一个骄傲自大,视人民如草芥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