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隆裕太后跟载沣为何没能拯救清朝?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研究清朝历史,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清朝崛起于关外,在摄政王多尔衮之手实现了一统中国,定鼎江山的梦想。多尔衮死后,孝庄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多有建树。可以说,清朝是兴于摄政王与太后之手。

到了晚清末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的弟弟载沣被指定为摄政王。满清出现了又一对摄政王加皇太后联手处理朝政的组合。然而,这对组合也确实太菜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没多久,清朝亡在了这对组合之手。

隆裕太后跟载沣为何没能拯救清朝?隆裕太后跟载沣为何没能拯救清朝?

以当时的时局而言,说满清亡在了隆裕太后与载沣之手确实有点不尽客观。但是从这两人的政治眼光与处理朝政能力来看,根本不具备力挽狂澜的可能,清朝的覆亡是不可避免的。

隆裕太后是慈禧的外甥女,慈禧死后,隆裕太后一心想效仿慈禧实行垂帘听政,但是当听说慈禧遗命立溥仪为帝,载沣为摄政王后,隆裕太后独揽大权的梦想破灭,心中不快,以至于迁怒载沣,常因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发生龃龉。

隆裕为人,用皇族成员载润的话说,就是“庸碌无识,较之慈禧,则远远不如”,在宫中为总管太监小德张所蒙蔽、操纵,个人毫无主见。受小德张的怂恿,在宫中大兴土木,修建“水晶宫”做为游乐之所。按清代制度,在“国服”期间是不得修建宫殿的,隆裕我行我素,毫无顾忌。特别是当时清廷,每年要赔付列强大量白银,加上编练新军开支,国库告罄,隆裕不计及此,命度支部拨款修建宫殿。此举跟甲午战争,慈禧太后大操大办六十大寿有何区别。

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十多个省宣布独立。隆裕听到革命军起事的消息,唯恐担心失去太后的地位,最初是主战的。后来身边太监小德张受袁世凯之贿赂。力劝隆裕行共和之政,告诉她共和仅是去掉载沣的摄政王之位,太后之位依然稳如磐石。天真的隆裕信以为真,遂有逊位之举。后来发现,民国优待条件跟小德张所言完全不合,遂终日抑郁,一年后病殁。

再来说说载沣,他之所以能当上摄政王纯属是因为儿子溥仪当上了皇帝,自己跟着捡了个便宜。载沣“生性怯懦,在政治上毫无主见。”虽名为摄政王,但是在朝堂受到隆裕、庆亲王奕劻、大学士那桐的掣肘,根本难有作为。

载沣曾有意杀掉袁世凯为兄长光绪报仇,遭奕劻、那桐反对后,仅是让袁世凯自行去职了事。袁世凯辞职后,又不把袁留在京城,反而命他回河南项城老家养病,无异于“放虎归山、养痈成患”(载润语)。这件事足以体现载沣的优柔寡断、毫无远见卓识。

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隆裕、载沣跟两百多年前的孝庄、多尔衮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这对组合在一起只能起反作用力。在承平年代尚可勉强守成,遇到晚清这样危机四伏、动荡不宁的变局时代,只能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载沣与隆裕太后没有强硬地领导满清贵族进行抗争,避免了国家陷入内战,以一个王朝的终结,换来了五族共和,皇室成员的下场没有像古时历代亡国之朝那样悲惨,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政治智慧。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隆裕太后 载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