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魏延之死的真相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话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命为前锋。有天夜里做梦,梦见自己头上长角,不明何意,便找来占梦人赵直为自己解梦。赵直考虑到魏延性格不好,怕惹魏延不悦,不敢直言,便说:“麒麟有角而不用,这是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然而在从魏延那里退出后却对旁人说:“角这个字,是以刀下用的架势;头上用刀,这是大凶之兆啊。”

这年秋天,诸葛亮病倒在了五丈原,而且病情加重,临终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商议身殁之后退军节度,然而却不知因何原因,这么重要的军事密会,唯独没有叫魏延参与会议。对于魏延,诸葛亮的遗令是让魏延为撤军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愿听命,大军只管按照遗命开拔撤退。

魏延之死的真相魏延之死的真相

对于诸葛亮临终的遗令,我一直琢磨不明白。首先:诸葛亮的临终会议,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为什么唯独没叫魏延参加?如果是担心魏延存在不同意见或者想让杨仪主持撤军事宜怕魏延不服,那在会议上当面给魏延下达命令,难道魏延还能当面抗命吗?

其次:明知道魏延和杨仪不和,为什么还是要让杨仪来主持撤军呢?既然已经把姜维作为自己的亲传弟子,何不将此大任交给姜维呢?如果担心魏延或者其他文武不服,那么对于死对头杨仪,魏延不是更会不服吗?

最后:对于撤军的安排,为什么说魏延如果不愿听命,大军只管自顾开拔撤退,那么诸葛亮这是要将魏延至于何地呢?

由此三点疑问,我不由得不怀疑,要么是诸葛亮临终前已经思虑不周,要么是诸葛亮担心魏延性格太孤傲,会对自己指定的继任者蒋琬不服,从而产生危害蜀国的变故,从而故意留下这样的遗命来挑战魏延的内心。魏延如果服从,便也会服从继任者蒋琬,如果不服便会失去军心,被孤立起来,不能再造成多大的变故或者危害。

诸葛亮死后,蜀国大军秘不发丧,杨仪不敢亲自前往面见魏延,于是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的意图。

费祎到了魏延大营将诸葛亮的遗令做了转达,魏延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回答道:“丞相虽然亡故,但还有我呢。府亲官属便可护送丞相遗体回成都进行丧葬,我自当率领诸军进攻敌人,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况且,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他杨仪摆布,做为他断后的人呢?”

说完后,魏延转而劝费祎一起留下来,一起共同继续伐魏,并让费祎和自己联名做手书,昭告蜀军众将。

魏延为什么有这么大胆子敢违背诸葛亮的遗命?我分析原因有两点:其一,撤军其实并没那么无法接受,只是由杨仪来主持,让自己为杨仪断后,魏延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其二,当时蜀国有传言认为,诸葛亮死后唯一能继任主持北伐大局的非魏延莫属。因此,很可能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心中就默认自己就里所应当的是全军代理统领了。哪知道结果却是一向不和的杨仪。这两件事与魏延的期望反差太大,这么大的心理落差对魏延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费祎一看魏延这个意思,知道不妙,便谎称说:“我应该回去为你劝解杨长史,长史是文吏,甚少管知军事,他必不会违命。”于是出门驰马而去。费祎走后不久,魏延就醒过梦来,后悔放费祎走了,然而已经追不上了。

于是魏延派探子侦察杨仪等人的动静,探子回来报告说,杨仪等人都在按照诸葛亮的遗命收拾行装,各个营垒都在按顺序撤离。杨仪和费祎完全罔顾自己的意见就这么开始撤军,这不是明摆着弃自己于不顾吗?因此魏延大怒,由于费祎没敢当面和魏延直说这也是诸葛亮的遗令,因而魏延把这笔帐便算在了杨仪和费祎的头上。

魏延当即率自己统领的军队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而且所走过的地方都把栈道烧得断绝。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在成都同时收到两人的表章,便寻问侍中董允和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结果董允和蒋琬二人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

魏延抢先占据了南谷口,在盛怒之下竟然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不敢上前,命令王平前去抵御魏延。王平怒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说:“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魏延军知道不该进攻自己人,魏延的军令有误,于是都不再听魏延的命令,作鸟兽散了,只剩下魏延和自己的儿子等十几个人。无奈之下,魏延只好逃往汉中。杨仪见状不肯罢休,派马岱前往,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他的头颅献给了杨仪(至于马岱是如何斩杀的魏延,史料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有可能是《三国演义》描述的突然袭击,也有可能是倚仗所带的追兵多于魏延剩下的十几个人,但是无论如何这都不是诸葛亮的遗计)。杨仪见到魏延的人头,一把扔到地上,一边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一边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此后,魏延被诬陷谋反,并被屠了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三国志》记载:“魏延不是向北降魏而是向南行军,本意不是谋反,只是要除掉杨仪等人而已。”

可见,杨仪是沾了遵了诸葛亮的遗命的光,成为了诸葛亮撤军遗命的执行者和代言人,魏延则就是吃了这个公然违命的亏,要除掉宿敌杨仪,又没想到好的办法,反而是盛怒之下采取了极端错误的措施,与自己人对阵,这才使得自己因为理亏而兵败被杀。

可怜魏延一代蜀国名将因为性格问题导致的个人恩怨,造成如此糟糕的结局,而且还被《三国演义》黑成脑后有反骨的反叛,成为了三国时期被黑得最惨的人物。

最后我再顺带交代一下杨仪的结局,这货害死了魏延,回到成都后自以为立下了大功,以功臣自居,而且认为自己理所应当是诸葛亮的继任者,哪知道诸葛亮生前因为他和魏延闹得势同水火,从而看出他的性格存在重大缺陷,因此临终前留下遗嘱,将继任者制定为官位仅次于杨仪然而却稳重练达的蒋琬。

蒋琬接任后,杨仪大为不满,满腹牢骚,费祎前去劝诫他,他竟然说:“早知如此,当初丞相病逝,就应该带兵投靠魏国。”费祎大惊,回去如实向上奏报。

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心中不满,再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在得知郡吏前来捉拿他后自杀,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

这便是杨仪的最终下场!

最后对于魏延之死,我忍不住要再多说两句。魏延的孤傲自大的性格是他自寻死路的内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他和杨仪的矛盾的主因。而另外还有两个主管重要的外因也是魏延之死的另外两个主因就是:诸葛亮的遗令和杨仪想要借机除掉魏延。

诸葛亮临终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唯独没有叫魏延参加以及遗令让魏延为大军撤退来断后,这两点决定如果不是诸葛亮故意这么安排的话,那实在是匪夷所思。

按说魏延在诸葛亮治下这么多年了,魏延是什么脾气性格诸葛亮不可谓不了解,所以自然会料到魏延会不服从遗令。尽管如此,诸葛亮仍然让杨仪来负责主持撤军,而且说如果魏延不听遗令,大军只管撤军,不必管魏延。这样的遗令不能不让人想到诸葛亮是在故意激怒魏延,由此来孤立甚至除掉魏延,原因很可能是魏延的军事冒险主义会对蜀汉的未来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至于杨仪,受了遗命,一朝权在手,不但没有主动化解和魏延的矛盾,反而趁机派马岱将失势的魏延追杀,足见两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将蒋琬指定为继承人而不是杨仪的原因。

而杨仪的下场很可能也是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的,因此,对于魏延和杨仪的下场和结局,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是诸葛亮预判自己死后,蜀汉无人能制约这两个人而留下的遗计。虽然会使蜀汉损失两个重要人才,但是却也避免了蜀汉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尽管诸葛亮知道,这两人的没落是本来就人才凋敝的蜀汉的重大损失。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