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晋国是强国,尤其晋文公重耳更是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永远名垂青史。晋文公成长为一代名君,离不开当年一直追随自己的几位异姓大臣的辅佐,如赵衰、先轸、魏武子等人,但成也是他们,败也是他们,后来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即与他们的后代篡权有直接关系。反过来看,晋国也是春秋几大国之中唯一分裂的国家,这里面肯定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晋文公的父亲是晋献公,晋献公的父亲是晋武公,又被称为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本是晋国公子,领兵灭掉了时任晋国国君的晋侯缗,然后贿赂周天子,取得了名正言顺的晋国国君的位置。
骊姬之祸:骊姬真如野史所说的红颜祸水吗
曲沃武公当了二年晋武公就过世了,晋献公继位。晋献公很自然就注意起晋国公子的问题,自己是作乱得来的王位,可不能被别人夺去了。此时,一个叫土蒍的大臣揣摩到了晋献公的想法,进言道:“晋国如今这么多公子,不杀的话,恐怕很快就会作乱的。”晋献公就杀光了自己的叔伯兄弟,虽说也跑了几个,但已经不影响大局了。
只是晋献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既埋下了日后晋国分裂的种子,又不能保证晋国从此安定下来。虽然自己的叔伯兄弟不能和自己争夺晋君的位置,但是他的儿子们却彼此争夺王位,在他去世以后晋国十几年间陷入了不稳定的局面。
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是最为贤能的。如果晋献公死后,顺利传位给太子申生,自 然谁都没有话讲,晋国也不会有内乱。坏就坏在晋献公在一次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和她的妹妹这两位大美女,晋献公超级宠爱她们。
七年后,骊姬生了儿子奚齐,在骊姬长期吹的枕边风下,晋献公有意废除太子申生,立奚齐为继承人,于是把太子申生调离国都到了曲沃,美其名曰保卫先祖的宗庙,同时又把重耳和夷吾调到了晋国的边疆地区,让这最得人心的三人离开了权力中心。
在《庄子》里面,庄子用调侃性的语言记叙了晋献公得到骊姬这件事,说骊姬刚刚入宫的时候悲伤地大哭,不愿意顺从晋献公,但很快就被晋国王宫内奢华的生活所陶醉、折服,于是便开心起来,不再悔恨来到晋国。
庄子说话总是半真半假的,也许这是真事,只是一个人如此容易被物质生活所打动,迷乱心智,骊姬虽然是庄子眼中的大美女,也只能作为调侃的对象。骊姬不光虚荣,在《史记》里,还虚伪恶毒,正是她亲手导演了此后的晋国的内乱,这一场灾难被称之为 “骊姬之祸"。
骊姬眼看着晋献公一天天变老,急着扶正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为太子,她在晋献公的面前又哭起来:“ 申生作为你的继承人人所共知,他又几次带兵打仗,很得民心,你怎么能废掉他而立我的儿子呢?
你真这么做,我只能自杀了!”表面上她在晋献公面前老夸赞太子申生,暗地里却不断让人散播着太子申生的坏话。于是这给晋献公心中留下了一个骊姬特别大公无私的假象。
不久,骊姬去找太子申生,告诉他:“昨晚我梦到了你母亲,你赶快去曲沃祭祀她,然后将祭肉带回给你父亲吃。”太子申生照着骊姬的话去做了,他将祭肉带回来的时候,晋献公正在外面打猎,于是就放在了宫里,不想骊姬命人在祭肉中偷偷放了毒药。
晋献公打猎回宫,正准备享用祭肉,骊姬却从一旁制止了他,道:“祭肉远道而来,应该测试一下有没有问题。”晋献公命人割了一块扔到地上,地上鼓起了包;给狗吃,狗死;给侍从吃,侍从死。
晋献公看到祭肉如此剧毒,正怒不可遏,骊姬又在一旁添油加醋道:“太子怎么这么狠心呢? 自己的父亲这么一大把年纪,他就连这么一点时间也不愿等待!连父亲都要杀害,更何况我和奚齐呢?希望你早点把我们母子送出晋国,不要在这里白白地被太子杀害!一开始你打算要废掉太子,我还劝你不要这么做,到了如今这一步,我才看清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太子申生听说了这一消息,知道灾难就要临头,就逃到了新城,晋献公的怒火无处发泄,于是杀死了申生的老师杜原款。太子身边的人劝说他道:“ 放毒的人是骊姬,又不是你,你为何不向你父亲申辩清楚呢?”
太子道:“我父亲老了,如果没有了骊姬,吃不好,也睡不好。我如果说明了真实情况,父亲怎么面对骊姬呢?我不能那么做。”又有人劝太子既然不想说明实情,就应该逃亡他国以避乱,但又被太子拒绝了,他说道:“ 我背负着毒害父亲的名声逃亡,谁肯接纳我呢?我去了别的国家,晋国就一定会攻打这个国家,不是徒然给别人带来负累吗?我也不去别的地方,我要死在晋国。
申生真的就在晋国的新城自杀身亡。
骊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杀死晋献公另外两个很得人心的儿子重耳和夷吾。这时恰逢二人来都城朝拜。骊姬就散播他们的坏话:“申生在祭肉中下毒,重耳和夷吾也都参与了。”二人听了这一消息,赶快逃跑回了各自的封地,开始了他们的流亡生活。
然而,即便眼前似乎扫清了儿子奚齐登基的障碍,但最终的结果仍旧没有沿着骊姬铺的道路去走。晋献公死后,大臣里克随即杀死奚齐和骊姬,此时晋献公还未下葬,真可谓尸骨未寒了。骊姬不走正道,即便一时似乎看起来得利,但终于还是事败亡身。
重耳和夷吾在决定是否流亡这一点上与申生的人生观大不一样,结果是申生毫无意义地死了,而夷吾和重耳先后当上了晋国的国君。
从后来的史实来看,当时愿意接纳重耳的国家比比皆是,反推之,当时如果申生选择逃亡,一定会有国家接纳他,特别是近邻秦国,一定愿意承担这样的政治风险,因为,一旦押注成功,申生当上了晋国国君,给秦国带来的回报那是不可等闲视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