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开始到1947年2月,国民党军对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结果呢,不仅未能达到其战略目的,还损兵折将被歼70余万,让蒋介石大为头疼。
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改变策略,调整了部署,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与山东解放区,企图先占领此两地,再占领华北和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
在山东战场,蒋介石集结了3个兵团、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45.5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阵徐州担任总指挥,由汤恩伯、王敬久、欧震担任这3个兵团的司令,沿临沂至泰安一线,密集靠拢,齐头北进,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
张灵甫是怎么死的?
这3个兵团中,有国民党军“5大主力”中的“3大主力”:即张灵甫的整编74师、胡琏的整编11师以及邱清泉的第5军。对我军来说,这都是绝对的劲敌。
而此时的山东,我华东野战军却只有9个主力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人数27万人。
双方力量很悬殊。
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领导人陈毅、粟裕殚精竭虑,运筹帷幄,苦思破敌之策。
在运动战中将敌人各个击破,这是我军的拿手好戏。在1947年4月初到5月初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粟裕先后制定了5次调动国民党军的计划,声东击西,南北出没,诱使其往返行军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
粟裕的这个策略很高明,极大地消耗、迷惑了国民党军,终于导致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判断失误,认为陈毅、粟裕面对重敌力不从心了,消极避战。
于是,汤恩伯命令所辖的第1兵团发动全线进攻,以整编74师为主攻力量,由淮阴出涟水,向孟良崮所在地蒙阴县进发。
为保证整编74师的行动安全,汤恩伯还安排了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随其左右护行。
谁知求胜心切的张灵甫单兵突进,将整编第25师、整编第83师都甩在了后面。
汤恩伯发现这个问题后,忙让整编74师的一个叫邱万才的士兵带话给张灵甫,不要冒进,减速前进,以防被共军吃掉。
邱万才却说,我们张灵甫师长说了,谁先将军旗插上孟良崮,谁就能官升一级。你是司令又如何,我们只听张师长的。
汤恩伯气坏了,认为这是张灵甫有意为之,是想抢功,便生气地说,那就让张灵甫当炮灰吧!
张灵甫多次抗命于汤恩伯了,心高气傲的他只听蒋介石的。
但这次的一意孤行,造成了对他来说是万劫不复的后果。
粟裕不愧是“战神”,果断使出一招“猛虎掏心”,就近调动华野的1、4、8、9四个纵队从整编74师的两翼迂回楔入,将之与两侧的25师和83师隔离开来,并成功阻击了这两个师。
同时,粟裕又命令之前隐伏于鲁南的华野6纵“飞兵激渡”,长途奔袭,占领了整编74师的后方基地垛庄,形成了对整编74师的包围圈。
形势依然很严峻。此时,华东野战军包围着整编74师,自己也陷入了国民党大军的远距离包围。
兵贵神速!必须尽快吃掉整编74师,否则后果不敢想象!
张灵甫被围后,困于孟良崮上,四处发电,哀声求救。在蒋介石的严厉催促下,附近国民党的大军奋力去救(李天霞除外,他是真想让张灵甫死),但都被华东野战军的其他阻援的纵队堵死了,近在咫尺,都能看见炮火了,却救不了张灵甫。
华东野战军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短时间内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74师及援军一部,共计32000余人。
战役接近尾声时,华东野战军6纵穿插部队1个排,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举手投降,排长恨敌心切,端起冲锋枪将他击毙了。
华东野战军刻字庆祝,上书“击毙张灵甫之地”,至今字迹犹存。
时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后来也在回忆录中也说是这位排长击毙了已经投降了的张灵甫。
众所周知,我军历来有严格的俘虏政策,绝不允许杀降。张灵甫被击毙后,因担心上级追究责任,华东野战军还曾假报张灵甫为“自杀”。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29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进行总结时,陈毅司令员就此严肃地检讨:“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
陈毅还痛心地指出:此次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强调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认真执行俘虏政策。
陈毅的这一讲话,后来收在了《陈毅军事文选》中。
关于孟良崮战役,战后陈毅写了一首诗很精彩: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得知整编第74师被歼灭、师长张灵甫已死的消息后,蒋介石哭得很伤心,将正筹备召开的“鲁中大捷庆祝会”改为了追悼会。
蒋介石当着众将领的面,勒令对孟良崮惨败负有责任的汤恩伯跪下。怒不可遏的蒋介石举起手杖劈头盖脸地狠打汤恩伯,打得汤恩伯满头是血。
汤恩伯被撤职查办,黄百韬受了处分,李天霞被送到军事法庭受审。
但国民党太腐败了,李天霞花了几十根金条,就逍遥法外了。汤恩伯呢,不仅很快东山再起,而且越来越受重用了。
如此治军不严的国民党,想不灭亡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