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在彭泽当了83天县令,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解甲归田,过着隐居生活,在他老年贫困的时候,既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也就是他七十六岁时,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劝他出山,被陶渊明拒绝,并把檀道济送的酒肉也命人送了回去,看样子陶渊明看不惯檀道济,一点都不给檀道济面子。堂堂一个江州刺史手握兵权,屈尊来请一个糟老头出山,居然还不给面子,按道理有陶渊明的苦头吃,可事实不是这样,檀道济也没有为难陶渊明。
这里说的檀道济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策略“唱筹量沙”(想知道的可以到网上查)很多人都会非常又崇敬又惋惜,对他的历史功绩赞叹不已。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很高,在灿若星河的古代名将中占据前15名的位置是没有疑问的。
陶渊明与檀道济有什么关系?
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他,其实到网上一搜,对他的评价和介绍很多,但是他与陶渊明之间的关系没有过多介绍。
檀道济(?--436年),他是山东高平金乡人,父母双亡,穷苦出身,流落南京。后跟随刘裕,参与消灭孙恩在南方的叛乱。
在东晋元兴三年(404年),桓玄率大军攻入建康,自立为帝。檀跟随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平定桓玄叛乱,当上了太尉参军。
刘宋朝建立,他以开国的功劳被转封为护军将军等职务,先后镇守丹阳、广陵、淮南、江州(既江州刺史),分封为永修县公(420-436年,有历史记作‘永修县开国侯’)
元嘉十三年(436),檀道济因被人陷害,被文帝杀害后,而惊呼“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他的死刚好是陶渊明死十年后。根据1986年版《彭泽县志》记录,认为檀道济安葬在彭泽县的一座山上,但是是那个山无从考证,他死后为什么埋葬在彭泽县呢?是不是跟陶渊明有什么关系?可惜他俩的关系也就上面那一点记录,但是檀道济葬彭泽肯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希望南京的客人也顺带一起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