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00年,曾经的兄弟终于迎来了陈兵相向的时刻,那些珍贵的同袍之谊也早已飘散在动荡乱世的凉风里。
曹操与袁绍一辈子有太多的交集,先是少年时期的荒唐岁月,再有西典校尉的同事之谊,后有联盟抗卓短暂时光。190年,袁绍和韩馥想要立刘虞为帝,拉拢好兄弟曹操入伙,被拒。曹操当时颇有一番正义之辞: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兴、兴义兵,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背面,我自向西。
官渡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
其实,自曹操出口拒绝之时,这一对老友的人生就已分道扬镳了。
194年,曹操被吕布抢占了根据地兖州,又逢蝗虫天灾军食殆尽。袁绍于是给这位老伙计发了邀请函,曹操当时是有些心动的,但被谋士程昱及时劝阻。
从此以后,世上再无曹阿瞒和袁本初,两人再无携手的可能,一场决战在所难免。
建安五年既公元200年,正月,曹操向东进攻沛州的刘备,生擒将领夏侯博、招降了关羽,刘备丢弃妻子投奔袁绍。二月,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自己带兵到黎阳,准备渡河。
四月,曹操向北救援刘延。荀攸献计:我们现在兵太少,要想办法分散他们的兵力。主公到延津,渡河包抄他的后方,袁绍必定应援,然后我们用轻骑兵偷袭白马,攻其不备可以拿下颜良。曹操依计行事,派遣张辽、关羽出战,轻松的拿下颜良的人头,解了白马之围,迁徙民众向西。
袁绍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派出大将文丑和刘备继续追击。当时曹操驻营南陂,只有骑兵五、六百,对方骑兵很多,步兵不计其数。于是解下马鞍放下辎重在路上,不时,袁绍将领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追到,果然被财物所诱。趁他们搬离辎重的时候,曹操率领这数百轻骑兵,迅速出兵,斩了袁绍大将文丑。
这两战至关重要。
文丑和颜良都是袁绍军中的名将,一下子都被曹操干掉了,军心的动摇可见一斑。
这一战后,关羽回归刘备。
虽然前期战事失利,但袁绍依然兵强马壮。
八月,双方连营于阳武,相持不下。袁绍再度进军官渡,大规模筑起防御工事,曹操也在对岸筑工事相对。当时袁绍装备比较多,兵强马壮粮多,据说袁绍的箭像雨一样的射向曹操的军营,大家平时走路都只能拿着盾牌挡着,这时候曹营的军心也开始动摇了。
所幸军师荀彧给大家端了一碗鸡汤: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稳定了军心,也为这一战奠定了基调。
在曹操的大后方,汝南降将刘辟反叛攻打许都,袁绍派刘备相助,曹操派遣曹仁反击,曹家子弟兵不负众望大败刘辟和刘备。之后,曹操又依荀攸的计策烧了袁绍的数千车粮草,但真正的大招还在后面。
冬十月,袁绍派遣淳于琼领兵万人押运粮草,据说袁绍的谋臣许攸比较贪财,估计与袁绍没有谈拢薪酬,转头投奔曹操,以粮草机密为投名状。曹操听从了他的计谋,率领五千骑兵把袁绍的粮草烧了个精光,至此奠定官渡胜局。袁绍和儿子袁谭丢盔弃甲渡河逃奔,曹操尽数没收他的辎重、图书及珍宝和兵卒。
在此之前,曹操与袁绍相持数月,军食将尽,士卒疲乏,一日曹操看见运粮的士卒疲惫不堪,心有不忍,对他们说: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倒是一诺千金。
关于这场战争,历史上向来予以以少胜多的典型高度。本人则比较赞同裴松之的观点,他认为曹操虽然靠5000士兵起家,但随着青州黄巾军一战,以及随后几年大大小小的胜利,实际上的兵力并不少。以曹操的性格,他不会真正的以卵击石,而且以他的谋略和狡猾,这很有可能就是战前他布的疑阵,以弱示敌会让敌人麻痹大意。
他真的是非常了解袁绍,以袁绍的出身和经历,其人极其骄傲自大,是以交战之初,他或许根本没把曾经的跟班小弟真正放在眼里,结果马前失蹄,一下子就失了文丑和颜良两员大将,也失了先机。
另一边,孙策听闻曹袁决战官渡,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官渡之胜,时也,运也!
但运气不会凭空降临,它总是有自己的交易准则。
袁绍与曹操讨卓起兵时,有过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袁绍问曹操:如果这次起事不成功,那么有哪些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狡猾的很,反问:哥,您认为哪里可以呢?袁绍说:我南踞黄河,北靠燕代之地,兼有狄戎之众,南下去争夺天下,应该能成功吧?曹操却说:吾往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高下立见。
接下来的两年,两军依然时不时有交战,但袁绍大势已去。公元202年夏五月,袁绍呕血而死。
北方的天空,盖然属曹。