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其实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战国时期究竟有没有纸?”另一方面“纸上谈兵”和赵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产生联系的?
首先,纸真的是在东汉才出现么?会不会赵括时期就已经有纸了?
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有“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我们熟知的蔡伦造纸,并且把蔡伦称为“纸神”。但事实上即便历史书上,也是这么记载的,蔡伦总结了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技术,造出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蔡侯纸”。所以纸的历史应该比我们知道的更久远。
而考古现实很给力,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这个距离赵括时期甚至比距离蔡伦时期更近。这是考古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实物证据。另外在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这更加证明了西汉已经有“纸”存在,不是孤证。
我们再看一下“纸”这个字出现在什么时候?纸这个字,最早就是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是虽然有这个字,我们并不能证明那个时候的“纸”已经可以被运用到书写中了。毕竟现在史学界认为西汉的纸尚不便书写。更何况还曾经发掘出三国时期竹简仍然流行。
其次,“纸上谈兵”和赵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产生联系的?
出现类似“纸上谈兵”的意思的词汇,有据可查的实在大概是在南宋。比如辛弃疾的好友刘过《多景楼醉歌》的“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同时期还有很多类似的。不过也很难说之前就已经出现过,毕竟历史上的书籍存之不足一二。
现在史学界认为“纸上谈兵”大致应该出现在明清之际。大抵是因为明朝的对联专著《半九亭集》里的出现的一副对联“纸上谈兵人有口;军中索饷灶无烟。”
但是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把“纸上谈兵”和赵括的“长平之战”联系到一起,并且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真的很难考证。因为如果按照证据来讲,可能比任何人都想象的要晚的多的多。
因为最早可查的,是出现于1979年林汉达编写的《上下五千年》,这是一本少儿通俗历史读物。难道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