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884年中秀才。1889年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1890年入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同年8月,拜南海康有为先生为师。1891年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梁启超生平简介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康有为等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后主笔于《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维新,协助康有为创办“强学会”。并担任广学会总干事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中文秘书。 1896年离京抵沪,与黄遵宪等筹办《时务报》,梁启超任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撰写《变法通义》等书并在《时务报》上连续发表,影响巨大。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赴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开民智、伸民权。1898年“百日维新”开始后,光绪皇帝于7月3日召见梁启超,命呈《变法通议》,授六品卿衔,令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
海外流亡
梁启超书法1898年10月16日梁启超抵达日本东京;康、梁抵日后不久,孙中山等即想与之建立联系,但遭康有为拒绝;12月23日,梁启超在横滨创办的《清议报》出版;该年冬,梁启超撰写《戊戌政变记》,陆续刊登在《清议报》上。
1899年3月,康有为离开日本前往加拿大;其后,孙中山等多次与梁启超接触,商谈两党合作;12月31日,梁启超离开日本抵达檀香山。1900年初,清政府再命各省严拿康、梁;梁启超忙于保皇会与勤王起义事宜;其间,与他的英文翻译何蕙珍女士产生了一段“夏威夷之恋”;4、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迅速发展,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决定联合出兵,6月清政府与各国宣战;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建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7、8月间唐才常策划、发动自立军起义,梁启超由檀香山急速返回中国;自立军起义事败,梁启超经香港前往新加坡与康有为会面,后应澳大利亚保皇会邀请前往澳大利亚;1901年春,梁启超再到日本;著《南海康先生传》;开办广智书局;12月21日《清议报》停刊。1901年6月,发表《立宪法议》一文,主张君主立宪。1902年初(正月初一),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在横滨出版;2月至7月,梁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新民说》;创办的《新小说》,发表《新中国未来》。
在居留在日本的中间学习日语,他从明治日本的思想受到了影响。例如,为向上举的新民说有福泽谕吉和徳富苏峰的非常影响。通过明治日本吸收西欧的思想,为清末年轻人他发新的思想。
1903年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邀请赴美洲游历,先后抵达温哥华、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匹兹堡、圣路易、芝加哥、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后经温哥华前往日本横滨,此次游历长达八个月,在华盛顿期间还拜会了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返日后撰《新大陆游记》刊登于《新民丛报》;是年,《饮冰室文集》第一次结集出版。1904年清政府特赦戊戌党籍,但康有为、梁启超二人仍未宽免。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论战,此后革命党和保皇党的论战日益激烈。1906年,梁启超代为清政府出洋考察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表示支持。1907年10月,梁启超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但后因遭清政府查禁而告解散。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逝世,梁启超生活困难,以读书、著述为业。1911年清政府责成袁世凯组阁,任梁启超为司法副大臣,梁辞而未就。同年作《中国六大政治家》,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梁启超结束流亡生活,9月28日离开日本返回中国。
辛亥革命后回到中国
回国后,梁启超曾任民主党首领,后民主党、共和党与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他被选为理事。1913年进步党熊希龄组成“人才内阁”,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1914年“人才内阁”仅存在五个月便宣告解散,梁启超辞去司法总长职务,任币制局总裁。1915年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进行猛烈抨击。其后梁启超与爱徒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经越南赴两广参加反袁斗争。当时他老师康有为也一起反袁。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中国人民的反对中退位,不久病死。从进步党中演变出“研究系”,梁为领袖。
1917年,张勋联合康有为等保皇党人率领军队攻入北京,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复位,史称“张勋复辟”。梁启超跟从段祺瑞于天津马厂誓师讨张,康梁师生关系破裂。1917年7月段祺瑞内阁成立,梁启超任财政总长,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签订续善后借款1000万日元合同;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因与代总统冯国璋就“统一中国”方式政见不和,段内阁辞职下台,梁启超也随之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被徐世昌总统委派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赴欧,促进山东问题的解决。此次欧洲之行,梁启超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社会,思想有所转变。1920年梁启超回到中国后,以开始集中精力从事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民主研究的活动,该年《清代学术概论》脱稿。1921年梁启超在天津南开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在京、津多所学校先后七次讲演。1922年梁启超赴各地讲学;10月起,在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一学期;同年《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1923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清华大学)讲学。1924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出版。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并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6年梁启超忽患便血病,丁文江建议他入协和医院治疗,3月16日,刘瑞恒为梁启超割去右肾一枚,但病情末获改善,后又拔牙七颗,病情依旧。后检查发现为医疗事故,功能正常的左肾被切除,不正常的右肾仍留在体内。但梁启超考虑到当时西医刚进中国,并考虑到协和当时作为国内西医权威的声誉,没有声张。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五十七岁。不过关于此医疗事故之事,尚存不同观点,并非定论。
家庭
梁启超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梁氏的先祖为中原南逃的难民。在梁启超曾祖父之前,梁氏家族世代耕田。梁启超祖父名镜泉,是一位秀才;祖母名黎。梁启超的父亲名莲涧,也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梁启超的母亲为赵氏。
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光绪十五年(1889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光绪十七年(1891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婚后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李蕙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王桂荃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喜欢,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24年9月13日,李惠仙因病而逝,梁启超为此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死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