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建立大周的时候天下并不太平,只把商王朝的势力赶走了,但是殷商幅员辽阔,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残余的势力依然很大,殷商的贵族势力都在想要光复殷商王朝,况且商纣王的儿子武庚流亡在外,还有势力支持。况且周朝很多将领的家乡在国土的西部,他们打下天下了都想衣锦还乡,不想在曾经痛恨的殷地生活,这样就导致了民心不稳的局面,周武王就采取了周公的“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方法来治理国家,他重用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他为殷候,命他管理殷商遗民,并且派自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来监视他,把商都自己千里的地方分成三个小国,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三监”。
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亲弟弟,周成王的叔叔,管叔在周文王的儿子里面排行第三,周公旦排行第四,蔡叔排行第五,但就是这样血浓于水的亲情,管叔和蔡叔居然勾结纣王之子武庚谋反了,史称“三监之乱”,作为周王室的核心成员,周成王的叔叔们为何要勾结前朝国君之子,图谋不轨。
周成王的叔叔们,为何要勾结商纣王的儿子反叛周王朝
周武王英年早逝,国家尚处于动荡之中,成王才年仅13岁,还是个幼童,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任命一位德高望重的臣子来摄政,替幼小的皇帝管理国家大事,这件事就非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莫属了,因他辅佐两位先王开疆拓土,立下过大功,取代商王朝的诏书都是他宣读的,于是周公就代替周成王发布王命,执掌王权,受天下诸侯尊敬,没想到这让管叔和蔡叔很是不爽,特别是管叔,他是周公旦的哥哥,大哥伯邑考死后有武王姬发继位,现在武王姬发失去,理应由管叔辅佐幼子周成王,排序也轮不到周公旦,再加上周公旦当上辅政大臣以后,完全是周朝的太子了,这更加让管叔不爽了,且弟弟周公旦享受天子待遇,自己却要在殷商旧地监视武庚,还要镇压殷商遗民的暴乱,心里就不平衡了,于是他就勾结武庚,发动殷商遗民反叛周公。
管叔和蔡叔身份特殊,既是地方诸侯,又是商朝重臣,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军队,他们先派人在各国人群中散布谣言,说周公权力过大,有谋权篡位的野心,离间周公和成王的关系,他们还联合诸侯中不满周公的势力,从外部向王室内部施加压力,种种流言满天飞,当时的太保召公姬爽,也不满周公执政,他也怀疑周公有不臣之心,召公在朝廷的威望和势力与周公不相上下,又是成王的老师,他们在朝廷内部组成了与周公相抗衡的另一股势力,后来周公不得不在召公和姜子牙面前许下承诺,永保大周江山永固,这才让召公对周公旦放下戒心,共同对付管叔和蔡叔的叛乱。
为了捍卫大周政权的稳固,周公采取雷厉风行的手段,亲自挂帅东征,率领部队沿着大道开赴黄河,首先就平息了武庚之乱,然后又奔赴管叔的领地,杀死了兴风作浪的管叔,然后又抓捕了蔡叔,霍叔投降,周公很快就平定了“三监之乱”牢牢控制了东方,当年武王一举灭商,但仅仅是打击了商王朝都城的核心力量,还有很多小部落的诸侯并未被消灭,周围的戎狄又时常来犯,侵占中原疆土,荼毒中原百姓,周公经过三年的努力扫清了商王朝残余势力,降服了东夷诸国,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基业,让周王朝真正成为大国。
周公替周成王掌管大权七年,成王二十岁的时候周公还政于成王,完美完成了权力的交接,周公大无畏的精神也令后人称赞,后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就是给他周公辅政的画像,希望他像周公一样辅佐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