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伐吴兵败夷陵之后,刘备郁郁成疾,最终托孤于诸葛亮。尔后,在诸葛亮剩下的十三载里,他都牢牢把持着朝政,而宝座上的刘禅可以说只是虚君一个。
那么,大权在握的诸葛亮算是一代权臣吗?近来有不少人觉得他是。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权臣?他是忠还是奸?
但愚以为,卧龙先生不是个权臣。
首先,我们来看看何为权臣。权臣,一般是指掌权而专横、威胁到统治者的大臣。
诸葛亮手握大权是不错,但他专横吗?我们来看看史料怎么说的。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可以说诸葛亮这人大公无私,只要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会受到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会被处罚。
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可以被说成是专横吗?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三国志·诸葛亮传》
让我们来细看诸葛亮的财产。他在成都拥有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田地,相比同时期世家大族之产业完全是不值一提。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可借此敛财,却只靠着俸禄奖赏度日,难道这样不慕钱财之人能是专横臣子?
有人可能会说,诸葛亮这人擅权专政,这还不专横?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把持朝政,那是刘禅的老子刘备赋予的特权,是有理有据完全“合法”的。先帝的安排那叫专横吗?
且不论僭位特权是不是虚情假意,能够抵制住这种诱惑而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又有几人能做到?权臣难道不应该谋权篡位吗?
而刘禅对诸葛亮也可谓是敬重万分,谁要是敢不尊重孔明,他定当磨刀霍霍。你问我为什么知道?去问问李邈。
倘若诸葛亮真是权臣,刘禅会这么敬重他?还不得像万历皇帝鞭尸张居正一样对孔明恨之入骨。
有人可能会说,诸葛亮这人“热衷”打压人才,害死刘封,压制李严,迫害杨仪,诬陷魏延,处死马谡,导致蜀汉后期人才凋敝,这还不专横?
对于刘封之死,陈寿这样写道,“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但是,当关羽面对樊城曹仁、于禁,外加襄阳吕常和樊城城外的庞德数万大军,不得不从后方调军之时,大后方较为安全的刘封不予援助袖手旁观;在关羽兵败之时,刘封仍是隔岸观火。毕竟,刘封的第一要务是要守住上庸嘛。
但刘封既没有增援关羽,也没有保住上庸,导致蜀汉从汉中和襄樊两线出兵夺取中原的计划破产,实属贻误战机。难道不应军法处置?
同理,马谡一意孤行导致街亭失守从而北伐失败,难道他不应该被追究责任军法处置?况且诸葛亮向来欣赏马谡,他也不愿意处死马谡,但还是依法办事,这难道也是专横的体现?
李严督运粮草不力导致北伐失败,难道不应该被追究责任?
杨仪魏延二人的悲惨结局,和诸葛亮也没多大关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这个故事是虚构的。真实情况是,魏延、杨仪二人向来不和,诸葛亮这个和事佬死后,他们的矛盾日益激化,二人都上书声称对方想要谋反,最终朝廷相信了杨仪之辞而诛杀魏延。而杨仪这人失去“宿敌”之后,日益骄横,甚至口出狂言道:“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样的人难道不该被流放吗?况且此时诸葛孔明已经去世许久,这锅完全背的离谱。
蜀汉人才凋敝,不能怪诸葛亮,他已经发掘出蒋琬费祎等人才了。东征折损了太多人才,而蜀地又闭塞,不利于“人才招聘”,没有大量外地人才来投,这才是缺乏人才的原因。
多少年过去了,诸葛亮已经被无数代人视为忠诚这一美德的代表人物,无数士大夫、学子视之为榜样,尽心尽力为国尽忠。
然而,在今天,却有人开始怀疑批判这样的伟人,认为自己是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殊不知已经犯下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