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晋国和楚国成为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并且,在和楚国的较量上,晋国长期占据着上风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最后很可能是晋国完成一统,而不是秦始皇的秦国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晋国最终被分成魏国、韩国、赵国三国了呢?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首先,针对晋国被一分为三的原因,可以用“卿族势力过大,公族势力过小”来概括。在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周天子所在的周王室可以说是最大的公族,而下面的各个诸侯国君相当于各个卿族。一开始的时候,周天子势力最为强大,下面的诸侯自然不敢造次。但是,经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大乱之后,周王室越来越衰弱,对下面诸侯的约束也越来越无力。最终,东周王室在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之前就被消灭了。至于本文所要说的“三家分晋”,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对于晋国被一分为三,分封制只是原因之一。追本溯源的来说,晋献公把晋国公族的诸公子杀了个干净,这才是导致晋国公族弱小,最终被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根据史料记载,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晋文侯子孙,巩固君位。值得注意的是,晋献公此举巩固了自己的君位,却为之后卿族实力的壮大埋下了伏笔。

在晋献公之后,晋国的各个君主,比如晋文公重耳等只能重要卿族势力。加上晋国疆域辽阔,地处中原地区后,所以晋国起初的卿族势力相对分散。并且,对于晋文公等君主,自身能力相对较强,所以也能保持晋国各个士大夫家族之间的平衡。但是,到了春秋中后期,一方面,在晋国各个卿族的互相斗争中,许多卿族因为行差踏错,被人灭掉或者没落掉了。在此基础上,赵、魏、韩、智四个士大夫家族的地盘和实力不断增长。

最后,另一方面,对于春秋中后期的晋国君主,其能力也无法和晋文公、晋献公等相提并论。由此,晋国公族、卿族实力之间的此消彼长,最终导致晋国被一分为三。总的来说,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历史进入到战国七雄时代。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