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大清末代王爷载沣的欧美之旅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1883年正月初五这一天,寒冷料峭,只有梅花盛开在凛冽的北风中,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降生在北京的醇亲王府。他的名字叫载沣,后来成为执掌天下权力的摄政王。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无法改变,有的生下来就饥寒交迫,难得一顿饱饭,有的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载沣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有四个哥哥,三个已经夭折,唯一还活着的就是当时的光绪皇帝——载湉。载湉此时12岁,还是一个孩子,没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整个朝政由慈禧太后掌控。皇帝虽然还小,但是有朝一日会亲政。他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未来必然成为众所瞩目的一代王爷。

按照清朝皇族子弟的惯例,五岁就开始读书,接受私塾启蒙。奕譞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在醇亲王府办了家庭私塾,请来汉文教书先生专门教载沣一个人。奕譞对教书先生非常尊敬,要求王府的厨房每天都要准备上好的午餐,接送老师一律备轿。仆人们报告说教书先生从来没有动过午餐,不如不准备。奕譞每一次还是很郑重地要求仆人去准备,以体现尊师重道和礼贤下士。教书先生感谢王爷的厚意,倾囊相授自己的知识,对载沣的教育加倍用心。

大清末代王爷载沣的欧美之旅 大清末代王爷载沣的欧美之旅

清军入关后,八旗子弟由国家提供爵禄,皇亲国戚享有吃不完用不尽的荣华富贵,所以上学都是形式,为了认识几个字而已,没有多少人把它当真。教书先生与学生联同作弊欺骗家长的事情时有发生。奕譞要求载沣跟教书先生好好读书,不可因为是贵族子弟就骄奢放荡。载沣一直很好学,跟随老师学习汉文知识,没有八旗弟子普遍存在的诸多恶习。除了汉文老师之外,奕譞还专门为载沣聘请了满文老师。清兵入关以来,满语一直是清朝的“国语”,八旗子弟的通行语言。到了晚清,会讲满语的旗人越来越少,王府之内也没有多少人用满语交流。载沣从小就学习满语,会读会说会写,在同时代的八旗子弟中非常罕见。

除了正式上学之外,奕譞还教导载沣做人做事。载沣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养成了谦卑、知足、好学的性格,但也带着安于现状的弱点,缺乏敢于闯荡的魄力与勇气。1891年,第一代醇亲王奕譞去世,走完了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一生。奉慈禧太后的懿旨,七岁的载沣承袭世袭罔替的醇亲王,当时他还是一个不经世事的孩子。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在海陆战场均遭惨败。随后向日本赔偿巨额的战争赔款,丧失台湾和澎湖等地,光绪皇帝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随后,俄国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新界。列强意图瓜分中国,清朝内部再次敲响了警钟。

1898年,光绪皇帝任用康梁为首的维新派进行改革,施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强烈反对。这年7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人被杀。光绪皇帝开始漫长的幽禁生活,皇位也面临着严重危机。慈禧选择另外一个溥字辈的皇族子弟作为大阿哥,养在宫中,准备在合适的时间确立为光绪皇帝的接班人。

载沣已经十几岁,虽然不完全懂得政治,但是政治的血腥却深深地刺伤了他。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他看出了哥哥的无奈和慈禧的权力,看出了清朝官员可恨又可怜的重重积弊。他本来就没有多少政治的野心,那仅有的少年意气也早已在残酷的政治面前粉碎。他逐渐有了读书避祸的思想,每日在书房中度过,很少与王府之外的臣僚交往。

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兴起,反对列强一意排外的浪潮席卷京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遇害。辛丑谈判中,德国方面代表不仅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还要求清朝派出亲王级别的使臣亲自前往柏林道歉。帝国的亲王们对道歉的差事唯恐避之不及,纷纷找出各种理由逃避,慈禧太后的目光投向身为醇亲王的载沣。

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为数不多的铁帽子王,更是当今慈禧太后的侄子,身份无比尊贵。在庚子国变中,载沣谨言慎行独善其身,与义和团没有丝毫瓜葛,由他充任赴德道歉专使,德国方面自然非常欢迎。何况醇亲王一脉历来乖巧顺从,对慈禧太后的命令,哪怕再多委屈再多不情愿,也会毫无怨言地遵从,让载沣挑起这个带有羞辱性质的差事是最好的选择。

1901年,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诏,委任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由老成持重的张翼和熟悉洋务的荫昌随同,前往欧洲向德国皇帝呈递谢罪国书。接到诏书的载沣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只能收拾行囊准备远赴欧罗巴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大清朝第一次派遣亲王的使臣出使外邦,却是向对方低头认错,祈求欧罗巴君王原谅,以期修复两国邦交,无疑是件相当讽刺的事。

在弟弟载洵、载涛的送别下,载沣硬着头皮离开北京,自天津登上轮船招商局的安平轮,开始了远赴外邦的漫长征程。从天津到上海,从香港到南洋,从苏伊士到欧罗巴,载沣尽力地向外界展现良好的大清亲王形象。

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载沣揣摩慈禧太后的心思,饬令上海道“两宫蒙尘于外,本邸出使良非得已,诸事不求美备”,要求“一切从简,不必奢华”。他注重节俭,不铺张奢华。当地官员给他准备皇族专用的黄轿子,他也婉言谢绝,出门只坐四人抬的小轿子,并不刻意凸显亲王尊贵。

为了保持清廉形象,载沣婉言辞谢各国商务代表举办的宴会和赠送的礼品。这种低调做派不仅表现了一个皇室成员对政治的敏感,也借着大上海的平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体谅时艰、务实、简朴的良好亲王形象,在官商士绅和报刊舆论圈里赢得了美誉。

当外国使臣来访时,他会闲谈数语,然后派荫昌等随同人员商谈具体事情。当地方官员来访时他会予以接待,如果有事情反映,会记下来准备来日上奏。为了给赴德做准备,载沣在张翼、荫昌、梁诚、麦信坚等人陪同下前往德国领事馆进行了回访。

载沣在上海的表现令各国使节和大小臣工满意,也让慈禧太后甚为欣慰。十里洋场是中国的商业中心,历来就是奢华糜烂的代名词,人们习惯了官员的讲究排场和贪污受贿,载沣弃绝这些官场陋习,表现得那么得体、谦逊和平易近人,可以说给皇家挣足了脸面。

从上海经福建抵香港,载沣对福建茶叶的凋零、英国人经营香港六十年的成果感慨良深。自香港南行至新加坡,载沣对德国军队的精心操练、法国人在越南的商业苛政、英国人在新加坡的码头营建、华商在南洋的生存状况都多加注意。

印度洋的海况、英国人对锡兰岛的经营、亚丁湾的状况、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的风景,也让载沣眼界大开。载沣很快过了意大利,准备从瑞士进入德国。

但是外交形势发生了变化,德国方面突然提出清朝使节面见德皇时,亲王专使载沣行鞠躬礼,参随人员行跪拜礼。跪拜礼原本是下级觐见上级的礼节,在等级森严的东方社会长期盛行。中西交涉中,西方使节拒不接受这种标志着顺从和臣服的礼节,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胜利让大清朝改为象征平等的鞠躬礼。

德国方面提出如此要求,明显带有一丝羞辱色彩。载沣与中国驻德公使吕海寰、奕劻、李鸿章等频频电文往还,商讨应对良策。

《辛丑条约》尚未最后签订,议和大臣李鸿章和奕劻还在与德国进行谈判。德国方面极为强硬,视跪拜之礼为战胜国的当然权利。慈禧太后为了尽快结束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占领,对是否接受跪拜礼没有太强调,只是告知李鸿章、奕劻和吕海寰等尽量进行外交上的支持,如果实在争取不下来,跪拜礼也可以接受,但须特别声明此次为特例,今后中西交涉仍然遵照各国的通行礼。

载沣在这个问题上倒是比较坚决,称宁愿跳海而死也不想看到同行之人向德国皇帝跪拜,不愿让大清朝因礼节交涉受辱。一轮轮的谈判在进行,时间悄悄地过去,形势发生了转变,中国方面藉此为由拒不在北京合约上签字。德国方面在中外舆论的压力下,最终答应免除参随人员的跪拜之礼。

载沣原来以身体不适为由在瑞士停留,接到德国方面的妥协消息后迅速启程,到达柏林后次日就带荫昌前往新宫,觐见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载沣递交了国书,陈述去年变乱以及针对外国人的战争并非大清朝皇太后与皇帝本意,都是昏庸大臣挑动。臣民有错,皇帝也难辞其咎,为此深表歉意。现在和议已经达成,中德两国之间不再有不和谐因素,希望能够重修旧好,发展和平的外交关系。

德皇威廉二世的答词非常地强硬,说不能因为亲王来道歉就可以冰释前嫌。涉嫌挑动此次战争的清朝王公大臣,不能赦免,要严惩不贷。并且警告清朝皇帝以后办理国政,严格约束臣民,谨守两国已经签订的条约。

致歉场面过后,德国方面给予载沣极高的礼遇,意图留下良好的外交印象,以便今后扩大在华利益。载沣多次会晤德皇、亨利亲王和德国政府官员,并被赠予头等红鹰勋章。在德国外交人员的陪同下,载沣参观了皇宫、政府机构、厂矿和各类公共设施,竭尽所能地了解着这个陌生而又先进的国度。

大清朝和载沣本想借着出使德国的机会,通过亲王外交游遍欧美,缓和同欧美各国的关系,为今后的变革创造一个稳定而友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德国方面并不希望这次专使道歉之旅变成大清朝推行亲善外交的良机,不愿分美于各国,毫不客气地表示不满,迫使载沣以身体有恙为台阶结束出访计划,匆忙归国。

出使德国的过程中,载沣认真观察着西方世界,努力了解和学习外部事物。在两国就觐见礼节产生争端时,载沣有礼有节地表明底线,配合大清驻德公使吕海寰、外务部的外交谈判,尽可能地维护国家体面,使德国方面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觐见德国皇帝后,载沣认真进行了考察,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德国社会,对皇室、军事、工商、文教、风俗等方面有了深刻认识,这不仅仅使载沣对西方文明有了较为深入的接触,也为载沣接受西方先进的政治军事制度创造条件。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外和平的目标达成,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回到北京,为恢复和巩固大清朝的统治启动了一系列的政治安排。

载沣恭顺而又颇得外界青睐,无疑让慈禧太后产生了新想法。自身年事已高,光绪皇帝身体孱弱,恭忠亲王奕訢一脉卷进了义和团运动,礼亲王世铎一系恭顺忠诚却没有能耐,奕劻贪鄙,加之参与庚子议和名誉扫地,大清朝的未来必须有人担负,从现有情形看醇贤亲王一脉最值得考察。

慈禧太后觉得光绪皇帝空有一腔抱负,缺乏耐性和驾驭群臣的能力,甲午战争和戊戌政变表明他并非一个合适的统治者。眼下载沣尚且年轻,恭顺宽厚,能力初露锋芒。再次安排醇亲王一脉继承大统,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慈禧太后想通过插手载沣的婚事,将醇亲王一系牢牢控制起来,涂上浓厚的后党色彩,避免百年之后受当权者责难。

1902年1月5日,慈禧太后为载沣指婚荣禄之女瓜尔佳氏。1902年1月5日,慈禧太后为载沣指婚荣禄之女瓜尔佳氏。

成婚对大清皇室成员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成婚标志着皇室成员有资格迈入政治舞台,有机会进入核心决策圈,而非只能承担出使德国道歉这样屈辱悲催的临时差事,或者仅仅担任内廷行走、阅兵大臣这等荣誉性差事。载沣使德归来,年纪尚轻,还不能马上将出使功劳变成政治资本。而一旦成了亲,载沣便有了涉足政治决策圈的资格。

载沣作为奕譞的儿子,对父亲的旧有班底有强大的号召力。奕譞在世时极力避嫌,不贪权不贪功,扶植很多颇具才干的官员上位,在他们遭遇政治困境时也曾多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正所谓君子之泽必然绵长,奕譞执掌权柄时遗下的福泽自然会惠及一二代后人。

只要载沣踏实从政,像其父亲一样低调做人做事,慢慢积累政治经验,逐渐提高处理政事的能力,政治前途自会远大光明。另外,大清朝中对光绪皇帝抱有极大好感的清流、言官和士子,乃至同情光绪皇帝的各国在华势力,也对载沣抱有几许希冀。

光绪皇帝以改革图强、亲善士子、对西方事物开明著称,即使因为用人失当丧失实际决策权,但仍为许多人推崇,希望他一朝重掌权柄拨云见日,引领大清朝走上富强。载沣作为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对光绪皇帝的改革抱有同情,对西方事物有着浓厚兴趣,也会让希冀圣王出世的人们心怀好感。1902年7月担任管理旧营房事务,随后奉旨出任随扈大臣,得以随侍两宫左右,接着奉光绪皇帝谕旨管理健锐营事务。1906年8月,负责考察各国宪政的载泽、徐世昌、绍英、戴鸿慈、端方回国,朝中开始君主立宪的实施阶段。慈禧太后为了皇权巩固,发布谕令称考察政治大臣所上条陈,由载沣、军机大臣、政务大臣、大学士同北洋大臣共同阅看,请旨办理。自此载沣开始参与国家大政,而且是牵涉到帝国未来的宪政大事。

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命溥仪入承大统,承继同治帝为嗣,兼承光绪帝之祧,一肩挑起了同治、光绪两朝的统绪。随后下懿旨由摄政醇亲王监国,秉持太后训示施行军国政事。光绪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病危,于是降懿旨由摄政王裁定军国政事,重大事情由隆裕太后颁布懿旨。几个小时后,慈禧太后在仪鸾殿乘鹤西去。

只是载沣不幸,生逢乱世之秋,没机会接受充分的教育和历练,以致资质一般的他能力平庸。即使儿子身登大宝,他贵为皇父摄政王,执掌举国权柄,却因忠厚有余,厉行不足,每遇大事,临机踌躇,不能杀伐决断,放任潜在威胁逍遥在外。处理满汉矛盾和国家宪政,又自乱阵脚,举措失当,犯下诸多致命错误,终至无可挽回。

隆裕太后本是清末政治架构中的重要一极,却因为有权柄无能力,有机心无大智,成为载沣主政时的大麻烦。她没有政治决策权,却拥有最终否决权。慈禧太后本想重新营造一个叔嫂共主江山的局面,却没有想到隆裕太后经十余年历练,完全不及格,掌控全局的真经连个皮毛也没有学到。叔嫂共主的格局,反而生出许多事端,徒惹朝堂内外哂笑。

在晚清政治改革中,载沣力主保守稳健改革,无奈举国上下早已失却耐心,容不得分毫拖沓。面对国会请愿,载沣原本坚持原来定下的路线图,却畏于上下鼓噪,无奈做出让步。却没料想立宪派得陇望蜀,好好的局面弄得不可收拾。保路运动本来是上层政治决策紊乱的产物,倘若在铁路国有和铁路商办之间,任择一策贯彻始终,绝不会闹出天大麻烦。

载沣危难临头,还举棋不定,斤斤计较,畏首畏尾,怯于担责,无怪乎为别有用心者利用。辛亥革命后,大潮汹涌,各派力量勾心斗角,殊死相较,闹得不亦乐乎。载沣没有拼命顽抗,而是顺应潮流,急流勇退,也属知进退、识大体。

乱世风云中,政治人物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虽然只有短暂的辉煌,无数人还是贪恋醒掌天下权的快感。载沣下台后,无论外间风云如何,只是退守小院,读书阅报记日记。看着政治舞台上诸般人物的热闹,他只是在漩涡之外,不屑地说声“胡闹”。

载沣本属中才之人,也算忠厚之人。在政治大漩涡中,他所思所念唯有保全自己性命乃至国家命脉而已。即使阴差阳错,身居高位,终因缺乏能力、手腕和决断,屡屡铸成大错,每每错失机遇,贻误天下苍生。

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潮中,载沣虽非弱势群体,却因造化弄人,注定成为历史表述里的失语者。在时代的激流中,这个曾经煊赫一时的大清皇父摄政王,没有争取到任何为自己申辩的机会。

人前一时风光,身后无尽凄凉。哪怕曾经威风八面,也难免被人贴上了愚蠢、笨蛋、懦夫的标签。这是个人的悲剧,亦是近代历史的一曲悲歌。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载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